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业,1939年2月21日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特级
摄影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
理事,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文联委员,
温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香港《中国旅游》画报特约记者。
在父亲
邵度先生的艺术熏陶下,自幼迷恋摄影艺术。
1954年因家庭经济困难,初中肄业后进春野照相馆工作,曾先后供职于美术,南洋,露天等照相馆和
温州照相技术培训班,从事摄影艺术事业四十余年。
1957年处女作《
归棹》,在《
文汇报》举办的全国摄影比赛中获奖。此后,作品《秋》,《瓯江船队》,《碧水白帆》等多次入选全国第五,八,十二,十四,十六届影展。
在
全国影展,影赛中入选,获奖作品60幅次,发表作品千余幅次。自1985年起,作品频频参加
国际影展,仅在
香港,
澳门,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地举办的,美国摄影学会和国际影联认可的国际影展中入选作品118幅次,获金,银,铜奖11幅次,获国际影联荣誉奖,新加坡影艺会荣誉奖等8幅次,其中,《奇峰竞秀》,《漓江三月》,《深山空谷》,《霜天水生烟》等四幅作品1991年在
香港大众摄影会第二十一届国际摄影沙龙中获黑白组全套最佳奖。
儿子:
邵大浪是浙江省第一位摄影专业教授,现任浙江财经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其一,邵家业很善于发现美。他有一个观点:
风光摄影不一定非拍名山大川不可,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征,都有不同的美点,一样可以出好作品。所以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在他自己的家乡
温州一带拍摄的;而在这本影集里,竟有 20 幅是在一条没有多大名气的南溪江拍摄的。难得的是,这些摄自同一条江上的作品,所取的景观或表现形式,很少是雷同。就是他在同一条瓯江上拍摄的10多幅作品,也多是各有千秋。这种在创作上能够坚持“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原则,的确难能可贵。
其二,邵家业很善于发现美(包括形式美,意象美和意蕴美)。作为一名
风光摄影家,发现美固然非常重要,但能不能把发现的美艺术的表现出来,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这是个关键。因为,眼睛所看到的自然美,一般说还仅仅是一种直觉表象,还只是在感知阶段。只有经过自觉的精微的“运思”(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对客观对象进行选择,取舍,凝炼,才能在头脑里生成一种美的意象,然后运用美的形式,最后表现为画面上的艺术形象,创造出具有意蕴美和意境美的作品。
其三,邵家业很重于情感体念。也许是因为他家乡的好山好水孕育了他的智慧,陶冶了他的情操,给予了他心灵上的深刻的启示,因此他对祖国和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寓着无限的深情,有人说他象瓯江,楠溪江,雁荡的“恋人”,长年累月,无数次地前往那里寻美,摄美,眷恋之情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是的,他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不只是一般的观赏或赞叹,而是经过“应目会心,应会感神”,反反复复的深入观察和体念,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性。也就是说,他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移情于景,使山水花木人格化,性灵化,具有了某种情感,精神,品格等等。辛弃疾云:“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正因为邵家业与自然山水心物相亲,情意相投,所以他的
风光摄影决不是“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似的地理图,也不是一般的旅游指南式的导游图,而是情景交融,畅写山水之神情,体现大自然天生丽质,并具有特定意境点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或山色空朦,或水光潋滟;或烟岚缥缈,或云雾缭绕;或山明水秀,或江天一色;或危兀奇特;或婀娜妩媚;或气宇威武,或含情脉脉,千姿百态,情性各异。作者就是通过这种感情化了的山水形象,抒发自己对祖国和家乡的大自然的热爱。
其四,邵家业重于发扬
民族艺术传统。摄影艺术是从外国传进来的,而且历史很短。有些人预测而产生误解,认为
中国的摄影艺术没有也不必谈自己的
民族传统。邵家业却说:“我喜欢
中国古典诗词,它对我的摄影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启迪我如何运用形象思维和摄影手段来表达作品意境。”他的艺术实践更有力地否定了上述那种
民族虚无主义的糊涂认识。固然,摄影是“舶来品”,而且
中国的
摄影家都生活在现近代,但他们毕竟都是中国人,不管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必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几千年来的
民族文化意识和艺术传统的影响,而且也会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反映出来。邵家业的作品里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
民族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印痕,比如在表现方法上,他一方面按照西方的写实传统,拍摄的都是真实的空间境象,但另一方面,又运用
中国传统的写意手法,借景抒情,使作品含蓄蕴籍,“象外有象”,“画外有境”,这把写实和写意巧妙结合,融西方之法于我国的传统之法中。又如在构图技巧上,也在西方的“黄金分割”等构图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虚实相生,疏密相间,浓淡相宜,动静相衬,远取其势,进取其质以及简炼,空白等等这些
中国传统绘画经营画面的方法。再如在黑白摄影上,除了发挥其对比鲜明,概括含蓄,层次丰富,简洁素净等优势以外,更重要的是充分显示了它的黑白韵味,使作品“意足不求颜色似”,更含深蕴。我认为邵家业在摄影创造上“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成功,在于他创造了具有新的世代气息的诗情画意--新的时代意境。这使人们宛若身临其境,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如此多娇的祖国河山的新貌,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自然山水对于人民的精神生活的密切关系,也体会到了
中国人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深沉感情。
1954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迄今共获得
美国摄影学会金牌、港澳摄影协会金牌和国际摄影联盟荣誉奖等国际性奖励100多次,并有30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及影展(赛)中发表和入选。
1957年处女作
《归棹》在《
文汇报》举办的全国影赛中获奖。1961年起作品《秋》、《瓯江船队》、《水乡锦绣》、《碧水白帆》、《一溪寒月照渔舟》以及《春山暖雾》分别人选第五、八、十二、十四、十六和十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其中,《瓯江船队》获
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奖。1990年《
水天一色》等10幅代表作被文化部选入“
中国摄影家作品展(10位作者)”,送往国外展出。 1985年开始参加
国际摄影沙龙,先后有200多幅作品在美国、
英国、
加拿大、奥地利、
澳大利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南朝鲜、
香港、
澳门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国际摄影沙龙中入选,并有50余幅作品获得
美国摄影学会金牌、港澳摄影协会金牌等奖。
著名摄影理论家袁毅平先生在《邵家业摄影作品集》序中称邵家业的艺术风格“淡泊,自然,清新,典雅,情真,意浓”,“从他的作品里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民族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印痕”。
自1985年起,邵家业的作品频频参加
国际影展,仅在
香港,
澳门,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地举办的、美国摄影学会和国际影联认可的国际影展中入选作品118幅次,获金、银、铜奖11幅次,获国际影联荣誉奖(FIAPH.M.)、新加坡影艺会荣誉奖(PAS H.M.)等8幅次。
其中,《奇峰竞秀》,《漓江三月》,《深山空谷》,《霜天水生烟》等四幅作品1991年在
香港大众摄影会第21届
国际摄影沙龙中获黑白组全套最佳奖——港澳摄影学会金牌奖。1989年和1992年,蝉联
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之提名奖。传略收录于
《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和《
中国文艺家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