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九万,男,汉族,1951年6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198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履历
1986年2月起,后担任过五届后九(土夅)村党支部书记。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表、中共十七大代表。
所获荣誉
郑九万先后被评为县、市“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2005感动温州十大人物”、“为民好支书”、“浙江骄傲”、“浙江十大先锋”、“金牛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个人事迹
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病情在《
新华社》、《
人民日报》以及省内各大媒体上相继报道后,引起了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央领导曾庆红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批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温州市委书记
王建满也多次作出批示,并称赞郑九万同志是基层干部中一心为民的典型代表。前不久,省委副书记乔传秀代表省委和习近平书记专程到
后九降村看望慰问了郑九万同志,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好好向郑九万同志学习。
后九降,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为什么一下子频频出现在报端?郑九万,一个极其平常的名字,为什么一夜之间能在浙江大地广为传诵?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得了大病,为什么村民会用那么感人的方式去挽救他的生命?一个村支书的病情,为什么让省委书记如此牵挂,不但先后两次批示,而且给他写了一封信,甚至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这一切都得从郑九万身上说起。
郑九万同志入党以来特别是担任村支书后,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办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心里百姓做群众贴心人
郑九万同志心中始终装着群众,记挂着群众的冷暖。虽然家境并不是很宽裕,但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村民,为群众的生活废寝忘食。
(1)关心群众疾苦。多年前,村妇女主任陈菊蕊老伴得了骨质增生,急需钱治病,郑九万知道后,马上把卖牛准备为儿子娶媳妇的2180元送到了她家里,并叮嘱她丈夫要好好休息。村民刘良仁当年自己撇下两老外出谋生,一天傍晚,家里老父亲突发高烧,郑九万知道后,没有思考就背着老人赶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把他送到碧莲镇卫生院救治,使其脱离危险。
(2)时常乐于助人。平时,郑九万见到上年纪的人挑担子上山,他总是二话不说就往自己肩上扛,哪家有困难,他就会帮助人家。村民徐玉钗的丈夫2001年患上了严重的肝腹水,不能下地干活,儿子又在外地打工,郑九万每年都帮他们家插秧、割谷、晒番薯干。村民刘光淼2001年秋天开拖拉机压坏了腿,郑九万不但为他垫付了几百元的医疗费,而且帮他家收土豆,补种冬麦,还送给他50元买补品。
(3)帮助发展生产。村妇刘春华20多年嫁到
后九降村时,因为一没电二没水,家家穷得叮当响,新婚第二天就跑回了山外的娘家哭诉。4年前她到山西做生意,结果亏了本,2004年春节回家时,郑九万对她说,不少人靠种养业富了起来,在家里也能赚到钱。郑九万就给了她1000元作为启动资金,那一刻她感动得哭了。于是,在郑支书的帮助下,3000多只鸡很快养起来了,但台风中,死了不少鸡,又亏了6000多元,郑九万再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亲自做担保替她从乡信用社贷款3000元,她忍不住又哭了。这次听到郑支书病倒的消息,她哭得比前三次厉害得多。
(4)冒险抗台救灾。今年该县多次遭受台风袭击,在抗击台风中,不顾自己身体病痛,冒着狂风暴雨,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动员劝说村民撤离危房,并帮助村民开展灾后自救。台风“泰利”到达前,郑九万苦口婆心,在危房倒塌前的半小时硬把刘继海全家人“逼”出来,避免危墙倒塌造成的刘继海一家六口人的人员伤亡,随后又及时送来了生活费。在台风“泰利”带来狂风暴雨的那个深夜,郑九万对村民建在半山腰的鸡棚不很放心,他只身披着雨衣打着电筒来到刘荣选的鸡棚边,当时台风刚好把加固的鸡棚刮塌了,不少活鸡被压在里面惨叫。郑九万二话没说,就帮着转移“幸存者”,并打电话叫其他村干部前来增援。那一夜鸡虽被压死了3000余只,但大部分幸运地“虎口脱险”。
他总是把村里的事、群众的事,他看得比自家的事重要。每次台风来时,郑九万就整宿不睡,忙着帮各家加固房屋和猪圈、牛圈。半夜三更一趟趟出去,累的回家连洗个澡都没力气了。
艰苦创业做群众致富人
后九降村海拔800多米,四面环山,离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是该乡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共65户、237人。基础条件差,发展致富难,因此郑九万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村支书,他肩负富民重任,千方百计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
一是率先通电通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村里为了通上电,郑九万跑前跑后,经过大家努力,这个离乡政府最远的小村在全乡最早亮起小灯泡。正是由于他的勤恳和热心肠,1986年村支部换届时,郑九万“意外”当选,此后担任了五届村支书。后九降村整个村子的人都姓刘,郑家是唯一的外姓,这种情况在农村是很少见的。
后九降村地处高山,生活用水十分困难,以前,每逢干旱,村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要到几里外的山坑里挑水喝。郑九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从解决群众喝水难做起。村里集体经济薄弱,郑九万就把家里仅有的500元钱拿出来,再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每人集资50元,组织群众做义工,很快全村人就喝上了自来水,成为该吃上自来水较早的村之一。
二是带头修建机耕路。郑九万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光凭背扛肩挑走山路,
后九降村脱贫致富的梦想永远无法实现。当他看到,村民刘良材种的1亩多的优质西瓜,由于无法及时运出山,加上雨水多,几乎全部烂在了地里,为此刘良材抱着烂西瓜痛哭。郑九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郑支书把修路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第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动员村民自力更生,全村党员干部做带头示范,另一方面又主动跑部门,争取上级支持。2002年初,终于利用全县通乡公路联网公路建设的大好时机,争取到村通机耕路项目的列项。他激动万分,号召村民抓住机遇,筹资建路。为了修好路,郑九万还专门把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召回来,全家一齐上了工地。在郑支书一家人的带动下,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干起来,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四五米宽的机耕路。2003年冬,一条长约2.45公里、宽4.5米通村机耕路,终于修到了山下,通车那天成为小山村有史以来最喜庆的日子,也使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
为了建好公路,郑九万不辞劳苦,他带头捐资,带头挑泥土,带头搬石块,带领村民修路,多次自掏腰包来解决修路征地带来的赔偿问题。更难得的是,他患有腰椎肩盘突出的老毛病,但经常瞒着家人,打着膏药上工地建设。
三是发展效益农业。郑九万始终牢记富民重任,为村里发展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挖掘山区资源,寻找致富门路。5年前,当看到红柿市场销路比较好,特别是高山上结出的柿子个大味甜,很受市场欢迎,他就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引进和开发红柿基地。由于村民不懂行,不敢种植,郑九万就自己带头试种,如今村里已有40多亩红柿,很多家庭由红柿增加的收入就达到2000多元。2002年他带领村民进行乌牛早茶叶试种,目前已发展到50多亩,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30元。2004年又引种青椒等高山蔬菜40多亩,收益非常好,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去年,
后九降村的人均收入达到2532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29元。
甘于清贫做群众榜样人
郑九万同志深知要想群众信任,就得自己清廉。因此,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艰苦的创业条件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困难,从不向组织伸手,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抓实干,奋发有为。
后九降村是一个穷山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对村集体的钱,郑九万用得十分节省,有时甚至到了抠门的地步。每次出去开会或者办事,路程不是太远的话大都舍不得坐车,靠着一双脚走路,更舍不得下馆子,经常用一碗面或几个小饼充饥。村里每年都要到乡里来报销招待开支,按规章本来允许报二三十来元的补贴时,郑九万每次来报的都是几毛、几块买饼子的钱。村里的账本更是清清爽爽,很多时候都是他自己拿出家里的钱贴补村里的开支。
郑九万对群众十分慷慨,乐于助人,自己一家却一直过着俭朴窘迫的生活,他住的木头房子是村里最破旧的几幢之一,建于50年代的二层木制小楼,后面是通天的,当外头下大雨时,家里就下起小雨。简陋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几乎就没有其他东西,床头放着他的几件破旧的衣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两个儿子的婚房里除了一台21寸的黑白电视机外,空空荡荡。两个儿子结婚,酒宴都没有办。用他妻子李金叶的一句话说,他们家的状况可以说是“白天风扫地,夜晚月当灯”。
郑九万就任村支书以来,一直重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党员由过去的7名发展到目前的15名,其中两位年青人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村级党组织的建设在全乡名列前茅,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但郑九万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十分高。两个儿子多次申请要求入党,但郑九万总是不答应,说:“你们思想要先入党,组织上稍后一步,你们入党不能有搭便车的任何嫌疑”,直到现在,他的儿子都未有入党。
郑九万以身作则,关心集体事业,在今年台风期间,村两委办公楼的瓦片被风刮得七零八落,雨水灌进了办公楼里,郑九万不顾自己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痛和台风大雨的威胁,弓着腰爬在屋檐上修补。台风后,又带头抬石头、挑泥土抢修塌方道路。像这样,郑九万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事例,村民也是数也数不清。
郑九万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高尚道德情操,体现了党员干部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郑九万羸弱的身躯中,迸发出了一种震撼浙江的力量。
干部群众关切
10月5日凌晨4时许,郑九万因突发脑血管破裂生命垂危,是村民肩扛手抬将他送下山,但手术费用至少要6万元,而郑支书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一下子到哪里筹这么多钱?时间已黄昏,在场的村委会主任刘建鹏赶紧给村里打了个电话,恳请大家想想办法。当村民得知这一消息后,村民个个心急如焚:“郑书记是为大伙累倒的,就是全村人去讨饭,也要救活他!”
患严重肝腹水的困难户刘宋云送来了准备抓药的300元钱;养殖户刘春华把刚刚从别人手里借来买鸡饲料的7100多元钱,一分不剩地送到了医院……村民刘良平跑遍了亲戚朋友,借来了一万多元,70多岁的村妇女主任陈菊蕊也送来了她好不容易攒下的1300多块钱。就这样,大家你300我50的,一个晚上,只有6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硬是凑齐了6万多元手术费,在这样一个人均收入还不到2500元的贫穷的小山村,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凑到了6万多元成为一个奇迹。
郑支书的病情牵着村民的心,10月6日一大早,郑九万要进行第一次手术,市二医的手术室外,聚满了陆续从村里赶来的30多位村民。对这个仅50来人留守的山村来说,差不多能的人都来了。他们天还没亮就出发,用了近4个小时赶到温州。整整等候了9个小时后,手术室的门打开了,医生说,手术失败,大家的心又揪紧了。
10月10日中午,像上一次手术时一样,
后九降村的60多位村民始终在手术室外默默等候,这些村民中还包括村里在温州附近务工的村民,他们听到郑支书做第二次手术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来了。他们坚信,这份守候,能给支书带来好运。爱心终于救回郑书记的生活,郑九万在经过6个小时的手术后,总算脱离了危险。
新闻媒体关注
郑九万病倒引发出的先进事迹,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今日永嘉》、《温州日报》、《浙江日报》分别以《好书记,我们需要你》、《为大伙脱贫,他累倒了》、《下辈子我还愿当支书》为题介绍了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12月5-6日,浙江省《共产党员》杂志社对郑九万同志有关事迹进行采编。12月19日-21日,《今日浙江》杂志社对郑九万同志有关事迹进行采访,并从“落实三真、关爱基层”活动的落实情况,分析我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生活状况、总体素质、在群众中的威信以及我县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11月14日,《
人民日报》以《村支书病危后》为题介绍了郑九万同志的事迹。1月15日,郑九万同志被评为2005年度浙江农村十大新闻人物, 1月20日,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杭州市共同举办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郑九万同志的事迹赢得了阵阵掌声。2月8日-15日,省内主要新闻媒体云集我县,对郑九万先进事迹进行采访,随后浙江日报以《高山情怀》为题,连续二天大篇幅报道,并配以评论员文章,浙江电视台连续三天专题播出《为民好支书》,温州日报以《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为题,配以评论,进一步挖掘了郑九先进事迹。在媒体的宣传引导下,全省形成了学习郑九万、争做贴心人、建设新农村的舆论氛围。
各级领导关爱
郑九万病倒后,村民们一天内自发筹集6万多元手术费的故事,经媒体报道,迅速感动了温州,激起了全社会的爱心。
永嘉县机关工委率先号召全县机关党员开展为郑九万献爱心活动,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慰问。在郑九万病危住院期间,各级媒体对郑九万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引起省委、市委、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11月22日,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对他的尊重和爱戴,他是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值得党员和群众学习的好典型。”随后,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开展向郑九万同志学习的通知。
2005年12月9日,康复出院的郑九万回到
后九降村,那一天,全村人像过年一样放起了鞭炮。更出乎郑九万意料的是,习近平在收到郑九万的感谢信后,亲自给他写了回信。信中写道:“得知你已康复出院,我十分高兴。你在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私奉献,为民服务,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对你的尊重和关爱。希望你安心养病,身体痊愈后继续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加快发展,早日把后九降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委书记
王建满对郑九万的病情给予高度关注,二次亲自看望了郑九万,赞扬他是基层干部中一心为民的典型代表。并就学习郑九万同志的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中共永嘉县委、中共温州市委先后作出向郑九万同志学习的决定,并授予郑九万同志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最近,曾庆红等中央领导也对郑九万的先进事迹做出了批示。2月13日,省委副书记乔传秀代表省委和习近平书记到
后九降村看望了郑九万。她说,郑九万多年来用自己的真心换取了百姓对党组织的支持,成为我省基层干部与群众血肉相连的代表,要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学习郑九万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扎实推进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2月17日,浙江省委又授予郑九万同志“为民好书记”的光荣称号,并做出向郑九万同志学习的决定。
人物影响
郑九万同志事迹被宣传报道后,
永嘉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向郑九万学习动,使郑九万先进事迹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一是学习郑九万同志心系百姓,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公仆本色。郑九万同志心中始终装着群众,记挂着群众的冷暖,将党性根植于心底,让真情融入群众心田。虽然家境并不是很宽裕,但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村民。在去年多次抗击台风中,不顾病痛,冒着狂风暴雨,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动员劝说村民撤离危房,并组织村民开展灾后自救。
二是学习郑九万同志不怕困难,拼搏实干,艰苦奋斗的创业热情。
后九降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群众生活十分贫困。作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郑九万同志没被困难吓倒,牢记富民重任,为山村的发展呕心沥血。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和村民们一道,修建了村内自来水,结束了村民无水吃的历史;修建了通村机耕路,实现山村通车的愿望;引进和开发高山红柿、乌牛早茶、青椒等种植基地,为村民致富拓宽了门路。
三是学习郑九万同志甘于清贫,严于律己,吃苦耐劳的高尚情操。郑九万同志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艰苦的创业条件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困难,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做到吃苦在前、实干在前、吃亏在前,他从不向组织伸手,不计较个人得失,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影视形象
影片《郑九万》是温州市政府首次投资拍摄的一部非营利性电影。内容根据“为民好支书”郑九万和
后九降村的真实故事创作,充分体现郑九万“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埋头苦干,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率先垂范、为党争光”的崇高精神,体现“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深刻内涵。通过这部影片,更加扎实地把学习郑九万活动推向深入,大力弘扬郑九万精神,弘扬温州精神、浙江精神,为推进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影片简介:
郑九万忍着病痛带领村民在大山里挥汗如雨,让电灯照亮了山村,而他却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双目失明;为还村里欠下的债,他刚恢复视力,就带领全家进城打工……影片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一句话——‘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村支书郑九万》是以浙江省温州市
永嘉县山坑乡“为民好书记”郑九万同志的事迹为蓝本拍摄的。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默默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纯朴、憨厚、一心为公的好支书、好党员、好心人的形象。由于这部影片是由当地摄制完成,所以赋于了影片浓郁的浙南地域特色。与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不同,该片没有人为的拨高主人公形象,而是本着真实的叙述的眼光,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刻画出主人公的感人情怀。影片《村支书郑九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