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永刚
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郦永刚,1968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68年至1972年任职于地质部;1972年至1978年任职于国家重点项目627工程海洋地球物理部门;1978年至1981年任职于海洋地质调查局。
个人简介
郦永刚,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球科学工程研究所Adjunct教授;复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特聘讲座教授。相关工作:国务院侨办海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会长;复旦大学南加州校友会会长 。
关于地震
美国南加大地球科学系华裔副教授郦永刚等,经过10年定点观察,首次发现地震影响邻近断裂带的“愈合”过程。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30日出版的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
据北美《世界日报》报道,郦永刚与其它科学家,选择Landers附近的Johnson谷断层,已经对其进行了逾10年的观察研究。1992年Landers发生7.4级地震,郦永刚等次日一早就赶到引发地震的Johnson谷断层,透过人工爆破产生的地震波,研究断层的深部构造。此后,每隔一年或两年,郦永刚等选择同一地点进行人工爆破,观测地震波的变化。
此前,郦永刚已经发现应用“导波”(Guide Wave)通过地层时的速度变化可查明断层构造,而且精度可达数十米,远高于其它波型得到的结果。研究Johnson谷断层时,郦永刚继续应用导波为主要观测手段,观察地表以下断层带结构随时间的变化。
郦永刚指出,地震产生的原因,是断层所受应力长期积累,超过了摩擦力,从而产生激烈错动。而活动断层每隔数十年乃至数千年的一段时间,会重新发生地震。如果能阐明断层带的地震循环机理,便可能准确预测地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998年,郦永刚等发现,通过Johnson谷断层的导波速度逐年加快,代表岩层重新变硬,含水量增加,断层正在逐步恢复到地震发生前的状态。过去,科学界一直猜测,地震断层存在“地震--愈合--再地震”的循环,但从未得到证实。郦永刚等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提供了断层“愈合”的观测证据,从而受到高度重视。
1999年后,郦永刚及其合作者、洛杉矶加大(UCLA)地球物理教授韦岱尔(John Vidale)意外观测到Johnson谷断层的愈合过程发生中断,甚至逆转。他们综合分析了周围地区的地质变化,发现该断层以东25公里处的Hector Mine1999年发生7.1级地震。郦永刚等由此得出新结论,即邻近地区的地震影响断层愈合过程。
郦永刚称,这一发现对修正地震预测模式很有意义。一处断层带愈合到一定程度,就会再次发生地震。而如果邻近地区发生地震,便可能中断、延缓该断层带的愈合过程,再次发生地震的时间从而延后。考虑到这一因素,地震预测的精度可能提高。
参考资料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5 14:57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关于地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