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温(1055年-1134年),宋朝官员,理学家
邵雍之子,字子文,
洛阳人。曾监华州,知
果州(今南充),任提点成都刑狱等职。葬于
四川嘉州犍为县南黄花冲。著有《
邵氏闻见录》、《
河南集》等。
元佑中(公元1090年左右),因荐特授
大名府助教;调
潞州长子县尉。
绍圣初,(公元1094年)
章敦为相。敦曾师雍,欲引用伯温。伯温百计避免。徽宗即位,因
日食求言,他上书言事,语极恳至。因此更为小人所忌,出监华州
西岳庙。后主管
耀州三白渠公事,闻
童贯为宣抚,出他州避之。宣和末(1125年)出知
果州(今
南充),由此全家入蜀,任上“请罢岁输泸南诸州
绫绢丝绵数十万以宽民力”,蜀人德之。
靖康初(1126)擢提点
成都路刑狱(官署驻
嘉州),举家迁来嘉州
凌云山暂住。其后,迁居嘉州
犍为县子云山,后定居于
犍为城东大定山(今
翠屏山)。除
利州路转运使,提太平观,绍兴四年(1134年),卒于利路转运副任上。
他对北宋的灭亡有很多思考,比如他认为
王安石“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乱”,以致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
邵伯温继承了
儒家思想,认为“万物无所不禀,则谓之曰命;万物无所不本,则谓之性;万物无所不主,则谓之曰天;万物无所不生,则谓之曰心”。主张“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尽心尽性以知天,存心养性以事天”。
邵雍(1011—1077)北宋
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
伊川翁等。少随父徙
卫州共城(今河南
辉县),居城西北
苏门山,刻苦为学。出游河、汾、淮、汉,从
李之才受《
河图》、《洛书》及
象数之学。晚居洛阳,反对
熙宁新政,与
司马光、
富弼、
吕公著等过从甚密。
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不赴。卒谥康节。据《
易传》,参以道教思想,建立神秘的先天
象数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太极”永恒不变;而万事万物,则依其虚构的《先天图》,循环不已。他认为历史按皇、帝、王、霸四个时期,逐步退化。著有《皇极经世》、《
伊川击壤集》等。
乐山大佛摩崖石壁左侧,今尚有靖康二年(1127)邵伯温为乐山大佛题书的“弥勒大像”四字。
黄花冲邵伯温墓,遗址位于犍为县南黄花冲。清乾隆五十二年,四明(今
宁波)邵墩求两世古墓,即其地见仆碑,起视之,乃宋碑也,字多剥损不可识, 因移此碑于翠屏山安乐窝中。时过境迁,今其墓已不可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