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是
五代十国时期词人
和凝的作品。这首词上下片各四句二十二字,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形象。
⑴蝤蛴(qiúqí求其):天牛一类的幼虫,体白而长,《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毛传:“蝤蛴,蝎虫也。”
孔颖达疏:“蝤蛴在木中,白而长,故以此喻颈。”诃(hē嗬)梨子:又名诃梨勒、诃子。常绿乔木,产于中国南方,果实像橄榄,古代妇女依其形而绣作衣领上的花饰。
⑶椒户:香房。椒为香料,以其未和泥涂室,取其香暖。
白居易《
长恨歌》:“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⑷“竞学”句:写少女闲而无事,竞学赌博游戏,并以荔枝作赌注。樗蒲(chūpú初葡):古代的一种游戏,如现代的掷骰子(色子)。唐
李肇《国史补》载:樗蒲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关,人执六马,其骰五枚,分上黑下白,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掷之,全黑为卢,其采十六,二雉二黑为雉,其采十四;二犊三白为犊,其采十;全白为白,其采八;四者贵采也,六者杂采也。贵采得连掷,打马过关,余采则否。
下片写她的下装,着重写了鞋和裙。结尾二句,写她本无事皱眉,可是多心的阿母,反疑女儿是不是情窦初开,有了春思。后一句应理解为“反使阿母疑春思”之意。
汤显祖评此词说:“末句一语,翻空出奇。”
和凝(898~955),五代词人。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东)人。公元916年(后梁贞明二年)登进士第。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公元940年(后晋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著作甚多,今多不传。现存有《宫词》百首等。少年时好为曲子词,所作流传和影响颇广,故契丹称他为“曲子相公”。词多以华艳辞藻写男女情事,能状难状之情景,但殊少深刻感人之作。《花间集》录20首,《全唐诗》录24首。近人
刘毓盘辑得29首,编为《红叶稿》1卷。事迹见新、旧《
五代史》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