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咬拼音是suān yǎo,是利用酸性
物质对另外物质进行腐蚀,从而达到某种目的,是一种
俗语。
概念
酸咬是酸的腐蚀作用,而侵蚀是任何一种物质对另一物质的腐蚀作用。酸咬即是对鉴定物品,不开门且做旧明显情况的一种描述。
加工术语
最大误差近0.1克,这意味着啥?
按目前千足金黄金价格,这种误差将超过30元,而一旦进入加工环节,金戒指走过称重、浸泡、抛光三个环节,还得丢掉更多分量。
业内人士表示,凭借此种”偷金“之术,即使每天做一笔生意,黄金加工也能月入2000多元。
分量之谜:
10家店称出6种分量
昨天,记者以改戒指为由,拿着一枚千足金
黄金戒指走访了太原街、中街附近的黄金加工点,净重2.841克的戒指被十家店称出6种分量,其中最低仅为2.754克,与戒指发票标示分量相差0.087克。
”你的戒指有磨损,而且电子称也有误差,只要这种误差在0.1克以内,就被允许。“一家加工点老板告诉记者,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黄金制品加工只会”越来越轻“,因为要经过三个加工环节,”头一个要过的坎,就是这过秤“。
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黄金加工还是黄金回收,都首先要在秤上做文章,”磨损“是最常用的理由,此外还有”折色率“,这是从分量、纯度两个角度对黄金制品的”揩油“。
”当然,磨损、折色是正常的,行业上也允许这种情况,只是在计算比例上,由于市民并不了解内情,只能靠'货比三家’,殊不知,其实这个行业是垄断性比较强的,你走到谁家都一样。“该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加工点会扣除20%的磨损,个别加工点还会再在这个基础上扣除20%的折色率。”
暗动手脚:
工业酸“咬”丢金粉
该业内人士昨天还给记者熔了一小块千足金,他说,红亮的才是成色最好的,火烤发黄的顶多算是足金。
在接下来的熔金过程中,又有两个手脚可作。他说,一般来说加工点会以“锻造过程中会有磨损”为由,要求给市民掺一小块黄金,殊不知,这个过程中是把成色差的黄金掺入了足金饰品中。“
”饰品加热冷却是吊秤的第一步。“他说,一般来说,加工点会以工业酸代替其他冷却液,这种酸的特点是能将黄金表面腐蚀掉,行话叫”咬“,其实就是把一部分黄金以”浸泡“的形式丢掉。
另外一个环节就是在模具上,不同款型的
饰品模具,其实与黄金的分量相对应的,市民在选择饰品外形时不要一味地追求漂亮,还要找到与自己黄金分量相当的饰品模具,否则加工点会通过模具再克扣一部分黄金。
该人士提醒:正常来说,市民有权拒绝加工点额外添加黄金充分量,而且在模具选择上也应该对市民说清,这种规格适合多重的金子。
打磨抛光:
扒掉最后一层皮
黄金饰品加工完成后,就要进行抛光,从而出现”亮闪闪“的效果。
”打磨、抛光,这是两道工序,打磨是把粗糙的表面磨光。“打磨工序需要用锉才能完成,而”抛光“程序一般用玛瑙刀,这两种工具都属于”硬物“,由于黄金的特殊属性,势必会使饰品损失掉一部分,”这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毕竟加工后的饰品暗淡,也影响美观“。
该人士说,经过这个程序后,又会有一小部分金粉落入加工点的手里。
提醒一 金价攀升 ”丢金“现象易频发
记者昨天了解到,由于去年到今年黄金价格一直水涨船高。
目前的黄金回收价已由去年年初的不足200元/克涨至现在的近300元/克,再加上零售金价也在一路高涨,通过加工环节的”黄金流失“现象可能越来越多。
记者昨天联系了计量院、宝玉石检测站等机构,对于黄金加工行(601398,股吧)业,这些机构都表示不能接受委托进行检测。
对此,沈阳某知名金店铁西店经理郭先生告诉记者,市民选择黄金饰品加工,一定要到正规的金店进行,因为金店会按要求定期到计量部门校验电子秤。而在加工环节上,大型金店的加工风险可防、可控,在从业人员素质、工序上都能进行严格的把握。
提醒二 取货时一定要复秤
工商人员提示广大消费者,加工首饰要提前同金店签订保质保量的协议。
此外,交付时一定要复秤,可到多家进行称量。对金银成色有怀疑时,可到有关部门申请鉴定,需要维权时拨打12315向工商部门投诉。新华
算账 每天一笔生意 月入2000多元
记者昨天采访时了解到,千足金的市场价已达到了300多元/克,那么,加工一次可能丢失的黄金,大概值多少钱呢?
按300元/克计算,记者提供戒指的发票标示重量扣除”实际称重“,中间有0.087克的差距,这就差了26元,虽然存在着自然磨损等客观原因,但经过浸泡、打磨后,丢掉的黄金早就以”自然磨损“的名义进入了加工点的腰包。
”加工点会把积攒的金粉做成金砖,返给南方的加工厂。“该人士表示,仅靠加工黄金这一项服务,哪怕每天只做一笔生意,加工点每月也能净剩2000多元利润,再加上五十元左右的加工费,饰品加工的”金链条“就出现了。
另外,他还表示,黄金加工一般与回收搭配出现,回收渠道主要靠称重、扣除磨损和折色率两个环节克扣黄金,这也是加工点的另一条”金链条“。
古青铜器学术语
青铜器做旧,也用酸“咬”。用酸“咬”是把青铜器光滑的表面“咬”粗糙或者 “咬”下几小块,有的要“咬”掉很多块,或把有棱角的地方“咬”平滑,使青铜器看上去像是经历过很多的雪雨冰霜。
进一步做旧,是往青铜器上加铜锈和铁锈。办法是把绿色的铜锈粉和暗红色的铁锈粉按一定的比例混起来,再用高强度的无色胶水把它们搅和起来,之后,再把这种搅和起来的铜锈粉和铁锈粉的“浆糊”刷到青铜器上,有的地方还要堆起一小片儿。之后,再把青铜器埋在潮湿的地下。根据做旧的需要,有时做旧匠人还常把一些石头与青铜器埋在一起,再经常往上面浇尿水。这样埋些日子或月子后,青铜器上人造的锈和自然生的锈就混成一体,有的青铜器上还生出一些化石结晶之类的东西。这样做旧的青铜器虽是个刚出世不久的婴儿,可躯体上却刻满了历史的沧桑。专家看了,也会被蒙得东倒西歪。
古玉器学术语
人工酸蚀玉器仿品的特征为玉表布满坑疤,即所谓的橘皮纹,或土咬形孔洞,其出现的部位不合情理。 古玉上的橘皮纹孔洞,是由于玉器在地下埋藏中受到各种矿物质的侵蚀,出土以后,玉表松软的风化部分因氧化天气干湿变化而剥落,或经自然风蚀水流、或经人工盘玩,形成由沁孔、沁坑、沁疤组成的受侵蚀状态。橘皮纹、孔洞大多出现在受侵蚀严重处,以及玉体上的钙化(风化)、瑕裂、或古代致残处。
古陶瓷学术语
一般新瓷器看上去有很亮的光泽,瓷器行中管这种光泽叫“贼光”。瓷器做旧首先要把这“贼光”去掉。去掉这种“贼光”很容易,用一种强腐蚀性的酸在瓷器上刷一层,酸就把瓷瓶表面的“贼光”去掉了,瓷器看上去就旧了些。这道工序的行话叫“咬”。这种强酸不但能去掉“贼光”,而且还能把很多瓷器表面的釉“咬”出很多细小的裂缝,这些裂缝也叫开片。这种用强酸“咬”出来的开片很像古老瓷器的自然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