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保(1903—1971年),原名君度,曾用名郑兴,广东梅县梅南耕郑村人,先后毕业于
梅州中学、
广州中山大学、
日本东京大学。历任广州中山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中山大学党支部书记、广东梅县中共梅南支部书记、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长、中共东江军委书记、中共上海法南区区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军委书记、上海交通职工女子学校校长、上海引擎出版社董事长兼社长等职。1938年任广东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大队长。
1926年11月参加工作,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重新入党。1926年后,在
广州中山大学读书兼任济难会工作。1927年后,任广州中山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中共梅南支部书记,梅县、丰顺工农红军第十团团长。1928年任广东潮州中共东江军委书记。1929年任上海市中共沪西区委宣传干部。1930年后被捕入狱,1932年2月刑满出狱后,在上海受游击战术训练、任中共陕西省军委书记。1933年初回上海被捕,入苏州监狱。1934年春出狱与组织失去联系后,任上海交通职工子女小学校长。1935年8月赴
日本东京大学读书,组织引擎出版社任董事长。1936年任上海《现世界》杂志发行人。1937年任马来亚华侨中学训育主任。1938年任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并重新入党。1940年奉党的指示往南洋开展侨领工作。1941年任马来亚抗日同盟联络员。1946年任槟榔屿《商业日报》经理。1947年任马来亚中国致公党总支部委员。1948年任香港统战干部。1949年任广东东江人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府行政处处长。1950年任海南岛橡胶考察团团长。1952年任华南垦殖局广州办事处主任。1954年任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1956年任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二办副主任。1957年5月起任政协广东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兼秘书长,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主委。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郑天保,1926年毕业于梅州中学,同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并在中大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中山大学支部书记。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回乡任教于梅南中学,联络进步人士,发展组织,在九龙嶂建立革命根据地,任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长、中共东江军委书记,与古大存率领的第八团和以后由朱德率领的红四军配合战斗,立下不少战功。
1929年冬经党组织批准,避往新加坡。次年回上海,任中共上海法南区区委书记,四五月间,因领导师生参加反帝、反蒋示威游行,而被法租界巡捕拘留。旋即被解上海龙华及苏州监狱,后转解南京。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事件发生后,因南京告急而被释放,他又回到上海。恢复中共组织关系后,被派去西安转往陕北,任中共陕西省军委书记。后返回上海。1933年春夏间在沪第二次被捕,经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最后由南京交通部职工事务委员会主任
余森文保释出狱。旋由余森文委任郑天保为上海交通职工女子学校校长。1936年1月赴日本东京留学。同年秋与
胡一声等回沪,与
钱俊瑞、
章汉夫等创办“上海引擎出版社”,郑天保任社长,出版《现世界》等刊物,深受全国读者欢迎。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返回马来亚,在
加影华侨中学任教。他与胡一声等组织加影歌舞剧团,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协助“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协会”筹募款项,共筹得100多万元(叻币)援助祖国人民抗日,并大力宣传中共提出的“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主张。1938年秋与
曾生由香港回广东,建立“惠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郑天保任副大队长。不久,又返马来亚为游击队筹款。1941年,马来亚被日军占领后,郑天保投入马共领导的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军。日本投降后,任槟城“商业日报”经理。1946年经胡一声介绍,参加
中国民主同盟,并与胡一声一起返回星、马,开展华侨爱国运动,支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次年7月奉中共南方局之命,参加中国致公党,协助侨领
官文森、
何存波等重建
中国致公党马来亚支部。不久,在香港召开的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兼秘书长。1948年8月回香港,在中共领导下负责民主党派工作。
全国解放后,历任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交际处处长、华南垦殖局广州办事处主任、广东省政协秘书长、广东省文教办公室主任等职。并被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秘书长,第一、二三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1年2月8日逝世于广州,终年69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始得平反昭雪,补行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