郛堤城遗址
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郛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市区北部,占地面积为40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置合骑侯国,称合骑城(郛堤城遗址)。
201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黄骅市博物馆共同组成考古队,对郛堤城遗址内的瓮棺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总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砖瓦墓3座、纯砖墓2座、战国至汉代(前5世纪—1世纪)瓮棺葬113座、灰坑10余个;同年,黄骅市文保所在郛堤城遗址内发现成人瓮棺葬群,并对其中四座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同步采集了人骨和DNA。
2017年10月,黄骅市博物馆联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开展郛堤城遗址瓮棺葬人骨鉴定工作,共清理鉴定郛堤城遗址瓮棺葬人骨个体102例。
2021年12月24日,在2021年度河北省田野考古汇报会上,备受关注的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正式揭晓,郛堤城遗址入选。
遗址特点
郛堤城遗址占地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城墙呈方形,四面城墙残存,东南西北各约500米;郛堤城遗址内的瓮棺葬大部分为南北向,东西向较少,排列无规律,按墓主年龄分为成人瓮棺葬和儿童瓮棺葬。郛堤城遗址的南侧,在南北150米、东西90米范围内发现大量瓮棺葬,瓮棺葬达500—700座。
郛堤城遗址内的儿童瓮棺葬,已发掘107座,主要集中在郛堤城遗址的西部,分为幼儿瓮棺葬和少年瓮棺葬,。
成人瓮棺葬群位于郛堤城遗址内西北,墓葬形式为罐釜和大小罐组合的埋葬形式,年代为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墓葬有6处,位于地面约2米深,墓葬墓向为南北方向,呈东西排列,为瓮棺葬制,瓮棺最大的长2.2米,由两个陶釜和一个陶盆组成,瓮棺葬的葬具是陶器,底部钻有小孔。
文物遗存
郛堤城遗址发掘出土战国、秦汉时期(前5世纪—1世纪)瓮棺葬110余座,40余件葬具,葬具涵盖了、盆、罐、等十余种陶器器型,其中既有专门用作葬具的筒形瓮、筒形器,也有陶釜、陶盆等日常生活实用器,葬具组合形式有二十多种,包括两器组合、三器组合和四器组合,两器组合用两件陶器对接而成,三器和四器组合多是对接与套接并用,中间的器物多为筒形瓮或筒形器。郛堤城遗址采集文物有绿釉残陶钵、夹砂红陶、三棱铜箭镞、古盔等。
研究价值
郛堤城遗址瓮棺葬群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密集、年代清楚,是战国秦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瓮棺葬墓地,墓葬群的发掘,对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丧葬习俗及历史文化具有重要考古价值。战国秦汉时期的瓮棺葬主要集中发现在中国北方,尤其是郛堤城遗址所在的环渤海地区,这一时期的瓮棺葬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九州地区也有不少发现,郛堤城遗址内瓮棺葬群的发现,成为探索古代东亚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联系的重要依据。黄骅郛堤城瓮棺葬群人骨鉴定工作,为测定性别、年龄、病理、族属和进一步了解瓮棺葬的文化内涵,为瓮棺葬制度的研究,了解古代居民的健康状况、劳动分工及古代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等提供更多详实资料和基础数据。
保护措施
1982年7月23日,郛堤城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黄骅市人民政府对郛堤城遗址内的城墙、3座城门和4座角楼进行保护性修复。
2019年10月7日,郛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据《盐山新志》记载,西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置合骑侯国,称合骑城(郛堤城遗址)。《长芦盐法志》称郛堤城遗址为防狄卢而设屯兵之所,称伏狄城,俗称武帝城。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参观信息
郛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市区北部,在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南2千米。
路经郛堤城遗址的公交线路有黄骅公交10路。
参考资料
黄骅郛堤城遗址.沧州政府网.2015-02-03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3 15: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