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德上寨
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郎德上寨,也称上郎德,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的自然寨。郎德苗寨分上下两自然寨,郎德上寨对外开放。全寨有118户,500多人,全部是苗族同胞,以陈、吴二姓为主。
人文环境
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青蔓中,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不时在旷野山间回荡。寨前一条弯弯的河流宛如蛇龙悠然长卧,南面有松杉繁茂的“护寨山”,北面有杨大六桥---“风雨桥”横跨于河畔上。过桥可攀登养牛坡,还可观赏杨大六当年反清抗暴时筑起的碉堡和战壕。寨内吊脚楼鳞次栉比。吊脚楼上装有“美人靠”供来客休息。“美人靠”平时又是姑娘们刺绣的好地方,具有独特的苗寨风格。村上的小路全以鹅卵石铺设,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寨子中央有一个大芦笙场,地面是用鹅卵石以仿古代铜鼓面十二道太阳光芒和飞奔的骏马,南上方还设有“杨大六文物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当年杨大六领导反清抗暴时的刀、叉、头 盔、铁炮等战斗武器。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当代苗族青年作家、知名记者南往耶这样写到:“苗族是一个不断被驱赶甚至被消灭的民族,但他们一直没有对信念和天主的放弃,自五千年前开始,爬山涉水,经历千难万苦,从中原逃到云贵高原和世界各地,朝着太阳落坡的地方寻找故乡,用血养育古歌和神话,没有怨恨,把悬崖峭壁当做家园,梯田依山而建,信仰万物,崇拜自然,祀奉祖先,感谢仇人。”进郎德上寨,首先要饮十二道拦路酒,然后才沿着石板小路走进寨子中央的芦笙场。在郎德将会欣赏到敬酒歌、苗族飞歌、芦笙 舞、铜鼓舞、板凳舞、集体舞等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歌舞。或许,这就是苗族的文字吧。
交通信息
1、在凯里洗马河汽车站乘坐直达郎德的班车,9元/人,每1小时一班,车程约40分钟,沿途可以看到南花苗寨和季刀苗寨;若当日停发至郎德的班车,还可以乘从凯里开往雷山方向的班车,12元/人,平均半小时一班,车程约40分钟,在郎德路口下车,再步行10-20分钟进入上寨;从凯里市租车约100元。
2、在雷山县公共汽车站乘坐直达郎德的班车,5元/人,半小时一班。
特色
进郎德上寨,首先要饮十二道拦路酒,然后才沿着石板小路走进寨子中央的芦笙场。在郎德将会欣赏到敬酒歌、苗族飞歌、芦笙 舞、铜鼓舞、板凳舞、集体舞等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歌舞。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到过郎德上寨视察,几十个国家的贵宾来过这里参观。郎德上寨,每年接待中外游客3万多人次,成为贵州东线旅游热点。
其他相关
距雷山县城北17千米,依青山、傍碧水,是州内最早对外开放和最著名的苗寨之一。郎德上寨有三座寨门,青瓦吊脚木楼疏密有致地建筑在近山麓处的山坳斜坡上,木楼建成悬山顶屋面,曲径回廊。多数木楼为清代(1616—1911年)建筑,五条花街通向寨中,寨中有大小两个鹅卵石铺就的公共娱乐场所——芦笙场。有一个小型苗族文化博物馆和一个清代苗族起义将领故居。郎德上寨这个清雅不俗、山水林田文物兼有的古朴苗寨,以它传奇式的色彩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接待游客30万人次。是贵州东线旅游的一颗明珠。有公路通达,距凯里45分钟车程:有家庭旅馆。
参考资料
游走朗德上寨.精英博客网.2010-06-20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6:37
目录
概述
人文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