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郭沫若故居
四川省乐山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山郭沫若故居,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水街中段文豪街315号,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历史沿革
乐山郭沫若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郭沫若回到沙湾探亲,并到沙湾小学作抗日宣讲。同年秋,因父亲去世,郭沫若再次回到沙湾。
1980年4月26日,郭沫若故居经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
1992年,乐山市沙湾区政府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在故居后花园外沿,修建郭沫若故居博物馆,占地约1000平方米,为一楼一底三合庭院仿古建筑。
2012年,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乐山市沙湾区人民政府拆除郭沫若故居博物馆,投资修建了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并对郭沫若故居后花园进行了复原改造。
2024年9月,郭沫若故居景区启动了展陈及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除了郭沫若纪念馆改造升级之外,还包括园林绿化升级、消防设施设备维护、沫若文化氛围营造、郭沫若故居闲置房间利用和室内展品增补、新建主题展厅等内容,将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展陈、提升内涵。
建筑格局
乐山郭沫若故居为中式穿头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占地面积约218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8平方米,集居家、商铺、家塾、园林为一体,今保持原样。故居的正门楣上“贞寿之门”大匾,是因其祖母百岁之时受清光绪皇帝所赐封(1980年恢复故居时为罗孟汀手书)。临街为商业店铺,取字“郭鸣兴达”号,寓兴旺发达之意。二进横匾“汾阳世第”,意郭氏为唐汾阳王郭子仪后裔。二进、三进陪房为郭沫若诞生之处及与张琼华结婚时的洞房,其父母居室及厨房、酒房亦在此。后院为绥山山馆及花园,是郭沫若幼年读书的地方。
文物遗存
家训
乐山郭沫若故居大厅后门的门扉上,有一幅木刻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这就是郭沫若家的家训,秉承了郭家“事以利人皆德业、言堪持赠即文章”的祖训,要求郭姓后人处世要坦率、真诚和厚道。
“名关难破”四条屏
乐山郭沫若故居偏厅中挂有郭沫若书写的“名关难破”四条屏,系抄录明代高僧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好名》篇,讲的是人一旦为名所奴役则会碌碌终身。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沙湾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戏剧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翻译家,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著作横跨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经济、考古众多领域,集科学、文化、史学、文字家之大成,为发展人类文化建立了伟大功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越的学者。郭沫若幼年入家塾读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民国三年(1914年)赴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民国七年(1918年)写的《牧羊哀话》《死的诱惑》分别是他的第一篇小说和新诗。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民国十五年(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民国十六年(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8月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民国三十年(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六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其中民国三十一年(1944年)作的《甲申三百年祭》,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1949年3月率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参加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当选主席团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国家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1958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保护开发
乐山郭沫若(故居)纪念馆
乐山郭沫若(故居)纪念馆位于沙湾区文豪路中段,包括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沫若书法艺术馆四个部分。
郭沫若纪念馆于2010年9月动工建设,2012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约605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98平方米,陈列布展面积约2200平方米。纪念馆陈列布展分为“君自沫水来”“国之栋梁柱”“文艺新创造”“史学开宏篇”等四个单元。
沫若文化苑于2012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约149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32平方米,是沫若文化主题公园、郭沫若故居和郭沫若纪念馆内涵和外延。它以巍峨葱郁的绥山为背景,营造郭沫若少年成长的环境,苑内点缀本地域野外文物,如石狮、石象等,展现地方乡土文化底蕴。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郭沫若生平不同时期所在地的典型植物为元素,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通过季相设计,配以休闲茶园、长廊、商铺,营造四季有景、层次丰富、景致宜人的公园环境。
沫若书法艺术馆于2022年11月16日开馆,时逢郭沫若先生诞辰130周年。艺术馆共有上下两层。场馆一楼为“沫若文化研学基地”,主要用于临展、研学、学术讲座与论坛交流等。二楼为“沫若书法艺术展厅”,展示了郭沫若在二十世纪汉字书写史方面的重大贡献,以及独树一帜的“郭体”书法艺术风格的萌芽、形成、确立的发展演变轨迹,也是整个艺术馆的核心展区。此楼共展出了郭沫若的22幅(对)书法作品、9封家书、7件作业本、18本书、1件木刻匾额。
文物价值
乐山郭沫若故居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保留了清嘉庆年间的古朴风貌,是郭沫若成长历程的重要历史见证。同时,旧居对于郭沫若的研究具有独特价值,对于了解郭沫若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1980年7月7日,乐山郭沫若故居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乐山郭沫若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1995年11月,乐山郭沫若故居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首批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7月,乐山郭沫若故居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4年8月,乐山郭沫若故居被授予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
2014年11月,乐山郭沫若故居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乐山郭沫若故居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水街中段文豪街315号。
交通信息
公交车
304路:乐山高铁站-乐山旅游集散中心-苏稽镇-苏沙路-沙湾客运站-沙湾地税局(运行时间:7:00-19:00,15分钟一班)。
309路:乐山城区滟澜洲-乐山生态大道-安谷电站-戏剧小镇-沙湾凤凰学校(运行时间:7:00-20:30,高峰15分钟一班,低峰35分钟一班)。
乐沙客运班线:乐山联运站-乐山新广场(上车点)-沙湾客运站(运行时间:7:00-18:00,15分钟一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0 21: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