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院生
当代女作家
邢院生,当代女作家。学名陶稚庵。1927年4月2日生于河南开封,祖籍甘肃省通渭县高碾子村。
人物生涯
她父亲邢肇棠,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北伐革命。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因参与倒蒋活动被通缉,被迫上“梁山”,弃家而去,毅然加入共产党的行列。母亲陶默厂(an)是清末端方的亲侄女。端方何许人?——一清末大名鼎鼎的命臣,字陶斋,号午桥,为托忒克氏,满洲正白旗人,先后为举人、员外郎,光绪二十四年出任直隶霸昌道,尔后又在京师创立农工商局,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端方颛志兴学,力主派遣学生出国深造,后又出使多国考察政治。再后,与其胞弟端锦在四川保路风潮中入川,皆死于哗变军官刘怡之手。端方笃嗜金石与书画,是有名的收藏家,著有《陶斋吉金录》及《藏金记》等。
陶默厂就出生于琴瑟喧阗、诗书朗朗的阀问世家,从小喜爱经史诗文、琴棋书画、说拉弹唱,并无所不工,尤其戏剧艺术,早年与梅兰芳过从甚密,是梅氏第一代女弟子,成为京戏舞台上的“名票”,被戏曲界呢称为“陶六爷”。陶默厂的戏曲艺术天才没有影响邢院生,却陶冶了胞弟陶荣生,使他真正成为当代京戏界的“名票”,名扬四海。
民国之后,贵族家道日趋没落,家产荡尽,但吟诗作赋、挥墨绘画的遗风依然甚盛,影响了几代人。邢肇棠因革命而“出走”,使不安的生活更加动荡,全家的生计只靠母亲唱戏来维持。邢院生同母亲相依为命,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着生活的黎明。她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里成长,一本《白香山词谱》,把她引进文学的百花园,培养了对文学的爱好。她先后在南京豆腐巷小学、北京香山慈幼院、北京培元小学就读。上学后,她取学名陶稚厂,我想这也许是为了对母亲含辛茹苦的纪念,或者为了避灾。1939年,在北平贝满女子中学读书时,她在年刊上发表诗歌《思父》,后又发表过散文。1946年,在谢冰莹主编的《妇声》上发表短篇小说《被践踏的幼苗》。这是记忆中文学曾给她带来的兴奋。但她没有做要当作家的梦。
人生不好预测,有时会像一朵云,被风吹到不可知的地方,聚散无常。
1948年,战神南行之时,曾任晋冀鲁豫边区参议长的邢肇棠,从延安归来,从此结束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父女离散之苦。接着,他先任华北人民政府水利委员会主任,后赴宁夏任省主席。邢院生也随父亲到银川,在省卫生学校就读。毕业后在宁夏省人民医院当内科医生兼卫生学校教员。1954年至1958年,在北京医院劳动卫生研究生小组学习后,又在北医附属三院及铁路医院理疗科担任技术员,发表医学论文,并著有《黑色冶金工业安全卫生手册》(1957年,科技出版社)。她同医道打了二十六年的交道,这之间,国难、家难、个人的不幸,形影相随地出现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962年,担任河南省副省长的父亲,被错定为严重右倾错误,并于当年与世长辞,继而夫妻的离异,又为她添加了巨大的痛苦。颠沛流离,半生坎坷,桩桩往事一起涌进心头,父母生活的光环不断扩大,个人的经验、知识和认识,也转化成各种色彩,绘成各种故事。“我拿起笔,想写点什么,于是走到哪里,写到哪里,零零碎碎点点滴滴的时间也不浪费,等候公共汽车或在楼梯口等人的空当,也不放过,哪怕是只写一个字……”毅力使她一气写成三十万字,题名《前夜》。
邢院生是一位刚直不阿的女性,这样的性格注定翻车倒霉,难以逃出文化革命的罗网。1968年,她被打成反林(彪)反江(青)的现行“反革命”,非法关押在地下室达四年多之久。她的书稿被抄走,并成了反党的罪证。长夜漫漫,枯坐斗室,面对糊着黑纸的小窗,她没有去自杀,却想到光明,并开始重新构思小说的情节、人物、对话,修改脑子里的《前夜》。小说里的人物和她的生命、灵魂交融在一起,他们共同喜怒哀乐,于是小小的“上”牢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她在小说里幻想、追求,那些活脱脱的人物伴她度过一千五百多个没有阳光的黑夜。最初,她把小说写在手纸上,被看守抄走,又罪加一等。后来她把毛主席的著作编成索引,将陪语、提纲写在文字的夹缝中。这个对付敌人的办法拿来对付“自己”是当代现实的悲剧。一支钢笔尖写秃了,就在水泥地上磨,磨尖了再写。那是生的渴望、爱的执著,大写“人”的赞歌。
1972年12月31日被释放回家,在翌年元旦的鞭炮声中开始奋笔疾书,连与儿女的亲热都不逞顾及,更不顾自己身体的痛苦,只是伏案写作。1974年,终于成稿,受到萧乾等人的鼓励和关怀,几经修改,将《前夜》易名《叛女》,由萧乾、姜椿芳作序,198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萧乾说:“一部小说,不论长短,从主题到结构和内容,都只能通过作者本人的体验和认识去构思。土建有标准设计,有预制件。我希望永远不要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搞什么标准设计,也切不可用预制件。”(《叛女-序》)我十分赞同这个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文学艺术作品只应该有优秀佳作,而不应有什么“样板”。如果创作有了“蓝本”,就不再称其创作,最多是一个低能的模仿。小说不一定就该是《红楼梦》、《水浒传》、《战争与和平》、《子夜》,只要有自己动人的形象、生活的脉搏、成功的艺术创造,就是好的作品。姜椿芳在《我看〈叛女〉》文中说:“文学作品是不嫌一再描写同一题材的,问题是不在写什么,而在怎么写。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都是文学作品应当表现的内容。”重要的是,要写深,写得新,写得巧,写得好。一个作家的成功,一是在于本人生活的厚度,二是在于思想的高度,三是在于作家的艺术概括力和语言的表现力。邢院生具备了这些,于是才有了《叛女》这样的小说。
叛女》卷前有作者三行题辞:
献给
为了新生叛逆没落,
为了光明叛逆黑暗,
为了明天叛逆昨天的人们。
献辞是作者的寄托,十分令人深思。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昨天走来,没有叛逆就没有新生、光明和希望。历史在叛逆中创造和演进,社会在叛逆中获得正义和真理。但《叛女》不是政治教科书,是使人能从中得到教益的感人艺术。
古今中外许多传世名作,多具有作者自叙传的成分,或个人的生活经验。《叛女》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故事描写出身于清末两江总督家庭的贵族姑娘润格的爱情遭遇,以及后来她以艺术为武器投身于
革命的经历。润格容貌美丽,聪明睿智,心地善良,多才多艺,但她在名门望族之家得不到自由,到处是野蛮和禁锢,她的一切都得不到保护和施展。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她需要更加辽阔的天地和自由,得到的却是一个吃喝嫖赌、醉生梦死的丈夫和一个专横暴虐、阴险毒辣的婆婆。从托家到奎家,从一个火坑到另一个牢笼,龌龊、卑鄙、荒淫、腐败窒息着她。她对现实的反抗是放走了被禁锢十年的疯女——丫头秋菊。当她确知自己是老爷强奸了逃荒女白颖所生时,便毅然弃家出走。但走投无路,只好以卖艺为生。润格没有随波逐流,执著地追求人的尊严和价值,直到和国民革命军中的革命者江放相遇、相爱、结合后,才从茫茫黑夜里看出了光明。《叛女》以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及“九-一八”事变为背景,不仅写了润格的辛酸史、奋斗史、反抗史,还塑造了义和团失败后的红灯照姑娘奇侠、参加革命的艺人路拾遗等女性形象,她们同是天涯沦落人,是挣扎着寻求正义和真理的一群,再现了中国历史的一面。
在中国文学史上,清末之后,描写旗人贵族荣衰之作很有一些,但在历史递进中,描写旗人贵族的演变、升沉,与中国现代革命水乳相融者,并不多见。《叛女》及其姊妹篇在这一文学领域填补了空白。
作者的《动荡三部曲》的第二部《女伶》(1989年,华文出版社)是《叛女》的续篇,主要人物润格、江放、江风等都没有改变,它既有连续性,又有独立性。故事起伏跌宕,颇能引人入胜。
《女怜》的背景仍然十分广阔,润格的故事和性格,就是在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环境中发展的。她在丈夫江放因军阀内部矛盾被捕后,便把女儿江风寄养在地下革命者杨维林和欧阳墨竹夫妇的诊所里,而自己以女伶身分,浪迹天涯,帮助革命。江放出狱,润格母女回到北平,在梨园生活中,与日本豢养的汉奸黄子廉、奎啸虎及其党羽巧妙周旋,刺探情报。孤女柳文如不忍“女相师”金倩虐待而服毒自杀遇救后“投奔”大汉奸黄子廉之妻王国玉,日寇血洗甫京,杨维林罹难,欧阳墨竹到北平,阴差阳错地成为黄家的提琴家庭教师,江风与黄子廉之子黄伯云关系的变化,黄子廉向江风求婚等,这些凄楚而又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逼真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构成社会生活的大展厅。润格前夫之子奎纲的出现,是对人性的深刻解剖。最后,奎纲“探监认母”,旨在诱供;在特务组织“不许良心抬头”的“纪律’,与母子情的激烈斗争中,他的脑子里万马奔腾,心在怒吼,一双大手掐住了“恶魔”,就这样润格惨死在神经错乱的亲生儿子的手下。
这个结束也许残酷,或许突然得不在读者预料之中。但这个结尾,从艺术的角度看,是巧妙的,不落俗套。这个处理,很是显示了作者不凡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邢院生的《动荡三部曲》的梦想,是要以润格及女儿江风的曲折坎坷的人生为线索,经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风暴、抗日战争的烽火,直到中国大地的解放,展示人的命运。三部曲已经出版了《叛女》和《女伶》,而梦还没有圆,最后的一部《伶什》还没有出版。1989年5月18日,随一个代表团到洛杉矾,旅游探亲,看儿子少杰,然后转赴香港、日本冲绳、夏威夷,再到德国看儿于子澄宇和女儿奇志……临上飞机,她没忘带上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伶仃》的原稿。到了美国,情况有变,身不由己,只好在那里闲居。她是个永远闲不住的人,她找过工作,护理过一个半身不遂的女病人,最后还是呆在家里改写、加工她的小说——边改边抄,四个月后《伶仃》定稿了。梦圆了,她觉得自己好像已是江郎才尽,于是又寄梦想于未来:“我想下一部书将由少杰和奇志他们从文化大革命续起。我觉得他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也够丰富多彩的了,不比我们这一代人逊色。我的两个孙子早能背诵唐诗了,也许他们也能继承祖母的未竟篇章。”
人的命运,有时自己也主宰不了。邢院生本来是去美国探亲和旅游的,万万没有想到,竟在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洛杉矾定居起来。神使鬼差,美国对她不薄,每月能领510美元的养老金,5美元买个医疗保险;数年后养老金还可以翻番。也许这也算天上掉馅饼,可人是精神“动物”,由于语言不通,那种孤独和寂寞难以言状。1993年3月15日她来信说:“……常和猫说说话,有时也自言自语。由于神经类型稳定而没疯;说来说去,我还是愿意参与北京的热闹。”虽然寂寞,除修改好长篇小说,还写些散文,诸如《别人买地我发财》、《牙医收费名堂多》、《我的另一半》、《老人和猫》等,以真名和“爱丽丝”的署名,发表在《世界日报》上。
1993年,《伶仃》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时序上,《伶仃》接续《女伶》,但它又是完全独立的一部小说。润格惨死在亲生儿子之手之后,女儿江风孤苦无援。大汉奸黄子廉时时想霸占她,为了对付黄子廉,江风只好与自己并不相爱的古复生匆匆结婚。江风的性格是润格的延续。围绕江风的命运,小说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的众生相:古复生是江风父亲朋友的儿子,与江风曾产生过爱情的银行家方仲理、革命烈士的后代柳文如、受黑暗势力迫害的林蓓嘉、汉奸的儿子却与汉奸不走一条路又与江风相爱而又不能爱的黄伯云、进步的和反动的大学生、正义善良的刘三奶奶,以及汉奸的妻子王国玉及其女儿们等等。这众多的人物,都在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联合演出一个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江风最后在向黄子廉复仇时,她的手枪没有打中真正的敌人,而自己则落入魔掌。最终,在共产党组织的营救下方获新生。
小说收来得太匆促,也显一般化,没有跳出东方式的“团圆”模式,这是小说的一个失败。但邢院生的“动荡三部曲”可以改编成很好的电视连续剧,相信会征眼观众。
从《叛女》到《女伶》,作为叛逆形象出现的润格,始终是一位热爱正义、真理,追求光明的女性,出于爱国及对邪恶、黑暗的仇恨,她帮助革命者做些事情,是革命的同情者。但她是一位血肉饱满的形象。润格是一位坚强不屈的女性,在监狱里,她没屈服于敌人的酷刑。但作者又不去正面写,比如《女伶》三十一章,写奎啸虎对润格施刑后,手提一根沾满鲜血的皮鞭,踢休息室的大门,气急败坏,喘着粗气,那首《何日君再来》,唱针被卡在唱片上的伤痕处,一再重复着“再来,再来,再来……”,就是滑不过去。奎啸虎一肚子邪气,把鞭子摔在地上,骂道:“他妈的,什么再来,再来,别来了!”听差把皮鞭捡起来,“把它挂在墙上,和墙上的一排按质量、粗细而分类的皮鞭、钢鞭排上队。”那气氛,奎啸虎的心情,都表现得十分生动、逼真。“没多大意思,打了半天,连个屁都没放,活像打在一块石头上,毫无反应,一声不吭地就昏过去了,倒把那几个哥儿们累得呼呼直喘,这有什么劲。”这是奎啸虎说的。黄子廉也说:“这个人真邪行,简直是一支坏了的温度计,什么温度也不能让水银柱上升,永远是零点。”这种技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表现手法,不直写,却比直写更有表现力量。
润格从家庭反抗,到出走,以及与社会、时代融为一体,她的性格一步步走向完善。所谓完善,非指越来越高大,而是说越来越真实、生动、具有灵魂。润格深知得罪黄子廉后患无穷。但当他欺侮到头上,企图娶她的女儿小风为妾时,个人的安危且不说,连对“革命工作”不利也不顾及,也许这是普通人性的常情。作者没有把。理智”强加给她,而是让“人性”自然发展。她可以像母章鱼一样护崽,直到饿死,像斑头雁一样,拔光身上的羽毛,为风雪中的儿女筑窝。润格终于因此而走进深渊。最后,黄子廉要用挫磨灵魂的办法对付她,把与她分离十多年的亲生儿子奎纲派去,利用母子情套出他想知道的一切。母子见面,撩起润格往昔的记忆:小纲被人抢走时蹬掉的那只老虎鞋和扔下的那把玩具手枪,一直是她走南闯北随身携带的纪念物,总觉得那上面有儿子的体温,总觉得站在面前的不是奎纲,而是小纲。当她发现奎纲想方设法想知道路拾遗的秘密身分时,她清醒了,警觉了,面前的奎纲不再是自己的儿子。对润格来说,有时母子情高于一切,有时则相反。这是人性在心理上完整的反映和逻辑。“后悔没有走上革命的道路。我的家庭和我的幼年时代所处的环境,潜移默化地给了我不少影响。贪图安逸,沉湎于小家庭的温暖。我能反抗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却不能反抗我的懦弱。我不应该和复杂的环境妥协。”润格被奎纲追问后这样说,“小风的爸爸告诉我列宁说的一句话:‘如果没有非常复杂的环境,也就没有革命。你怕狼,就别到森林里去。’我怕狼,所以没有勇气到森林里去,这就是我的后悔。”当时,是命运不容她背过脸去,就只好面对现实。这也是“逼上梁山”。她恨自己觉悟太晚,并说:“如果天假以年,我决不苟延残喘,我要跟他们挤命……”这是润格的绝命宣言。至此,这位艺人的形象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除了润格,作者还在《女伶》里塑造了杨维林、江放、欧阳墨竹、黎明、刘三、刘三奶奶、高妈、江风、黄子廉、奎啸虎、王国玉、黄伯云、黄美云、黄秀云、黄柔云,以及吉林等众多的人物形象,这其中刘三、高妈、江风、黄子廉、王国玉、奎啸虎等人物塑造得尤为成功。有的人物着墨不多,只几次出场,其性格便跃然纸上。黄伯云原来是一个狗仗人势的恶少,后来却成了黄子廉的逆子,其变化十分令人信服。作者在写像奎啸虎这样十恶不赦的大汉奸时,还写了他人性深处隐蔽的东西。润格重刑后,他想到润格是一个文弱女子,动这么大的刑,受这么大的罪,太不应该:“黄子廉和她有什么血海深仇?也犯不上这样……”他对黄某的做法很反感。这样写,如同给一位贫血者输血,使人物活了,增加了真实感。
《叛女》、《女伶》和《伶仃》都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小说里荡漾着历史、文学、艺术、科学、风俗、民俗以及人们陌生的关于旗人和梨园生活的奇异色彩。老北京的习俗、语言脍炙人口,如同倘徉在昨日的文化胡同里。作者的知识之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什么关于葡萄的历史、成人节、女孩节、耶稣的传说、营养学、迤北八珍,名人名言、楹联名对、诗词歌赋等等,真是包罗万象,好像一部知识小百科。她的小说写作,似乎不拘一格,没有师承,凭着自己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进入创作过程。但她的小说并不是知识的仓库,而是将知识自然地扌契入字里行间、人物的言谈话语里,像生活本体那样。
邢院生的小说中,有着精彩的描写,细腻、准确、生动,说老太太止住哭声“像是收音机关了电钮,连点余音也没有了”;把烟灯飘出的缕缕青烟,比作“上天的云梯”;在黄伯云眼里,“江风弯弯的眉毛下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诚实得什么也不保留,坦率的语言使她显得更美丽了。”对润格坐牢那段描写,更显示出作者不凡的手笔:
太阳从地下室牢房铁窗上照射进来,灰尘在一缕光束中跳
舞,墙上抹着一道道棕色的血痕,一只花壳小甲虫顺着墙角,慢
慢往上爬行。蜘蛛吐着纵横交错的经纬,在屋顶的旮旯里织了一
个大网,得意洋洋地坐在蛛网中间,穿过网眼看着这间小小的牢
房,以为整个世界都在它的网罗之下了。
刚刚长出两条细腿的小青蛙,从牢房的铁窗上,一失足跌下
来,误入囹圄。小青蛙奋力向上跳跃,哪里能跳得出去呢?!每次
雨后,这些不速之客带着它的同伴,从草坪上的窗户缝隙跳进
来,闯进这个“禁区”就插翅难逃了。每次都是润格轻轻地抓住它
们的的腿,站在凳子上,把它们从窗缝里送出去。它们一触到草
地,就欢蹦乱跳地唱起歌来,池塘边上的同伴为了欢迎它们平安
归来,欢快地参加了大合唱。
这样的描写,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不是创作进程中之所需,就是与人物的处境、心清息息相关,没有可有可无的笔墨。
除了《叛女》、《女伶》和《伶仃》这三部长篇小说,作者多年前还发表过短篇小说《春寒》及《天空,已是朝霞如锦》。邢院生说过,别人说她能开拓,不能守成。这大概就是指她曾经从事过的许多事业,但能否守成,在我们这个国家,并非完全能依自己的意愿。不过,她的小说创作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艰苦而寂寞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她相信天才的十分之九是血汗的勤奋哲学,这是幸运。于是便有了生命中的传奇,有了通俗而不俗、兼融高雅和通俗的长篇历史传记小说。她提笔为文,却极少与文坛来往,但中国文学的大河也有属于她的浪花。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杜鹃的凄楚叫声,又一次从天外飞来。她一再说:“美国的风景再好,也不是我的祖国,我迟早是要回去的、”
“一切都没有结束。历史的河流,缓缓向前滚动……”这是一个传奇的,属于昨天又属于当代的故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1 09:4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