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书祥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
郭书祥,男,出生于1963年5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工业和信息化部融合医工系统与健康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座教授,日本香川大学终身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3年5月,郭书祥出生。
1983年7月,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6年8月,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6年9月至1988年5月,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精密机械系任助教。
1988年5月至1991年9月,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精密机械系任讲师。
1991年10月至1995年3月,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在学。
1995年3月,获得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95年4月至1998年3月,在日本国立三重大学工学部机电工程系任助理教授。
1998年4月,在日本国立香川大学机电工学科任副教授,研究室主任及博士生导师。
2001年7月至2001年9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客座教授。
2002年7月至2002年8月,担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教授。
2003年12月,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2004年2月,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5年起,担任日本国立香川大学工学院智能机电系统工程学科终身教授。
2010年11月,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百人计划合约教授。
2020年7月7日,当选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1月,当选为IEEE Fellow。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郭书祥从事微机器人技术、血管检查微系统、医疗生物用遥控微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已开发出两种医学用血管检查微系统、两种具有良好反应速度的微泵、医疗生物工程用遥控微操作器、多种新型微机器人以及用于身体健康实时检测的一体化的微系统。他所研制的具有3自由度的仿生鱼形微机器人,属世界首创,并曾在New Scientist上介绍报道。
郭书祥领导的团队提出了低电压驱动水中多功能微型仿生机器人系统的研究,掌握了水中微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离子聚合物ICPF材料的制作工艺,并成功研制出这种新型的生物型驱动器,同时,应用该驱动器研制了8种仿生微型机器人,包括仿生鳗鱼、双尾鱼、八足螃蟹、仿生水母、闭环控制机器鱼、无缆自主游动机器鱼、多功能作业机器人、球形自适应机器人等。课题中还提出了子母机的新概念,研制了可实现大范围高速运动的螺旋桨驱动的母机,并在母机上实现了子机(微型仿生机器人)装载和弹射功能。子母机概念、结构以及样机的研制和实验验证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截至2020年,郭书祥主编学术专著10部。
截至2020年,郭书祥发表学术论文58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70多篇。
据2023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官网,郭书祥已被授权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已经成功转让14项。
截至2020年,郭书祥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包括科技部863课题和日本国文部科学省重点科研项目(相当于中国科技部973项目)。
据2023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官网,郭书祥曾多次应邀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欧共体等地大学做关于医疗MEMS(微机电系统)的专题报告20余次。
截至2020年,郭书祥获国际学术奖14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包括获得日本机械学会东海支部研究奖励奖和中日新闻社东海学术奖励奖,另外“生物医疗微机械系统开发”研究成果获IS2000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Automation 2003国际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ICCSE2003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IEEE ROBIO2004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人才培养
截至2020年,郭书祥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35名、博士后人员等15人,指导毕业的1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郭书祥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告知学生:“科研的道路并不轻松,若初衷不够纯粹在今后的道路上也很难前进,甚至会放弃。面对探索的未知,可能会面临很多失败,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郭书祥在微创手术机器人和仿生水下机器人方向作出了突出贡献。(IEEE评)
郭书祥在医疗生物用遥控微操作系统和仿生鱼形微机器人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日本工程院评)
参考资料
郭书祥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 SDIM.
北理工郭书祥教授当选2021年度IEEE会士.北京理工大学 微信公众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14 15:1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