《邓小平登黄山》是由
陈国星执导,
卢奇、
魏积安、
薛淑杰、
奚美娟等演员主演的纪实电影,是中央确定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三大影视项目之一。
剧情简介
1979年7月,三度复出的邓小平,应时任中共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
万里之邀,携全家大部分成员来到黄山,展开一次“休养式出巡”。从7月11日抵达至7月16日离开,邓小平在黄山一共待了6天,在这期间,邓小平同志登黄山、发表“黄山谈话”,当时时代大背景下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干到户、知识分子待遇、香港回归等话题贯穿于影片之中。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幕后花絮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79年7月11日,再度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亲临黄山视察。他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就中国改革开放和黄山开发建设作出了指示。“黄山谈话”,尤其是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论述,首开了我党历史上旅游理论的先河,是中国旅游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纲。
制片人严从华投拍《邓小平登黄山》的初衷一是“家乡情结”(黄山是严从华的家乡);二是那代人集体对邓小平的感恩。该片2012年立项,2014年7月10号确定整个剧本。
陈国星接到剧本后觉得“很不好拍”。因为从电影的角度看,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讲述的故事也不是现代主流观众感兴趣的。陈国星一直在想,邓小平以75岁高龄坚持要求登黄山,到底是为什么?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个理由并不是那么充分。后来想,这一切的动力源自于爱,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对陈国星来说,如何还原36年前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环境,以及如何处理好主旋律电影和观众诉求的关系,是拍摄《邓小平登黄山》面临的两个困难。陈国星选择“用最大的勇气作定位”,“不拘泥在1979年的年代戏上”,而是用“现代”的时尚观念来看待“当年”的人物,使电影里的场景既保留了1979年的样貌,又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所以在拍摄中,陈国星在不影响整部片子大的诉求的基础下,着力把小平和家人的温馨以及和普通人的感情在有限空间里放进去。
演员选角
从影30多年,卢奇已经在40余部影视作品中扮演了邓小平的形象,在本片中他“前所未有”地出演75岁高龄的邓小平。身材高大、同为山东人的魏积安,是制片方眼里饰演万里的不二人选。接演这个角色前,魏积安曾经犹豫观众能否接受,但最后他决定试一试。
拍摄过程
2014年7月11日《邓小平登黄山》如期开机,为真实还原当年情景,本片全部在黄山市拍摄,摄制组历时半年多时间,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克服天气、自然条件等诸多困难,终于完成了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作品。
导演陈国星白天忙拍摄,晚上还要在房间修改剧本,和演员讨论第二天的拍摄内容。黄山阴晴多变的天气,让剧组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生病倒下,陈国星也不例外,甚至有一次在片场突然昏厥,被紧急送下山就医。
画面音乐
影片拍摄时用了大量航拍,光拍黄山日出就等了足足一个礼拜。主题曲《黄山传奇》,请来皖籍音乐人舒楠作曲,数易其稿。最终呈现出来的韩磊演唱的版本。
影片评价
《邓小平登黄山》平实温情地再现了小平同志登黄山的种种细节,也让人感动落泪,影片重温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深切展现了这位“世纪老人”对祖国、对人民最深沉的热爱(人民网评)。
《邓小平登黄山》表现了邓小平同志胸怀天下、情系群众的情怀和高瞻远瞩、继往开来的政治智慧。重温了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的功绩和亲切情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评)。
《邓小平登黄山》有政治上严谨、艺术上完美、制作上精湛的创作理念,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一代伟人与一座名山的真实故事,诠释了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内涵精髓,展示了小平同志崇高鲜明又独具魅力的革命风范(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人民日报评)。
《邓小平登黄山》是一部大题材、大气魄的制作,重现历史一幕,让观众倍感亲切,倍受鼓舞(邓小平的女儿邓林评)。
《邓小平登黄山》展现了“白天老邓、晚上小邓(邓丽君)”的时代风貌,将邓小平平易幽默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新浪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