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
唐代高适诗作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作品原文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相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秋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净,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恒思著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注释译文
①此诗《全唐诗》题下注“一作王昌龄诗”,考王昌龄并无睢阳诗作,故属之高适。鸿胪裴主簿:《新唐书·百官志》:“鸿胪寺有主簿一人。”睢阳:《新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改宋州为睢阳郡。”
②晨昏:早晚,旦暮。晨昏暇,指公事之余的闲暇时间。
③问礼:《史记·孔子世家》:“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此以孔子问礼于老子来表明自己对裴氏恭敬有礼。侍:《文苑英华》作“待”。彤襜:亦作“彤幨”。赤色车帷。此处以裴氏所乘之车代指其人。题诗:即题中裴氏《雨后睢阳北楼》之作。茅屋:指高适住处。
④古今:古代和当下。陵谷:丘陵和山谷,可以互相变迁,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⑤微子:周代宋国的始祖。名启,殷纣王的庶兄,封于微。因见纣淫乱将亡,数谏,纣不听,遂出走。周武王灭商,复其官。周公承成王命诛武庚,乃命微子统率殷族,奉其先祀,封于宋。孝王:指西汉梁孝王刘武,汉文帝第二子,汉景帝同母弟,母窦太后。公元前168年继嗣梁王,公元前161年就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此句中的“台”即“平台。
⑥远水:即睢水,是古代鸿沟支派之一。乔木:《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赵岐注:“所谓是旧国也者,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当有累世修德之臣,常能辅其君以道,乃为旧国可法则也。后因以“乔木”为故国或故里。此指古睢阳城及其与梁孝王有关的史实遗迹。
⑦清净:《后汉书·鲍昱传》:“昱为泚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列戟:宫庙、官府及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旧唐书·德宗纪下》:“壬戌,诏以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李晟长子愿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赐勋上柱国,与晟门并列戟。
⑧着鞭:拿到鞭子,此处为积极进取之意。《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⑨鸿鹄:即鹄,俗称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因鸿鹄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创作背景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载睢阳郡地名沿革,复考高适行踪,此诗当作于天宝二年(743)秋,前一年高适在淇上、滑台,后一年秋天又离开梁宋东去。
作品鉴赏
此诗前六句写裴主簿雨后登睢阳城楼远眺及写诗见赠,交代作诗缘由以“形檐”“题诗”言对方身份高贵、诗才出众,以“问礼”“茅屋”言自己恭謹有加、居处简陋,态度十分谦虚。“高楼”以下八句写睢阳城内古迹及山川之美,以应前面登楼眺望之意,流露出对古今历史变迁的无限感慨。“公门”以下六句祝愿裴氏早日高升,自己也可拂羽相随而飞,交代题中酬赠之意。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11:2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