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亲王墓(Tomb Of Imperial Prince Chun),又称七王坟,位于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七王坟村,是清光绪年间醇亲王
爱新觉罗·奕譞的陵墓。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醇亲王墓竣工。同年,
义和团在醇亲王墓设坛。同年,八国联军入京后,醇亲王墓部分被破坏。
醇亲王墓是阴阳宅式建筑群,陵墓为阴宅,陵墓北侧为阳宅。整体建筑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前方后圆,东西长200米,南北宽40米,四周筑有围墙。陵墓依山势自下而上分为三层,最前方有99级青砖石阶,主要建筑全部建于东西中轴线上,有碑亭、石拱神桥、隆恩门,主殿的两侧建有朝房等附属建筑,墓冢位于中轴线的最后。阴、阳宅间由“隔尘入世”城关式券门相连。阳宅由层层升高的五进的四合院院落组成,院内有祠堂、享殿、过厅、走廊、花园等。一层院落是看院人和车马库。二层为纳神堂,其北侧有跨院,为一小花园,有叠石假山、池塘及记述墓地选址经过的卧碑及碑亭。三层为醇亲王寝院,北侧有流杯亭,今亭已毁,仅留流杯石座。亭北有二层小楼。四层、五层院落仅有少量房屋建筑。醇亲王墓后,是一片古松林,为金代香水院金鱼池遗址。附近山石有“云片”“一卷永镇”以及“逸尘”“挂月”“插云”“漱石枕流”等石刻。
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0年),是清道光皇帝
旻宁第七子,母亲是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醇郡王,清同治三年(1864年)加亲王衔,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为醇亲王。清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奕譞次子
爱新觉罗·载湉继承大统,是为光绪皇帝,其亲王爵位被恩封为世袭罔替。奕譞也成为清朝“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薨逝,终年51岁,谥曰:贤。薨逝后被尊为皇帝本生考。
研究人员曾发现,
孚郡王墓(九王坟)碑楼里的驮龙碑要比醇亲王墓(七王坟)的碑高大。这一点是不符合清代规制的,因为七王是亲王,而九王是郡王,郡王的标准不能高于亲王。据说七王坟和九王坟几乎是同一时期修建,原本七王坟的碑高大,但是因为太大、太重,运到山上比较困难。那时清政府已经是风雨飘摇,修坟的太监也是大胆地投机取巧,就把两座坟的碑给互换了。结果九王坟的小碑被安装到了七王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