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耀(1912年1月24日—1939年3月3日),又名邓永辉,出生于湖南茶陵县腰陂镇大冲村(今腰潞镇珍武村)。
人物生平
邓永耀,又名邓永辉,1912年1月出生于茶陵县腰陂镇大冲村(今腰潞镇珍武村)。家庭生活贫苦,后父母因病去世,他很小就成为孤儿。
1927年“
马日事变”后,邓永耀在共产党员邓有禹的启迪下,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共青团茶陵县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秘书长。后任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总务处长。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军团政治部文书、总务处处长、军团宣传队队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
1934年8月,邓永耀随红六军团西征。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合,他随萧克调到红四方面军工作,任师政治部主任。在长征中,邓永耀注重在部队及群众中宣传鼓动,注重社会调查,注重扩大新兵,对敌斗争坚决勇敢。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邓永耀调任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政治委员,率部转战冀南一带,为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重要贡献。在刚进入冀南的战斗中,他带领400名新兵,击退了由40多辆汽车运载的日寇,从此以骁勇善战著称。后调任冀南第5支队政治委员,率部转战于武邑、阜城、枣强一带,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扫荡”。
1939年初,邓永耀调任第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3月3日晨,率部在武邑东南徐村与日军遭遇,他命令一部分战士掩护群众转移,一部分战士撤向邓庄村南设伏,自己带领30多名战士担负阻击任务。
在激战中,邓永耀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冲锋,正准备向伏击地段转移时,不幸头部和腿部中弹昏倒在地。他在片刻的苏醒过程中,敦促战士赶快将敌人引入伏击圈,并举枪向敌人射击。最终,因流血过多牺牲,时年27岁。
后世纪念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在纪念抗日战争3周年时编印了一本《烈士传》,其中有一位烈士被刘伯承师长在序文中称赞是“伟大的革命者,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就是最年轻的湘籍抗日英烈邓永耀。
在湘东山区的茶陵县,邓永耀这个骁勇善战的八路军将领与日寇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1949年后,茶陵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战争年代拼死向前的革命精神,投入创造美好生活的建设大潮之中,将一个偏僻边远的贫困县建设成了交通便捷、产业兴旺的湘赣边界中心县,并于2018年6月实现脱贫摘帽。
人物评价
邓永耀牺牲后,《新华日报》(华北版)于1939 年4 月11 日刊载了《纪念邓永耀同志》一文,对他的光辉业绩给予了崇高评价。武邑县军政民各界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块碑,碑文记述道:“邓公永耀先生,江南有志之士也……领导东纵驻军来武,以身作则,英勇杀敌,先后数十役……武邑群众相见最切,相感最深。”这段话表达了人民对他深深的怀念之情。
2014年9月,邓永耀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参考资料
邓永耀.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