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雄(1906~1941),字笏健。福建惠安人,回族。追赠陆军上校。1929年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毕业。抗战爆后任航空特务团少校营长,1939年1月随闽籍将军李良荣回闽练兵,任中校团副、装备团副团长等职。1941年5月在福州大湖役中壮烈牺牲。
人物生平
中学时代
郭志雄小时因家贫,只在邻近的山兜村上了两年私垫。少年时代的郭志雄,天资聪颖,小而有志,后因父亲病故而辍学。邻居有识者都劝郭大娘要让志雄续学,志雄的母亲遂决心节衣缩食,让他读书。民国八年(1919年)郭志雄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进当时闽南人在上海创办的泉漳中学。郭志雄就读于泉漳中学后,十分勤奋,常在更深夜静时还在豆油灯下攻书。他思想开朗,善予接受新事物,积极参加校内外爱国的社会活动。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发生“五州”惨案。那时正处在大革命国共合作时期,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撤起反帝运动,上海各界纷纷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郭志雄立即投入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他四处鼓动以声援工人罢工,有时连续几夜不回家,忙于写标语,参加上街游行。
军旅生涯
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他毅然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初为入伍生总队队员,次年编为炮科生。
民国十八年(1929年)毕业。是年转入军校机关枪研究班,至九月结业,旋改入军校教导连,至十一月结业。
民国十八年(1929年)起,历任军校炮兵教导队少射排长、炮兵教导第一团中尉副官。
民国二十年(1931年)返闽任四十九师(师长张贞)团部中尉副官,旋调任二八九团八营上射营副、同团机枪连上尉连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任独立炮兵第三团上射连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九月间“考绩列优等”,得到国民政府“传令嘉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战爆发后,志雄调航空特务团任上尉连长,旋耀少校营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转任航空特务团三营少校营长,负责国民政府辖区内各军用机场的警卫任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闽籍将军、国民党军航空特务旅旅长李良荣回闽建军,在闽北南平成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十三补训处”,并任处长。郭志雄随李调任第十三补训处四团中校团副、补训处学兵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学兵大队”乃由福建各地招考选拨的爱国知识青年和东南亚华侨选送的抗日爱国侨青组成的,其中菲律宾侨青就有一百多名。福建尤以闽南子弟兵居多,故有“福建兵团”和“闽南子弟兵团”之誉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他又被李良荣调去筹备成立在福建邵武进行训练的第十三补训处“第一装备团”,并担任中校副团长,这个“装备团”是三个团中唯一装配武器进行作战训练的步兵闭,由挑选出来的精干官兵所组成的。
壮烈牺牲
民国三十年(1941年),面对日寇的疯狂人侵,爱国将领、纵队司令李良荣和他组编的装备团全体官兵义愤填膺,他们致电当时福建省主席兼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仪,请求开赴福州前线抗日。仪接到李良荣请缨抗日的电报后,即任命他为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一纵队司令,令其率装团开赴前线,并负责指挥闽江左岸部队抗日。
5月25日,日寇由榕逃犯古田,郭部设伏大湖,激战中壮烈牺牲。
后世评价
1984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郭志雄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