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维民
内蒙古大学教师
郝维民,男,蒙古族,蒙古名敖腾比力格,内蒙古大学教师。1934年2月出生,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人。1957年10月考入内蒙古大学,就读于历史系;因工作需要,1958年调出半工半读,一面攻读学业,一面参加蒙古史研究工作。1962年7月随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
人物履历
1958年8月,郝维民奉内大于北辰副校长、史筠教务长之命,办理了半工半读的手续。9月,历史系成立蒙古史教研室时,成为教研室的4名成员之一。不久,参加了史筠主持的《内蒙古自治区史》的编写,12月间写出自治区十年历史的初稿后,开始参加《内蒙古革命史》的编写工作。这是他学术生涯之始。
《内蒙古革命史》的编写,是在1958年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以特殊的方式进行的编史工作。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师生与内蒙古师范学院历史系师生及内蒙古历史研究所、内蒙古党校的少数研究人员和教师,总计170多人参加。史筠是《内蒙古革命史》主编,内大副校长勇夫是内蒙古革命史编委会办公室主任,郝维民是办公室秘书。编写组进行了第5次重大修改后,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印出了30本试版本征求意见,总计19万多字。但是,《内蒙古革命史》在“文革”中被打成为乌兰夫树碑立传的大毒草,史筠也被打成乌兰夫黑帮分子,被无休止地批斗,郝维民时不时陪绑受批判,其他受株连者也不少,直到“文革”结束才平反正名。
1960年1月,内蒙古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联合举办了第一届科学讨论会,郝维民提交了一篇关于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的论文,并在历史分会上发言,因初出茅庐,题目新颖,引起一定的反响。1963年,郝维民撰写了长篇学术论文《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并参加黄时鉴执笔、特布信为主编的长篇学术论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把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蒙古革命斗争史衔接了起来。1964年4月,他们以该文参加了全国近代史学术讨论会,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是年底,郝维民与黄时鉴共同组织编写《内蒙古史纲》,着手修改《内蒙古革命史》,准备为196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20周年和内大建校10周年献礼。但这两个项目却受“文革”冲击而中断了。
1980年夏天,郝维民以原内蒙古革命史编委会名义,报请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审批成立《内蒙古革命史》编写组。之后,郝维民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他不失时机地介绍本学术领域的状况,扩大学术影响,广泛建立学术联系。1989年6月,他应邀参加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文化研究所“内蒙古近现代史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内蒙古近现代史史料与研究动态》的主题演讲;1992年12月,应蒙古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邀请,参加了外蒙古“辛亥革命”国际学术讨论会;1995年12月,应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为爱知大学客座教授,赴日访问;2003年2月,应邀参加爱知大学“内蒙古综合研究”国际研讨会,并启动了合作研究项目“当代内蒙古综合研究”,已经结项。此外,为来访的美国阳伯汉大学教授保罗·海尔、日本亚非文化研究所教授中见立夫、加拿大学者纪拉华等讲授内蒙古近现代史,开展囯际学术交流。
1988年秋,郝维民倡导并亲自赴教育部汇报批准,与林沉共同组织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地方史志”专业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班,开设了具有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的12门课程,先后辅导5000多名学员,陆续考试合格毕业者达三分之二以上。郝维民主讲内蒙古近代史和内蒙古自治区史等课程。这个专业对人们了解内蒙古,培养了解区情的专业人员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郝维民还为区内外高校、区内党校、团委、社科联、妇联、政协、报社、电台、工厂、企业、公安、部队、党史研究和地方史志及党政部门等,作内蒙古党史、革命史、近现代史报告100多次。他的报告深受听者欢迎,为普及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983年,郝维民应邀参加国家民委民族问题5种丛书《蒙古族简史》的编写,这是他“文革”后参加的第1个省部级研究课题。该书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从1983年到2006年,郝维民主编出版了8部学术专著,即内蒙古党委的项目《大青山抗日斗争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革命史》;内蒙古自治区“七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近代简史》;内蒙古教育厅资助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史》;中共呼和浩特市委项目《呼和浩特革命史》;内蒙古党委组织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项目《百年风云内蒙古》;与齐木徳道尔吉共同主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通史》以及《内蒙古通史纲要》。正在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蒙古学百科全书·近现代史卷》。总计9部大中型学术专著,近千万字。郝维民深情而明确地说:“这些著作我只是主编、组织者,不是个人著作,而是诸多参加者的共同成果,是大家的心血,我感谢他们。重大课题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工程,而任何重大课题研究单枪匹马是完不成的,必须团队作战,集体攻关”。与此同时,郝维民还撰写了《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在内蒙古的实践》、《辛亥革命与内蒙古政治》、《漫议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蒙古族的发展》、《刍议郭道甫与蒙古民族问题》、《内蒙古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典范》、《试论内蒙古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等70多篇学术论文和文章。上述论著应该说都是首次奉献于社会,是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形成了对内蒙古近现代历史诸多问题的独到而具规律性的认识与见解。
研究方向
郝维民教授主要从事内蒙古地区党史、革命史、近现代史和近现代蒙古史以及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研究与教学,兼做党务与行政工作。
科研成果
郝维民是《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的副主编,组织编写了80多名蒙古族英才传,并与金海撰写了《达斡尔族政治家、教育家郭道甫》,自撰了《民族领袖,一代伟人——政治家乌兰夫》。这是中国海峡两岸150余位专家学者为中国历代869名少数民族英才人物撰写的传记,是民族史研究的重大工程。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内蒙古革命史》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大青山抗日斗争史》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呼和浩特革命史》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百年风云内蒙古》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试论内蒙古革命的道路》获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漫议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蒙古族的发展》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这是社会对郝维民等科学研究的评价与肯定,其中《内蒙古革命史》的第一个奖项,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迄今所得的最高奖项。
出版图书
治学态度
郝维民从事科学研究,首先是从资料工作做起的,进而把资料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主要环节。他从1958年开始从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参与编辑了10辑《内蒙古革命史资料选编》;接着参与内蒙古近代档案史料的搜集,组织抄录了内蒙古档案馆、国家第二历史档案、中央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数百件。从1978年开始,自己或组织走访了近200位在内蒙古工作过的老同志和历史的亲历者,积累了丰富的访问记录或录音口碑资料。1994年,郝维民辞去所长职务之前,还组织所里人员赴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复印了民国政府蒙藏院、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的档案资料一万多页。此外,他组织所里人员多次在国内外搜集资料,使所里的复印资料十分丰富。这是郝维民把资料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基础工程的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个人荣誉
郝维民在近50年的工作中屡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评价
郝维民教授在实践中,由其恩师史筠的示范、启发,形成了课题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料建设相互支持的学科建设理念。他认为学术团队是学术攻关的力量源泉,团队精神和团队的凝聚力是课题攻关的关键;开拓创新是学科发展永恒的主题;学科建设的长远整体规划,是学科发展的动力与目标;筹集经费是进行学科建设、完成研究计划的保证。这就是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郝维民教授的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
参考资料
郝维民.内蒙古大学校友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7 15:13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