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林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与空间生物学专家
邓玉林,1962年9月生,中共党员,神经生物学与空间生物学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
人物经历
1962年9月,邓玉林出生。
1979年9月—1983年6月,就读于北京工业学院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
1983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工系,毕业后获得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4年4月—1997年3月,就读于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生命科学系,毕业后获得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6年—1988年,任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助教。
1988年—1992年,任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讲师。
1992年—1993年,任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副教授。
1993年10月—1994年4月,任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生命科学系研究员。
1997年—1999年,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年—2000年,任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医学院助理研究员。
2000年—2002年,任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医学院高级科学家。
2002年—2016年,任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2013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201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6年起,任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邓玉林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航天生物与医学工程。围绕载人航天和空间科学的需求,重点研究空间生物实验平台关键技术、航天员生理生化指标POCT技术、空间生命信息探测技术、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等;②、帕金森病的分子生物学病因学研究。重点研究内源性神经毒素及其致病机理以及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③、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重点研究蛋白质在线酶解、蛋白质组学定量新方法;④、植物药物活性成分(部位)分离制备与新药研发。以傣药特色药物研究为重点,开展以发现一类新药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活性成分分离制备技术、五类新药活性部位工艺、质量控制标准、以及药理药效研究等。
邓玉林致力于将生命科学与分析检测技术相结合,发展新的生物技术,并以此为手段解决生命科学和空间生物实验技术的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有:①、研制了“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装置”由“神舟八号”飞船成功搭载,实现了9种基因的扩增以及重要参数指标的在轨在线检测。返回地面后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一些重要生物学新现象;②、承担“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开发与应用”,作为该项目的应用,在2016年6月长征七号首飞随多用途返回舱缩比飞船搭载了“微生物细胞搭载实验装置”;③、团队研制的“”微流控芯片细胞共培养和分析”成为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的科学载荷,在空间开展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研究。于2017年4月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④、基于神舟8号搭载的实验成果,团队积极寻求在国际空间站开展后续实验的机会。2015年成功获得美国NASA批准,并与美国NanoRacks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于2017年6月把一项有关DNA微进化研究的微型科学实验装置送上国际空间站;⑤、对空间重离子辐射中枢神经损伤及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机制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龙抗一号”抗辐射药物,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
截至2019年4月,邓玉林已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300余篇。
截至2019年4月,邓玉林已申请发明专利70项,其中授权专利42项。
截至2019年4月,邓玉林已承担多项包括国家863重大项目、973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用航天专项等项目。
人才培养
2002年,邓玉林参与组建了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命学院。
邓玉林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医学工程》。
邓玉林曾讲授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包括“生物分析与分离工程(双语)”、“神经生物学(双语)”、“生物学导论(双语)”、“生命科学进展(中文)”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邓玉林致力于推动中加两国生命科学的交流,特别是为萨斯喀彻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之间的联系、交流和共建做出了卓越贡献。”(北京理工大学评)
“邓玉林是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资深专家,牵头国内多项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并在该领域内做出了突出贡献。”(国际宇航科学院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19 10:0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