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祖盛
第六届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
郁祖盛1965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机械系,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核安全局),第六届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独家专访,分析日本2011年核事故对中国的影响。
人物履历
郁祖盛曾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中心副主任,第三届国家高科技能源领域专
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副秘书长、理事,第三届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
核能发电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研究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核安全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核安全局)第六届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1年3月15日上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独家专访。
主要言论
福岛不会成为“切尔诺贝利”
福岛核电事故与切尔诺贝利事故有本质的不同,危害性相差甚远。”郁祖盛解释说,后者是一种在反应堆高温、高压、低功情况下突然失控的蒸汽爆炸,同时,把放射性物质都带了出来。上千吨的构筑物全部被掀掉,气团以喷射状进入大气,到达几千公尺高度,导致放射性近程、远程全扩散。
郁祖盛表示,福岛核电站是放射性物质在屏蔽状态下,有控有序地释放。整个物理模式完全不同。据说有数十人受到核污染,但这只是“清洗级”的。也就是说,只要把受污染的衣物全部换掉,洗过澡就没事了。
“核泄漏就会导致辐射,但人类没必要害怕辐射,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被辐射的环境中,家用电器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辐射。只不过是受辐射的剂量问题,短时期内接受100毫西弗以下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如果接触到高达4000~6000毫西弗,就可能会致死。在短时期内接受了高于1000毫西弗的剂量,则需要医疗介入。”郁祖盛说,一般核电厂员工和周边居民,每年受到的放射性物质年累积量大概在0.25个毫西弗。有数据证明,火电厂烟囱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会比核电厂高出10倍。
作为一位核安全专家,郁祖盛认为,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原子弹爆炸结束的,导致了民众对核的恐慌。自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人类一度迈入了长达20年核电的冬天。
“要想解决能源问题,唯一能工业化规模的只有核电。其他新能源转化效率低,而且也受到地域限制。由此,全世界迎来了核电的复苏。在能源、资源紧缺的今天,和平利用核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郁祖盛说。
中国要全力发展第三代核电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中国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郁祖盛提出了三点:第一,要辩证看待福岛核电事故,充分吸收其经验和教训,使得核电的发展更为健康,要防止“因噎废食”,尤其决策层更要清醒。
第二,要对所有已经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重新进行严格审查,核实已确定设防标准是否足够保守。“核电站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代价的问题。设防标准要足够保守,必要时要考虑能防范像日本福岛遭遇的9.0级大地震和10米高海啸甚至更高的外来威胁等。”
第三,中国要大力发展第三代核电。郁祖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集中全力让三代核电快一点发展。三代越多越好,二代越少越好。”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07:56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主要言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