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
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酒桌文化也从一开始的待客之道变成了如今有着各种特殊意义的“酒局”。
渊源
酒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
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可见,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与中国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酒桌文化。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清朝时期,很多公家
买单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这些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国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严格地说,劝酒源于
敬酒,而敬酒是
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
旧俗。敬酒是有社会等级区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相对没有强制性。但,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最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尤其是从家过渡到国,这种伦理慢慢变成了政治强制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政治语境下的强制性劝酒案例,有些妙趣横生,但也有很多案例异常残忍,让人毛骨悚然。
现代人谈到的中国酒桌文化更多是饮食文化中的酒文化。其实,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酒桌文化与饮食文化并没有关系。早期中国酒桌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祭祀、庆典等礼仪结合紧密,是属于皇家与当权者的上层文化。酒的稀缺性与神秘性,为各种仪式做点缀,用庄严与宏达的场面诠释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在集权的君主政体下,权力高度集中,得到权力的一方极为恐惧失去权力,于是便编制了各种礼仪,举办各种活动,以便维护自己地位的正统与神圣。
文化特点
酒桌文化有以下特点:
第一,劝酒。酒局上总有人特别热衷于劝酒,看对方被逼喝酒的窘态,是一些人在酒桌上最佳的享受。劝酒者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可谓出尽八宝。有些劝酒者喜欢把利诱包装成威胁,“你不喝可不够朋友啊”,言下之意是喝了就是朋友;有些劝酒者喜欢把威胁包装成利诱,“这杯干了,这个合同就是你的了”,言下之意是不喝你就出局了。
第二,以能喝为荣。酒桌上常有“东风吹,战鼓擂,喝酒怕过谁”“能喝啤酒喝白酒,这样朋友才能有”等顺口溜。喝完一杯又一杯,喝少了就该挤兑你了,“你不行啊。你看谁谁谁多能喝,多够意思”。言下之意你不多喝,不往死里喝酒是不够意思,人家不会考虑你的酒量,不会考虑的你的身体健康。他把你挤兑的喝了酒完成任务(他未必就很爽),你身体难不难受就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了。
第三,势利。在酒桌上进行敬酒,给领导敬酒是重中之重。你应该看准时机,要善于给领导挡酒,等等,把与领导喝酒当成是博取他好感的机会,你这么为领导考虑,真的是为了他好吗。如果你是领导,恐怕又该等着人来敬你了,在下属谄媚的祝福中获取一份优越感。所有这些,都是
等级观念的体现,这些,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反而靠着酒桌文化大有加强之势。
第四,上对下的试探。酒桌文化不同于酒文化,酒文化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而酒桌文化说到底只是一种上对下的试探与征服,上以喝酒来判断下对其的服从程度,上知道喝酒会难受,第二天会头痛欲裂,但上恰恰需要这一种痛苦来测出“服从”的程度,就像帮会入会需要在手上划一刀,是在以最微量的自我伤害的形式,来展示服从的姿态。
第五,浪费资源。很多人喝酒为了“面子”“排场”,往往会不考虑实际情况上了满满一桌子菜,恐怕到最后动不了几筷子。饭店不心疼,反正交钱了,还能剩一大堆泔水。可这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资源放到更有意义的用途上恐怕更好吧。
第六,动机复杂。有些酒局是为了进行不正当交易而开设的,酒局之中掺杂大量动机不同的东西,酒桌之上权钱色交易不绝,最后可能一筷子不动。或许会有人说,喝酒真能办成事啊。如果对方真爱喝酒,你们干喝好不好。还能给你省钱。如果你觉得人喝多了容易松懈,想要趁机拿下,大量事实告诉你,没用的。对方并不傻,你的意图他很清楚,因此他会有准备的,万一你真的在他酒醉的时候成功了,他酒醒后一定懊悔,从而对你怀恨在心,你们以后的关系就很难说了。不如在清醒的时候说开,让对方做出理性的选择。
治理“酒桌文化”
2016年6月,中央第五巡视组向安徽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时,专门提到“酒桌文化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要求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开展“酒桌办公”问题治理,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酒桌上谈项目、迎检查、办公事靠吃喝等歪风邪气一度盛行,觥筹交错之中,潜规则、利益输送等暗度陈仓,出现“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拿、没啥没啥”的现象。于是乎,各种“公干”都与“酒桌文化”息息相关,非“酒桌”不可。有的地方甚至直言“接待也是生产力”。这种风气蔓延起来,正如社会上所调侃的“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那样,不仅群众不答应,也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各级党委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做到敢管敢治、严管严治、长管长治;各级纪委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各种监督制约下运行。如此,政治生态才会从根本上逐渐改善,吃吃喝喝、“酒桌办公”等不正之风才不会反弹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