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合著长篇小说
《都市风流》为作家孙力余小惠合著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86—1987年,于1988年10月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作品以中国北方某大城市为背景,围绕城市建设,实施道路改造,修筑环城路这一中心事件,描写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人和事。小说以利华别墅、普店街两个社会中心展示着人生的两极,前者是该市的书记、市长们的居住地,后者是该市居住条件最差的贫民窟。全书写了四十多个物,有身居要职的市委书记、市长、市级各部门的领导,有普通工人和市民,也有高级工程师和摆摊的个体户,还有市委书记的女儿、儿子和一批高干子女、以及劳改释放人员,刻画了在城市变革中上至书记市长下至街道妇女的生态和心态,反映了当前城市改革的复杂面貌,从而体现着作者“全景式”反映城市变革中时代的特点。
创作背景
《都市风流》的创作动机,作者是这样表述的:“我们这部小说写在1986年到1987年,那时城市改革已经在不断深化,中国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作家,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中国的命运和历史发展的一重要阶段,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作冲动,促使我们拿起笔来,要创作一部既有当代强烈的时代气息又要有纵深历史感的反映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我们觉得,那种以一家一户、一厂一街的视角去取材,虽然也可写出当代都市的骚动,但那毕竟是一种折射。所以考虑采用全景的结构方式,人物从上层、中层到底层,事件从大到小,故事一环套一环像编织一张大网一样,力图全景地,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当代都市中各个社会层次里人们的命运和心态,在历史的变迁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化中去写现实生活的裂变中人们的观念冲突和困惑,人们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和奋斗,写出变革中的中国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历史蜕变和预示”。
人物介绍
高伯年
市委书记高伯年近来政务家事都不顺心,北京方面叫市长去汇报工作使他顿生失落感,未婚女儿高婕与有妇之夫发生婚外情而流产躺在家里。
阎鸿唤
市长阎鸿唤年轻有为,决心改善交通,改建街道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却与书记发生着冲突;副市长柳若晨始终找不到“副市长”的感觉,想辞职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徐力里
市政工程局总工程师徐力里曾与市长阎鸿唤有过一段初恋,因父亲反对而分手,却一直割不断对阎的感情。与柳若晨结婚后过着名义上的夫妻生活,全部精力都投进事业,后来她终于设计出光明立交桥的最佳方案,并与柳若晨产生了感情,却已经是走到生命的尽头。
陈宝柱
普店街陈宝柱一家也命途多舛,父亲原是三轮车夫,母亲从良后抱了养子宝柱。“文革”中父亲成了造反派头子,后来数罪并发被镇压。宝柱又因聚众斗殴被判两年,母亲羞恼成疾,半身不遂。好心的邻居杨大妈和儿子杨建华,鼓起了宝拄重新生活的勇气。宝柱在工程队越干越出色,并拿出母亲以前的积蓄来鼓励大家,可是他以前参与抢瓜分赃50元的案子发了,不得不受到制裁。
杨建华
杨建华母子生活坎坷而自尊自强,是普店街居民的主心骨。杨大妈15岁时与高伯年结婚,解放战争中支前时还缴获过敌人的机枪。高伯年进城后却抛弃了她而与年轻美貌的护土沈萍结了婚。杨建华从小没有见过父亲,“文革”中到内蒙兵团劳动,与知青柳若菲结婚生子,落实政策后柳返城回到富裕的家庭,他俩的婚姻也随之解体。杨建华在工程队工作很好,得到市长肯定,而市委书记高伯年却轻信诬告,派来调查组审查,引起工人不满。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都市风流》抓住了城市建设的关键“交通改造”问题,并以此为舞台展示了都市领导者的各具特色的表现和他们丰富隐秘的家庭活动。同时还穿插描画了中下层干部、普通工人与一般市民的生活。而且为了让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具备深层的审美价值,两位作家还使用了凸现现实的浮雕法。即作者对改革生活不是平铺直叙的素描,也不是几组人物进行交叉介绍,而是把笔下的人和事件都以刀刻般的力度雕画出来。于是,作品没多写“过程”却重彩浓墨描绘“结论”,结局时还把各个结论结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小说就形成一张挂满晶莹珍珠的网,既相互关联又各自闪光。
“改革题材”的作品常常容易把人物的命运与改革过程扭结在一起,结果人物形象每每只有纵向的个性,而在横向的性格反差和多侧面上多有不足。但是《都市风流》里的主人公,尤其是市长阎鸿唤、副市长柳若晨和市委书记高伯年,他们都一方面不失为改革大潮中极有个性的领导者,另一方面又由于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表现出多重的复杂。有的为了城市建设而留下了感情生活的盲点,有的因为被推上了领导岗位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尽力而为”,还有的囿于因袭的重担在改革与守旧的夹缝中面对生活的挑战,结果做出了逆向的选择。这样一来,小说就把人物与情节交融到一起,并深刻揭示出,无论对高级领导干部还是对平凡的普通人,改革都是一场复杂的多元的变革。
小说在叙事中表现出一种高度的现实人文关怀,这在对普店街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心态的描写上明显地体现着。通过普店街这个下层社会中心,作品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他们居住在“三级跳坑”式的低矮住房里,冬天,“从西北利亚吹来的凛冽寒风,能把街上的土坷拉冻成钢铁,连路两边儿的树都如同让人抽干了汁似的,挺在那儿像一具具僵尸,没丁点活力和弹性”;夏天,“进了屋,就像一头扎进了红外线烤箱,闷得你不知究竟得用身上的哪个部位去喘气”,而且这是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居民点,胡同挨着胡同,交通极为不便,“当市里两片新的住宅小区漂亮的排排楼房拔地而起,当西面那三幢二十四层的高层住宅楼像三座大山耸在面前,普店街的居民更加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压抑和不平”,他们骂古今中外当官儿的没有一个好东西,恨不得来一次九级大地震为他们解解气。同时,作者还描写了普店街这些普通居民谋生的种种艰辛以及生活的种种烦恼,当旧城拆迁工程开始时,他们一方面支持,另一方面又各自在打着自己的算盘,都希望通过这次拆迁改变一下自己的居住条件,对于这一切,作者都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绘,给予真实的反映。而在这一描写过程中,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他们抱着一种感同身受般的同情,而对他们的牢骚、不平以及自私心理却更多的是宽容和理解。
作品对城市建设者———市政工人寓托着强烈的情感偏向,作者让读者看到,这群被市民歧视,没有好爹妈,考不上大学的青年组成的城市建设者群体,才是城市变革的真正推动者,是当代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所以,小说安排了女大学生肖玲爱上杨建华这一情节,把肯定性情感贯注在这个市政工程队的基层干部身上,杨建华被作者描写成当代都市建设的英雄“风流”,一个“卑贱者最聪明”的典型代表。
作品影响
该作品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改编为了电视剧。
作者简介
孙力
孙力 (1949—2010),原名孙利。河北定州人。中共党员。197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69年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插队,毕业后历任天津实验中学教师、团委书记,天津团校校长,天津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天津青少年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但愿人长久》《都市风流》,中短篇小说集《枣花蜜》,电影电视文学剧本《走向冰川》《真诚》《观世音传奇》以及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篇(以上作品大多与人合作)。
余小惠
余小惠,1949年生于上海。江苏扬州人。曾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支边,后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副主任、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报》编辑部副主任。
1984年以后,孙力、余小惠合著长篇小说《都市风流》《但愿人长久》、中篇小说《真诚》、中短篇小说集《枣花蜜》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4 21:0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