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燕生,1905年入河朔中学堂读书。1908年加入
同盟会。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
国民党,郭仲隗任总部机要。后因从事反对袁世凯活动被通缉,流落于晋豫之间。1914年加入
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
张钫、
暴式彬、韩风楼秘密聚会于天津,商议讨袁计划。他与暴式彬到上海向孙中山请示。孙当即委任张钫主持豫陕两省讨袁军事,并任命郭仲隗为豫、陕、晋、冀4省联络员。他返津向张钫传达孙中山指示,并告以南方各省反袁部署,约张钫迅即离津返豫举事,并向孙中山复命。孙又委张钫为中华革命军豫陕联军总司令,郭仲隗、暴式彬、张希圣分别为联军各旅旅长。
护法运动起后,靖国军崛起于陕西,郭仲隗入陕,参赞靖国军军务。1924年,胡景翼任河南督办,郭任督署总参议。1927年,郭与晋城张壮武,
滑县毛叔弼等组成豫北自治军响应北伐,他任自治军司令。因不容于冯玉祥部,不久被缴械于获嘉,入狱年余。出狱后,避居北京。1931年初,郭仲隗任河南省第一区保安指挥官。夏,任豫北剿匪司令。冬,改任焦作中原煤矿公司常任董事。1935年,郭仲隗任河南省政府委员。
人物生平
1938年初,日军侵占豫北。郭仲隗任河南省第三、四两区行政督察专员及保安司令。1938年11月,受命指挥保安部队,袭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修武县政权,造成“修武事件”,又称“许河事件”。1940年,郭仲隗出任国民参政员,并当选为驻会委员。
1942年10月23日,南阳《前锋报》报道了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一次会议开幕的消息,正是在这次会上,郭仲隗愤怒地“爆发”。
1945年秋,郭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豫鲁监察使。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仲隗于新乡创办河朔中学。与张钫等创办私立
中原工学院,任董事长。并与刘积学、张轸、徐炳昶、嵇文甫等支持其子郭海长等一批进步青年在开封创办的《中国时报》。1947年冬,郭仲隗当选南京政府监察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历任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参事室第一任主任。1959年1月病逝于郑州。
郭仲隗与一九四二
质问中央政府“眼睛瞎了”
1942年8月,河南各界由省赈济会发动,推举了三位代表刘庄夫、任劭鲁、杨一峰前往重庆呼吁救济。据杨一峰回忆,他们到重庆后,才知道“中枢因受省政府谎报灾情不重之蒙蔽,即旅渝同乡亦鲜知灾情如是之严重”。而三人本打算面见蒋介石,但蒋不仅拒绝接见,而且禁止他们在重庆公开活动,宣传灾情。
没有资料显示三人之行与郭仲隗随后的重庆之行有何关联,但郭仲隗的长孙郭安庆告诉记者,刘庄夫与郭仲隗关系很好,刘在郭的推荐下到政府任职。因此,郭仲隗对刘庄夫三人之行的结果很可能是知道的,其愤怒更不必说。
当年10月,第三届一次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郭仲隗等豫籍参政员早早做了准备,不仅带着《河南灾情严重,请政府速赐救济,以全民命而利抗战案》等提案,还将观音土、雁粪、榆树皮等十几种灾民的“食品”带到会场展示,涕泣陈词,呼吁中央对河南减免征粮,一时震动全场。
郭仲隗等人如此做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因为蒋介石并不愿意灾情消息蔓延,但郭老毫不畏惧。事后,新乡人魏希贤先生曾听郭仲隗谈过此事,郭老说:“我是参政员,受河南三千万人民的委托,人民生活在死亡线上,日夜忧心如焚,愤怒填胸,职责天良,怎能不大声疾呼?所以在会上开宗明义就说,我坐过牢,下过狱,什么都不怕,河南灾情重到饿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年青者往陕西逃生,政府竟下令堵截;老弱在家园先吃草根后吃树皮,吃观音土,吃后屙不下来,活活憋死,难道政府的眼睛瞎了看不见,耳朵聋了听不见吗?我带河南人民吃的十种观音土(原文如此,应为10种代食品)请各院部长看一看!”
促成中央对豫拨款平粜
郭仲隗在参政会上足足骂了一个多钟头,会场上时而肃静无声,时而群情激愤。随后,郭仲隗等人奔走于财政部、粮食部等中枢主管机构,呼吁、敦请减免军粮,赈济灾情。爱国将军冯玉祥也闻知此事,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中确认了郭仲隗带着观音土大骂政府一个钟头一事。
郭仲隗等人的正义之举随后见诸报端,加上1942年秋已有国内外记者前往灾区调查,很快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郭予庆介绍,随后,国民党政府决定拨给河南法币1.2亿元的救灾贷款,交给省政府购粮平粜。不过,这笔钱是贷款而不是救济金,而且拨款到位已是1943年春。而在各方质询与压力下,河南省主席李培基1942年11月在鲁山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承认,河南国统区“几无县无灾,无灾不重”,“晚秋复告绝望”,表示“省府正在统筹救济方策”,“请中央两次核减征购征实数额”。中央也允诺减轻河南田赋负担,救济灾民。
但二者并无实际作为,1942年河南被征小麦仍高达245万担。“这说明国民党政府从根本上讲是漠视民众利益的。当第二年,旱魔再次肆虐河南大地时,更惨重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郭予庆说。
自然,目睹家乡惨状、嫉恶如仇的郭仲隗不会就此罢休。当年,因为询问提案落实情况与救灾问题,他与粮食部长徐堪大吵一架;1943年9月,郭仲隗再次提交提案,称如不及时救灾,河南将会出现不利于抗战的危机;1944年豫西大溃败后,他历尽艰辛从沦陷区跋涉至重庆,弹劾为祸河南的汤恩伯。
郭仲隗的敢做敢言与他自身作风正派、不占不贪有很大关系。69岁的郭安庆是郭仲隗的长孙,还记得祖父解放前在开封居所里的模样,“常穿一套中山装,蓄着胡子,掂个皮包,成天出去”。祖父每天早晨打八段锦,身体很结实,不苟言笑,大家都有些怕他。
因为屡次为民请命,在当时的河南,提起郭仲隗无人不晓。郭仲隗的做派深深影响了一家人,儿子郭海长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解放前夕,郭仲隗没有为蒋介石派人送来的赴台机票和船票所动,留在上海等待解放,解放后被任命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1959年,郭老因脑溢血医治无效去世。
历史风云变幻,但那些执著为民者终将为人铭记。
国民参政会上的部分提案
《河南军粮及征实负担过重,民不堪命,崩溃可虞,请政府速予减轻以维地方而利抗战案》(1941年11月第二届二次会议提案)
《河南灾情严重,请政府速赐救济,以全民命而利抗战案》、《请移送灾区难民于西北各省垦殖,以固国本救灾荒案》(1942年10月第三届一次会议提案)
《河南连年灾荒情形惨重,军民交困,危机潜伏,请政府详查事实,迅谋救济,以拯垂死孑遗,巩固前线基地而利抗战建国大业案》(1943年9月第三届二次会议提案)
《申明军令严惩失机将领案》(1944年9月第三届三次会议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