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絜生于1884~1913,字亚琛,又名维洁,笔名金沙、佛哀、铁血、锦屏三郎等。四川省
屏山县中都镇人。少时聪明好学,天资过人。十四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入泸州经纬学堂,受新学影响,渐蓄变革思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应县试,得“首案”(第一名)。次年参加癸卯科
乡试,因不满清政府卖国求荣等腐败丑行,在试卷中指斥清王朝统治者“负人民之托亦已甚矣,断之以义为尸位,断之以仁为不仁。”四川
乡试主考官批为“笔有奇气,惜多怨诽之词,故抑置榜末”,仅被录为第九十三名举人。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邓絜为求富国裕民之路,乃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法律、又入成城大学肄业。在东京结织了黄复生、熊克武、吴玉章等人,参加了留日学生革命活动。次年8月,
孙中山到达东京,在留日学生欢迎会上进行演说,号召用革命方法,建立共和国,改变积弱的国势,力使中国跃居世界先进国家之林。邓絜为
孙中山演说所激动,写下了“黑龙王气黯然消,莽莽神州革命潮。甘以清流蒙党祸,耻于亡国作文豪”的诗句。同年8月19日,同盟会成立,邓絜为第一批盟员。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及任同盟会主办之《民报》编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
雷铁崖在东京创办《鹃声》杂志,用白话文宣传排满、反帝的革命思想。并著有:《说鹃声》、《新中国国民之理想》、《说民气》等文,号召人们摒弃对
清政府的幻想,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斗争。不久,《鹃声》被迫停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月,又在《民报》增刊发表《四川革命书》,以大量的事实揭露清政府的黑暗腐败。是年秋,四川留日学生又创办了《四川》杂志,由吴玉章主持,邓与
雷铁崖为主编。《四川》杂志以犀利的笔锋对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坚决反对清政府的反动腐败统治,主张革命。此期间,邓以佛衰、金沙为笔名,著有:《四川贸易谭》、《藏英交涉沿革》、《过去的四川》等文。
光绪末宣统初(1908~1909年),邓常往返于上海至东京之间进行革命活动。在上海公学逗留期间结识了胡适,二人成为朋友,常有和诗,留存“春去赠适之”、“上海怀绩溪胡适之”、“重航杂感”等诗。
宣统二年(1910年),
邓奉令返川,任叙州府第二中学堂监督,参与主持同盟会叙泸支部盟务。在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同盟会员。曾与熊克武、
佘英等筹组叙、泸起义,事泄不果,潜返屏山联络各方力量,试图再举。不料遭其父反对。其时,适值以舒兴复为首的中都同志军攻犍为失败,退回待举。邓乘势与舒等谋划,重新聚集会党,招抚“
绿林”,集中人枪千余,组成保路同志军,撰写“为保路同志会事致屏山议事会公启”,号召乡人投入保路运动。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与舒兴复、邓树北、马集成、师焕文、吴海亭等率领同志军数千人,以邓树北为司令,舒兴复、师焕文、吴海亭为统领,攻下屏山县城,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不久县知事
金正炜挟清军反攻,屏山复陷,邓絜转移至重庆,参与四川省独立活动。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出任司法部长。任职期间,蜀军政府文稿多出其手。民国元年成渝军政府合并,当选为四川省临时省议会议员,兼四川民报社长。
民国2年(1913年),投入“二次革命”,反对
袁世凯阴谋
复辟帝制,因操劳过度,又愤革命不彻底,忧思成疾,在一次演讲会后,吐血而亡,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