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1990年发现该化石,1995年正式为其命名建属——“郑氏波罗赤鸟”。属名“Boluochi”为该鸟化石产地乡名,种为“zhengi”谨献给我国现代鸟类研究的开拓者
郑作新院士。
模式种:郑氏波罗赤鸟(B. zbengi )
化石呈现自然状态保存,为一件不完整的个体。主要保存较完全的后肢、
腰带及尾综骨,以及头骨前端、部分胸骨和脊椎。
小型反鸟类。前颌骨齿缺失但齿骨齿存在;前颌骨前部主体背缘向上凸出,最前端向前向下弯曲,形成明显的钩状。胸骨后缘强烈内凹,且具有一伸向后方的龙骨突,但不发育;尾综骨明显长于跗骨,这点与其他一般反鸟类都不同。
耻骨细且显著弯曲。胫跗骨内关节
髁与侧关节髁宽度几乎相等;骨Ⅰ呈J形且位置较低,第Ⅱ—Ⅳ骨仅在近端愈合,三者几乎等长;第Ⅱ骨的滑车宽于Ⅲ、Ⅳ骨滑车;该三个骨的滑车约在一个平面上;趾爪长且强烈钩曲,末端尖锐,爪长超过其他趾节长、尾综骨长。以上特征表明波罗赤鸟可能具有攀援树干及栖居树枝的能力,估计它与现生的肉食性
猛禽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