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州
《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的地名
都州是《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的地名,记载了:“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秦东门
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2年在海州建朐县,并立“秦东门”。在秦汉时期,海州已是能泊数十只商船的开放商埠。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途径海州,使之成为当时唯一对海外开放的门户。
秦东门阙
颜师古等给朐县加注,曰“立石海上以为东门阙”。
将军石柱为秦山第二绝。此景为秦始皇登山所封,并命丞相李斯写碑文:“高一丈,厚 一尺二寸,镌七字大如斗”。在东峰悬崖下,耸立约20米的两尊威如将军的海蚀岩柱,当地渔民称之为“大将军”“二将军”。因巨浪的惯性,使“二将军”拦腰截断,而“大将军”巍然屹立,成为游人摄影的亮点。因海蚀继续,被剥离的沙土砾石中裸露出新生的石叠柱;故又有“三将军”之称。这些将军石柱,不仅是连云港乃至江苏省海山风光一绝,在全国沿海风光带中,似如此海蚀型将军柱也是为数不多的奇特景观。
传说秦东门碑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立于秦山岛东侧,去海岸五十步,碑高一丈八尺,宽五尺,厚三尺六寸。镌十二字,大如斗。。。 还只是传说,进一步的传说是该碑抗战之前被南方好古之人用船运走,不知所终。
秦碑籀迹 秦之东趾有屹如突峰者,迫视辨为碑。以形埶度之,半在水下,潮盈则又全没。字如斗,籀文略具,弗可识。《水经济》谓为七字,《地道记》谓为十三字。水中隐现无常,皆据一时所见而言也。凡石处海,不为浪蚀而损,则为蛎丛而增。秦距今二千载,籀迹犹存,岂非灵异欤。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赣榆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去海一百五十步,碑高一丈,厚一尺二寸,镌刻十二字”。这就是赣榆旧志记载的明代赣榆八景之一的“秦碑籀迹”,也称“李斯碑”。始皇一路东巡,到处树碑立传,碑文皆由丞相李斯撰写。秦山岛上的碑文自然也应出自李斯的手笔,故后人称之为:“李斯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9 22:48
目录
概述
秦东门
秦东门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