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林澄思,广东省博罗县仍图村人。祖籍福建漳浦。
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小说月报》顾问,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政协常委。著有话剧剧本《毒手》,诗集《英雄岩》等。
先后就读于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
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1939年参加
八路军,历任文艺教员,文工团艺术指导,山东省文化协会执行委员兼《文艺丛书》主编,解放军东北军区文艺科长兼文工团团长,军委公安军文化部副部长,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安徽文学》 、《戏剧界》杂志主编。安徽省文联名誉主席,省作协、省音协名誉主席,安徽省政协常委,中国剧协第四届常务理事。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
那沙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和广东戏剧研究所。民国25 年(1936 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艺术活动。民国27 年5 月入延安
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9 月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民国28 年至民国34 年,任
八路军一一五师“
战士剧社”文艺教员,山东军区文工团艺术指导。民国33 年秋,在山东莒县战役中,作为随军战地记者和宣传战士,随
突击队深入火线,身负重伤,受到延安新华社总社电慰及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表彰。
独幕话剧《“圣战”的恩惠》(获山东解放区民国32 年戏剧创作一等奖);大型话剧《屠刀下》、《毒手》、《种子撒在人间》(获1979 年安徽省戏剧会演优秀奖)等20 余部。诗集《英雄岩》、《你早啊,群山》、《关于自己的广告》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岩》、《金桂之歌》等。小说《土地是我们的》(短篇)、《骨肉亲》(中篇)、《狼祸》(中篇)等。论文《评〈杜丝加〉与〈太平年〉》、《没有对艺术的爱就没有批评》、《变则可久,通则不乏》等。其中:话剧《“圣战”的恩惠》、中篇小说《一个空白村的变化》、散文《养伤散记》、评论《不是杂文的杂文》选入《中国解放区文艺书系》,抒情诗《悲壮的婚礼》先后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 诗集》等书。进入90 年代,仍笔耕不辍并继续发表散文、随笔、小说和诗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