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
四川省成都市代管县级市
邛崃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地处北纬30°12′~30°33′、东经103°04′~103°45′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总面积137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邛崃市辖6个街道、8个镇,邛崃市人民政府驻文君街道文君街108号。截至2023年末,邛崃市常住总人口59.79万人。
历史沿革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巴蜀,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蜀守张若筑成都(今成都市)、江州(今重庆市中区)、郫城(今郫县南一里)、临邛(今邛崃市临邛镇)四城。据《华阳国志•蜀志》载:“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栏。”秦在今邛崃市境域置临邛县(县治在今邛崃城区临邛镇)和蒲阳县(县治在今邛崃市东南牟礼镇永丰村),归益州蜀郡管辖。
西汉,撤蒲阳县,只置临邛县(县治同前)。王莽新朝,改临邛为监邛(治所同前),归导江郡管辖。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四月,公孙述称帝,临邛归其管辖。建武十二年(36年),公孙述败亡,临邛纳入东汉版图,县名、县治均同西汉,复归蜀郡管辖。
三国蜀汉时期,临邛县名、县治均同东汉。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至怀帝永嘉五年(311年),临邛县名、县治均同蜀汉。怀帝永嘉六年(312年),李雄在益州蜀郡新建汉原郡,建立成汉政权,临邛县受其管辖,县治迁至今崇州市东南三江镇,侨县局面开始出现。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至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临邛县归益州晋原郡(原汉原郡改建)管辖,仍为侨县。
南朝宋、齐时,临邛县名、县治同东晋,仍为侨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临邛郡改置雅州。显庆二年(657年),邛州州治移至今临邛镇。武德三年(620年),时新置安仁县(县治在今大邑县东南安仁镇),高宗咸亨二年(671年),新置大邑县,均归邛州管辖。玄宗天宝元年(742年),邛州改为临邛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置镇南军,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置定边军,僖宗文德元年(888年),置永平军,均治邛州。
五代时期今四川地区先后为前蜀、后唐和后蜀管辖,期间仍置邛州(州治不变)。
北宋,仍设邛州,州治、辖县不变。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改临溪县为镇,并入临邛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一度改为临邛郡,后恢复邛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邛州设安抚司,兼管州政,不久废。
明洪武四年(1371年),八月“大夏”政权灭亡,邛州(时称直隶州)归明。洪武九年(1376年),邛州降为邛县,归嘉定州管辖。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复升为州(州治在今临邛镇)。
清时,邛州(直隶州)辖县同明。康熙十八年(1679年)至十九年(1680年),邛州曾归吴三桂“周”国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改邛州为邛崃县。
1952年,撤销行署成立四川省,邛崃县划入四川省温江专区。
1959年2月15日,邛崃县与蒲江县合署办公。
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蒲江县,两县正式合并称邛崃县。
1962年11月1日,恢复邛崃、蒲江两县建制。
1968年9月,温江专区改为温江地区,邛崃县属其管辖。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将所辖邛崃等县划归成都市管辖。
1994年6月6日,撤销邛崃县,改设邛崃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1年1月,邛崃县人民政府成立,16日,将原城厢镇改为区,农村设5区47乡,10月全县改设9区47乡。
1958年9月,撤乡建人民公社,全县计有城关镇和32个公社。
1959年,邛崃、蒲江合县,共有公社40个。
1962年11月,复置蒲江县,恢复两县建制,邛崃设3镇42个公社。
1965年2月19日,安顺、三坝两个公社划归大邑县,全县保留3镇40个公社。
1980年秋,进行社改乡试点,将5个公社的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城关镇改名临邛镇。
1981年底至1982年初,人民公社全部改乡,全县设2区3镇40乡。
1992年11月,撤销桂山、拱辰、白鹤、付庵、冉义、新安、高埂、前进、南河、西桥、高何、石坡、回龙13个乡,新设冉义、回龙、高埂、前进、高何、石坡6镇,全县所辖区域由9镇31乡调整为15镇18乡。
1993年3月,平落镇更名平乐镇。
1994年6月6日,邛崃撤县设市,镇乡设置不变。
1997年11月,撤销临济乡设置临济镇。
1998年6月,撤销卧龙乡设置卧龙镇。
1999年9月,撤销泉水乡设置泉水镇。
2001年6月,撤销天台乡设置天台山镇,11月撤销宝林乡设置宝林镇。
2002年8月,撤销战斗乡设置兴贤镇。
2004年9月,撤销泉水、兴贤、石坡3镇及下坝、南君平、马湖、银杏、太和、石头6乡。扩大9个镇乡的行政区域:将原泉水镇并入羊安镇,下坝乡并入平乐镇,兴贤镇并入牟礼镇,南君平乡并入桑园镇,马湖乡并入水口镇,银杏乡并入火井镇,太和乡并入天台山镇,石头乡并入临济镇,石坡镇并入大同乡。调整后全市辖18镇6乡,分别为:临邛镇、宝林镇、桑园镇、固驿镇、前进镇、高埂镇、羊安镇、冉义镇、牟礼镇、回龙镇、平乐镇、卧龙镇、夹关镇、临济镇、天台山镇、火井镇、高何镇、水口镇、茶园乡、孔明乡、道佐乡、南宝乡、油榨乡、大同乡。
2015年10月中旬,邛崃市撤销油榨乡南宝乡,设立南宝山镇获得四川省政府批准;调整临邛街道、设立文君街道事项获得成都市政府批准。
2019年,撤销宝林镇和前进镇,划归文君街道、临邛街道。撤销水口镇、大同乡和茶园乡,设立大同镇。将原茶园乡和原大同乡干塘村、陈院村、古坪村、会龙村、建中村划归桑园镇。撤销固驿镇、牟礼镇、羊安镇、回龙镇、高埂镇和冉义镇,设立固驿街道、羊安街道和高埂街道。撤销卧龙镇、孔明乡,设立孔明街道。撤销高何镇,划归天台山镇;将天台山镇紫荆村、杨田村、土溪村、天井村、冯坝村划归夹关镇。撤销道佐乡,划归临济镇;将临济镇青华社区、郑航村、包塘村划归平乐镇。将南宝山镇茶板村、金甲村、常乐村、大葫村划归火井镇。
区划详情
邛崃市辖6个街道、8个镇:文君街道临邛街道固驿街道羊安街道高埂街道孔明街道桑园镇平乐镇夹关镇火井镇临济镇天台山镇南宝山镇大同镇。邛崃市人民政府驻临邛街道文君街10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邛崃市位于成都市西南部,地处北纬30°12′~30°33′、东经103°04′~103°45′之间,东西长68.5千米,南北宽38.5千米。北与大邑县毗邻,东邻新津区、眉山市彭山区,西与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接壤,南与蒲江县、雅安市名山区相连,距成都市主城区65千米。总面积137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邛崃市东部及北部为平坝,地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南部为五面山、长丘山,浅丘连绵,塘库棋布;中部西北缘为深丘,是浅丘与西部山区间的过渡带;西部为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势起伏较大,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境内南宝山镇玉林山峰顶为最高点,海拔高程2025米;最低点在南河流出市境的羊安街道与新津区永商镇交界处的河心,海拔高程453.5米。全境相对高差1571.5米。
气候
邛崃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偏少。春季回暖早,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不稳定,夏无酷暑,降水集中。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多绵雨,四季宜耕。适宜多种林竹和农作物生长及养殖业发展。
水文
邛崃市境内有南河、䢺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五条主要河流,全长217.15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邛崃市水资源丰富,然而在干旱年景或农田集中用水季节,仍感供水不足,各渠尾水灌区更显紧张,可谓雨水资源丰中有缺,丰在洪水季节,缺在4~5月(干旱年景)。各河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形成境内初夏时有干旱,夏季洪水较为频繁的特点。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丰富,其中玉溪河居各河之冠。地下水资源丰富,储量以江流域为最。
生物资源
邛崃市境内植物资源共100科426种,其中名贵珍稀植物16科20余种,包括大田作物、水果花草、林木竹,野生药材;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0种,省级保护野生植物15种。除了以猪、牛、羊、兔、家猫、家犬、马、骡、驴、鸡、鸭、鹅等为主的家禽家畜和以鱼、黄鳝、泥鳅、蚯蚓、乌龟、鳖、虾、蟹、蚌、乌鳗、田螺、蛙、蛇等为主的水生动物外,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名贵珍稀野生动物10科50余种,主要分布在天台山镇、火井镇、南宝山镇、大同镇等山区森林境内,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在西部山区的天台山、镇西山、玉林山、九顶山的深山老林,其栖息面积约12.7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邛崃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天然气、钾盐为盛,有川西地区最大气田,开采的天然气已供川西地区使用,钾盐矿物质品位属国内之冠,世界第二。还蕴藏有砂金、钙芒硝、页岩、石灰石、砂石、石材、粘土、泥炭、石膏、菱铁矿、铜矿、黄铁矿、煤等矿产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此外,境内还有方解石、石英砂等矿藏,储量不明。
人口
截至2022年末,邛崃市户籍总人口64.32万人,其中户籍城镇人口38.61万人,户籍乡村人口25.7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325人,出生率为6.69‰;死亡人口6234人,死亡率为9.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5‰。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9.9%。
截至2023年末,邛崃市常住总人口59.79万人,户籍总人口64.25万人,其中户籍城镇人口36.02万人,户籍乡村人口28.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292人,出生率为5.12‰;死亡人口5648人,死亡率为8.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6‰。全年符合政策生育率为100%。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邛崃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5.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3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1.2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9.65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为12.8:40.3:4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917元,增长6.7%。
2023年,邛崃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41.96亿元,增长7.3%,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6.9%。
2023年,邛崃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0%。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2.1%,房地产投资下降70.2%。
2023年,邛崃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59亿元,增长17.7%,其中:税收收入16.84亿元,增长1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82亿元,下降5.7%。
第一产业
2023年,邛崃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88.13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49.36亿元,同比增长6.5%;林业产值2.7亿元,下降8.6%;牧业产值29.69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3.84亿元,增长2.7%。
2023年,邛崃市粮食播种面积57.6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9.09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24.84万吨;油料总产量1.6万吨;蔬菜总产量34.89万吨;茶叶总产量1.11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17.76万吨。
2023年,邛崃市生猪出栏75.22万头,同比增长1.6%;牛出栏0.33万头,增长2.9%;羊出栏3.08万只,增长3.2%;兔出栏32.2万只,增长21.0%;家禽出栏715.13万只,下降9.1%;禽蛋产量1.76万吨,增长9.4%;生牛奶4.7万吨,下降0.4%。
第二产业
2023年,邛崃市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28.62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1.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8.59亿元,同比下降24.4%,企业亏损面为27.6%。优质白酒及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以上营业收入289.24亿元,实现利税24.37亿元。工业园区共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7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22.32亿元。年末全市工业集中度达91.5%
2023年,邛崃市在统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7户,全市建筑业增加值42.65亿元。
第三产业
2023年,邛崃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4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城镇零售额121.5亿元,增长10.5%;乡村零售额11.6亿元,增长4.2%。商品零售106.4亿元,增长11.3%;餐费收入26.6亿元,增长4.9%。
2023年,邛崃市外商投资实际到位114.81亿元。贸易进出口总额22.97亿元。
截至2023年末,邛崃市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7.54亿元,同比增长7.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12.42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4.3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15.22亿元。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末,邛崃市公路里程达2818.22千米,其中等级公路2751.56千米;高速公路66.67千米。全市营业性车辆4475辆。全年营运性旅客周转量22051万人千米,营运性货物周转量37424万吨千米。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邛崃市新上科技项目27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全年专利授权59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用量4.62件/万人。
教育事业
2023年,邛崃市拥有普通中小学校6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5.73万人,专任教师374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2023年,邛崃市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人数3239人,录取总数4169人(含专科提前录取未参加高考的人数),其中大学本科录取1632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邛崃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37.1万册。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医疗事业
截至2023年末,邛崃市农村药品集中配送网点775个,全年农村药品集中配送额3946万元。年末有各类卫生机构4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个;各类卫生机构病床床位576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642张;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达4911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941人。
体育事业
2023年,邛崃市共开展重大群众性文化活动25次,累计参与活动人数6.9万余人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邛崃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1.1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3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71万人。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7662人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5646万元。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2个,拥有床位2554张。
2023年,邛崃市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31人,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04人。2023年末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21.57万人,其中转移出省的3.55万人,省内成都市外1.42万人。
历史文化
临邛的得名,史有三说:一说因临近邛崃山,故名。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称:“南接邛崃山,因以为名”。清康熙《邛州志》称:“置临邛县,取邛崃山以为名”。民国《邛崃县志》总纂宁缃案:“临邛者,南临邛崃大山也”。一说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名。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临邛县》称:“郡西南二百里本有邛民,秦始皇徙上郡实之”。1993年出版的《邛崃县志》称:“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名。”一说因邛水得名。《旧唐志》称:“邛水出严道邛崃山,入青衣江,故云临邛。”我们今取第二种说法,即“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名。”
祭灶节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俗称“祭灶节”。传说腊月二十三日这天晚上,灶王神要上天向玉帝呈奏这家人的善恶,二十四日晚灶王神回来(凡间)。所以人们在这两天都要向灶王神供奉糕点、酒食、燃烛焚香化纸,表示送迎灶王神。在这前后市上专门有沿街叫卖五彩的胶牙糖,即“灶糖”供点地。
打扬尘
腊月十七、十八日,俗称“打扬尘”,又叫“掉尘”。旧时“民间有十七、十八,越掉越发”的说法。认为在这两天,把家庭内外,上上下下的扬尘(灰尘)彻底扫除干净,只会进财,不会破财。屋内屋外,厨房打扫干净以后,可以在灶的火门上烟烘腊肉、香肠了,开始忙着准备过春节食品。
守岁
除夕夜晚,合家围坐火炉,深夜不睡,要到午夜子时正(即零点),俗称“守岁”,这时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祝福,长辈们给小孩发“压岁钱”。
到了子时,要烧子时香,鸣鞭炮,燃点香烛,敬天地,拜祖宗,送走旧年,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夜晚,各种家具及生活用品,全贴上用小方块红纸打成的纸钱(喜钱),这叫“封印”。还要洒扫庭院,来年正月初一整天不扫地,夏天才没有跳蚤咬人的说法。还有一种说,大年初一扫地,会把财气扫掉。
过年关
大年腊月三十日,除夕之夜,全家老小不睡,要“守絮”。孩子们问,为啥?怕强盗来偷絮(铺盖)。旧时穷困人家生活无法时,向财主、高利贷主借钱,向粮食店赊米,向药店赊药等等。除行息而外,还要限期还清本息。无法一时还清,可要求缓期,或分期还清,如到年关三十夜还未付清本利者,则由债主派管家、店员拿着帐簿,提着气死猫灯笼(由细竹篾编成长形如冬瓜,外不糊纸,内燃点牛油烛一支。这种灯笼风吹不熄,雨淋不湿,故名。)犹如走马灯一样。分头向欠债户逐一讨帐。如家长除外躲避不在,等到子夜(半夜)前再复来讨帐,如又不见家长面时,便抢走能值钱的东西抵帐。如锅、盆、棉絮(铺盖)、罩子等物。
风景名胜
邛崃市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包括邛窑遗址十方堂邛窑遗址、大渔村邛窑遗址、瓦窑山邛窑遗址)、高何石塔寺石塔、邛崃石窟(石笋山石窟、磐陀寺石窟、花置寺石窟)、茶马古道遗址,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13个点;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27个点;邛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10个点。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属国内罕见的向斜山地,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混杂,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著称,是以玩水为主题的山岳型风景区。国家AAA级景区临邛古城中心有西汉遗迹文君井、瓮亭公园、川西古民居一条街,城东有全国第三高塔回澜塔,城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堂邛窑遗址,城西有唐代龙兴寺遗址,有竹溪湖、鹤林寺景点。国家AAAA级景区平乐古镇以“秦汉古镇·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天台山旅游环线的文井江、白沫江沿岸分布着世界最早开采和使用天然气的古火井遗址、女状元黄崇嘏故里、建筑精美的兴福寺、万亩川西竹海等旅游资源,是川西风情浓郁的生态农业旅游带。
天台山风景区至今保存着太和、石塔两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红军长征过邛崃留下的历史遗存,红军长征纪念馆是成都和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红色教育的理想课堂。
邛窑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十方堂邛窑遗址、白鹤大渔村遗址和固驿瓦窑山遗址。十方堂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城区南河南岸,大渔村遗址和十方堂遗址毗邻,瓦窑山遗址位于固驿镇公义村境内。邛窑遗址以其现存面积大、窑包遗存多、制品广而精、烧造延续时间长、釉色丰富、较早烧制成功高低温釉下彩等特点闻名。荣获成都市首批文创园区、第二批“新旅游潮成都”旅游目的地等多个荣誉称号。
石塔寺石塔位于高何镇高兴村。石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由僧安静主持建造,原名“释迦如来真身宝塔”,建成于乾道八年(1172年)。石塔寺与石塔同时兴建,原寺早毁,现仅存明代大殿。塔由红砂石砌筑而成,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7.80米,攒尖形顶13级密檐式。基台之上置双重须弥座,下层须弥座的束腰部分,以间柱分为3间,辟海棠曲线形壶门,门内刻牡丹、莲荷等纹饰。唯正面正中一间辟为佛龛,内供佛像。第一层塔身置于高大的须弥座上,从第二层起到第六层,每层略有增大,从第七层到第十二层则逐层收小,使之成为“梭柱”形,外观秀丽挺拔。塔身每层四面刻佛像,共计148尊。塔身还刻《观音经》《大悲神咒经》《地藏本愿经》三卷。石塔造型独特,雕刻精美,做工考究,建造原委清楚,年代详尽,是中国古代佛塔中的精品。
邛崃石窟包含石笋山摩崖造像、花置寺摩崖造像和磐陀寺摩崖造像三处。石笋山摩崖造像位于大同乡景沟村,全部造像集中在长120米、高30余米的崖壁上,坐东向西,依崖镌凿而成。造像龛分上下两层,现存33龛,共有造像739尊。花置寺摩崖造像位于城区西郊竹溪湖花石山上,为东汉伏波将军后代、唐上京章敬寺僧马采创刻。石窟造像原规模颇大,现仅存11龛,总长32.80米。千佛龛共塑1749尊佛造像,无量寿佛造像通高4.70米,千眼千手观音坐像损毁严重,西方净土变龛经变诸像尚完整可见。磐陀寺摩崖造像位于城区西郊磐陀寺之前后,现存9龛。寺前1龛刻“西方三圣”,寺后三龛一刻“千佛”,一刻“净土变”,另一龛为密宗造像毁损较严重。邛崃石窟多为方形龛,构图巧妙,尤以“释迦”“菩提”“净土变”“观音经变”“西方三圣”等龛为精品,是中晚唐年代四川石窟艺术中的精华,部分造像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四川石窟卷)》。
茶马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段遗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残存于境内平乐镇骑龙山、城隍岗,夹关镇小古儿山等地,它是汉唐时代自成都经临邛、雅州通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当地人称为剑南道或马道子。驿道遗址一处位于骑龙山森林中,长达2华里,路面宽4米,呈鱼脊背形,中央用平顶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成路面。一处位于夹关镇宋山,遗址路面亦宽4米,中央用石板铺成中心线,两旁亦用河卵石铺成路面,路线时断时续,其中有两段约1华里基本完好。驿道两旁筑有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的甬道相同。墙垣用河卵石砌成,通高1.4米,墙脚厚0.16米,墙顶厚0.6米。它蜿蜒于山岭之间,如一道长城。墙垣的作用,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之物而设。据考古专家实地考察,邛雅驿道遗址,又断断续续地残存于邛崃、名山两地的荒山蔓草间。
天台山景区位于天台山镇,景区面积192平方千米,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状若登天之台,故名天台山。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94.40%。动植物种类丰富,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20余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及大熊猫、红腹角雉、大鲵等7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森林公园。“山奇、石怪、水美、林幽”是天台山独有的特色,“高山玩水”是天台山特色旅游品牌。主要景点有永乐寺、长虹瀑布、响水滩瀑布、白杜鹃、倒靴石、和尚衙门、花石林地质奇观、小九寨和山茶花、雷音寺、天台山萤火虫、秀水三韵、香草叠溪、蟠龙瀑布、十八里香草沟等。
平乐古镇位于天台山旅游环线上。平乐古称“平落”,因四面环山,古时即修水利、兴农桑起聚落而得名。先后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及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古镇有九古,即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民居、古作坊、古驿道、古风俗。千年古榕树巍然立于白沫江畔,极具川西风情的沿江吊脚楼,错落有致的临江水码头,保持完好的明清古街店铺交相阡陌,横跨江河的清代“乐善桥”,展现出川西水陆商埠的古老风韵。古镇主要景点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金华山、千年古榕树群、花楸山、金鸡谷、竹编一条街、手工工艺品一条街、旅游产品一条街、“水上人家”、剑仙楼等。
中国酒村位于临邛古城南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可供游客参观体验的大梁酒坊、地下酒宫、邛酒工艺馆、邛酒院子、“心宿”民宿院落、九朝会特色餐饮以及容纳近2000人的演绎大厅。还有小朋友喜爱的海盗船、碰碰车、云中漫步、急速滑车、花果山漂流、欢乐城堡、水上乐园、蒸汽小火车、七彩油桶拖拉机等游乐设施,推出了天工十二坊、水上田园、大梁美食街等旅游项目,是“酒香里的中国,记忆中的老家”。
文君井位于临邛镇文君街,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6500平方米。早在唐宋时,文君井园林就是文人墨客咏诗作赋之地。杜甫有《琴台》诗:“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陆游也有《文君井》诗:“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今人对文君井也多题咏,井畔刻有郭沫若1957年赞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佳话的题词:“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躯,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临邛古城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保护较好的古街区有文君街、兴贤街、大北街及众多背街小巷。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邛窑遗址”中的十方堂邛窑遗址、白鹤大渔村遗址,“邛崃石窟”中的花置寺摩崖造像、磐陀寺摩崖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君井、回澜塔、龙兴寺遗址等。兴贤街由雕塑群、艺术墙、古城遗址共同组成民俗广场,北街和大同街恢复性打造了北门城楼、民俗馆、老茶馆、古祠堂、临邛戏苑、古玩市场等文化遗址和多处特色民居院落。
回澜塔又名镇江塔,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塔为十三级六边形楼阁式砖塔,是清代分三次在明代塔基上重建的,通高75.48米,名列全国第三高砖塔,是四川省境内最高古塔。
南宝山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旅游环线,属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连接的过渡性地带,呈岩漕相间、露岩坡陡地形,有大小溪河十三条,整个地形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脊为九顶山。南宝乡地处中山地带,山高坡陡,谷深沟狭,千姿百态。海拔高度最低700米,最高峰玉灵山海拔2025米(邛崃市最高的山峰)。南宝山是理想的户外体验、休闲度假游胜地。境内主要旅游资源点有宝珠山大峡谷、将军庙溶洞群、将军庙森林公园、九顶山、盐井温泉、玉林山、弥陀寺和万佛顶天然漏斗、城门楼-燕子洞溶洞群、援通桥以及“5.12”地震后新建金花村、木梯村、直台村等旅游资源景点。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7:5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