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国故城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郯国故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北部、护城河北岸,是山东省年代较早、面积较大、保护较好的古城址之一,春秋时为郯国都城。
历史沿革
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秦置郯郡,汉置郯县,唐省县入临沂,宋金因之,元末复置郯城县。
1989年2月,城外郯城二中在院内挖树坑时发现3座东周墓葬。
1990年起,临沂市文物部门先后多次对该遗址进行过考古调查,并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工作,对城墙进行了解剖。
1995年,考古调查时发现位于故城中区、北关二村西南部的冶铁作坊遗址。
遗址特点
郯国故城位于郯城县北100米处的高地上,故城呈现不规则四边形,周长4670米,其中东墙1370米,西墙1260米,南墙730米,北墙1260米。北墙和西墙大部分保存尚好,为夯土筑成,现存残墙高3~4米,墙基宽35~40米。原城有4个城门,均以青石筑成。
城墙为地面起建,没有基槽,系将原始地面略加平整就地起建。但因原地势高低不平,低洼地也全部经过夯打。城墙分主体和内外护坡三部分。墙基总宽45、城墙主体宽20~25米。城墙夯土为黄黏土,夯层厚10厘米左右,夯打坚实,夯面平整。穷窝有2种,一种为集束棍夯,夯窝圆形圜底;一种为圆形平底的夯窝,直径10~20厘米。夯层中使用了木骨,每相隔0.6~1米的高度铺一层木棍,间距0.5米左右。根据墙基下发现的灰坑和战国晚期的瓮棺葬,推断城墙始建年代为战国晚期至汉代初年。
城外郯城二中在院内挖树坑时还发现3座东周墓葬,其中1号墓才长2.8米、宽2米,棺椁仅见板灰痕,棺内骨架一具,头向东,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比较丰富,主要有青铜编钟8件、鼎1件,陶器有编磬13件、鼎6件、豆12件、鬲6件、瓮9件。该墓的时代为战国早中期,根据随葬编钟、编磬的规格来看,墓主身份当属贵族一级。经初步调查与勘探,这里是一处较大的东周墓地。
文物遗存
在郯国故城范围内深翻土地、挖沟筑渠时,经常出土西周、春秋、战国及汉代的残陶片、瓦当、残陶豆等,还出土过秦半两、楚国鬼脸钱汉五铢,并经常发现缸瓦井,直径为50~70厘米。
文物价值
从城内战国文化层堆积较厚、遗物丰富且又埋葬有贵族墓等现象来看,郯国故城在战国时期即是一处重镇,或即是郯国在战国早中期迁都于此的晚期都城。对城墙进行了解剖并于城内发现了制陶作坊遗址、冶铁作坊遗址和东周时期的墓葬,进一步加深了对郯国故城的认识。
开发保护
2022年,郯国故城被公布为3A级景区。
2023年12月,依托郯国故城遗址保护建设而成的郯国故城遗址公园投入使用,西起白马河湿地公园,东至沭河滨河公园。
保护措施
1977年12月23日,郯国故城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郯国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郯国故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北部。
从郯城火车站驾车,大约11分钟到达郯国故城。
参考资料
郯国故城.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5 17:4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