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
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
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
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
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郗超与
谢玄不善①。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③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④必济⑤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⑥,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⑦必能立勋。”
元功⑧既举⑨人咸⑩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东晋大臣
郗超和
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
宣武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
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
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
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
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