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宣(596-667),俗姓钱,字法遍,原籍
吴兴长城(今浙江
长兴)人,一作丹徒人,自称吴兴人(《
释迦方志》),生于京兆长安。东汉富春侯钱让之后。唐代高僧,佛教南山律宗开山之祖,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世称“律祖”。道宣研究
戒律,盛名远播西域。大师一生精持戒律,依佛制筑戒坛为人授戒,撰述疏钞解释戒律,大演毗尼,后世尊为中国的律宗初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居终南山,故世称“南山律祖”,而中国的
律宗也被称为“
南山律宗”。他以《四分律》为基础,参考其他各部律典,综合各家之所长,会通大乘和小乘,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人物生平
东土律祖道宣律师
【道宣(大慈)(唐京兆西明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护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
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闻斯卜焉。焚功德香行般舟定。时有群龙礼谒。若男若女化为人形。沙弥散心顾盻邪视。龙赫然发怒将抟攫之。寻追悔吐毒井中。具陈而去。宣乃令封闭。人或潜开往往烟上。审其神变或送异华一奁。形似枣华大如榆荚。香气馝馟数载宛然。又供奇果季孟梨柰。然其味甘其色洁。非人间所遇也。门徒尝欲举阴事。先是潜通。以定观根随病与药。皆此类者。
有处士
孙思邈。尝隐终南山与宣相接。结林下之交。每一往来议论终夕。时天旱。有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诏有司备香灯供具。凡七日池水日涨数尺。有老人夜诣宣求救。颇形仓卒之状。曰弟子即昆明池龙也。时之无雨乃天意也。非由弟子。今胡僧取利于弟子。而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宣曰。吾无能救尔。尔可急求孙先生。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诉再三云。宣律师示我故敢相投也。邈曰。我知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能示余余乃救尔。老人曰。此方上界不许辄传。今事急矣。固何所吝。少选捧方而至。邈曰。尔速还无惧胡僧也。自是池水大涨数日溢岸。胡僧术将尽矣。无能为也。
及
西明寺初就。诏宣充上座。三藏奘师至止。诏与翻译。又送真身往扶风无忧王寺。遇敕令僧拜等上启朝宰。护法又如此者。撰法门文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三宝录、羯磨戒疏、行事钞义钞等二百二十余卷。三衣皆纻一食唯菽。行则杖策坐不倚床。蚤虱从游居然除受。土木自得固己亡身。
尝筑一坛。俄有长眉僧谈道知者。其实
宾头卢也。复三果梵僧礼坛。赞曰: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毗尼,唯师一人也。
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言钞文轻重,仪中舛误。皆译之过,非师之咎。请师改正。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
又有天人云。曾撰只洹图经。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宣苦告口占。一一抄记上下二卷。又口传偈颂号付嘱仪。十卷是也。
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人睹天童给侍左右。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久矣。宣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俄授于宣。宣保录供养焉。
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谓宣曰:律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苞云。是棘林香。尔后十旬安坐而化。则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春秋七十二。僧腊五十二。
累门人窆于坛谷石室。其后树塔三所。高宗下诏令崇饰图写宣之真。相匠韩伯通塑缋之。
盖追仰道风也。宣从登戒坛及当泥曰。其间受法传教弟子可千百人。其亲度曰大慈律师。授法者文纲等。
大和初丞相韦公处厚。建塔于西廊焉。宣之持律声振竺干。宣之编修美流天下。是故无畏三藏到东夏朝谒。帝问自远而来得无劳乎。欲于何方休息。三藏奏曰。在天竺时常闻西明寺宣律师秉持第一。愿往依止焉。敕允之。
宣持禁竖牢扪虱以绵纸裹投于地。三藏曰。扑有情于地之声也。凡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矣。至代宗大历二年敕此寺三纲。如闻彼寺有大德道宣律师。传授得释迦佛牙及肉舍利。宜即诣右银台门进来。朕要观礼。
至十一年十月敕每年内中出香一合。
送西明寺故道宣律师堂。为国焚之祷祝。
至懿宗咸通十年。左右街僧令霄玄畅等上表乞追赠。其年十月敕谥曰澄照。塔曰净光。先所居久在终南。故号南山律宗焉。
天宝元载灵昌太守李邕。会昌元年工部郎中严厚本各为碑颂德云。
[赞宁]系曰。律宗犯即问心。心有虚实故。如未得道。起覆想说则宜犯重矣。若实有天龙来至我所而云。犯重招谤还婆罗汉同也。宣屡屡有天之使者。或送佛牙或充给使。非宣自述也。如遣龙去孙先生所。岂自言邪。至于乾封之际。天神合沓或写只洹图经付嘱仪等。且非寓言于鬼物乎。君不见十诵律中诸比丘尚扬言。目连犯妄。佛言。目连随心想说无罪。佛世犹尔。像季嫉贤斯何足怪也。又无畏非开元中者。贞观显庆已来莫别有无畏否。
乘愿而来 慧性显发
道宣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西元五九六)四月八日,浙江吴兴人(一说江苏丹徒人),俗姓钱,字法遍。家学渊源,世代为官,父亲钱申任吏部尚书,母梦月轮贯怀而有孕,复梦一梵僧告知所怀者乃梁朝僧佑律师转世,宜令其出家。
道宣九岁便能作赋,十五岁时由于厌倦世典,至长安日严寺随智頵律师学律,开始诵习经典。智頵律师不仅通达戒律,并且归心龙树教法,精通《般若》、《中论》、《百论》、《唯识》等,曾宣讲《法华经》,深受十方钦仰。
十六岁时,道宣随智頵出家,潜心受教。大业十一年(西元六一五),道宣二十岁,依止大禅定寺智首律师受具足戒。智首律师戒德清净,七众宗仰,博览三藏,频开律学讲坛,独步长安三十余年,有“钞疏山积,学徒云涌”之美誉。不久,道宣随智首听受四分律学。当道宣第一次听受戒律后,便亟思修习禅定,智首即呵责道:“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修舍有时,功愿须满,未宜即去律也!”道宣于是虚心受教,待听讲戒律二十遍后,才前往林间修习定慧。由于道宣用功专精,竟感得舍利现于宝函之中。武德七年(西元六二四)道宣迁居终南山仿掌谷,营建白泉寺,大弘《四分律》。
戒行高洁 冥感天人
隋朝末年,道宣迁往崇义精舍,一年后又移徙丰德寺、净业寺。
一次,道宣焚功德香,行般舟三昧,功行深厚,感得群龙化男女之形,竞相礼谒。在场沙弥散心顾盻邪视,惹怒群龙而生起杀心,幸而群龙立时转悔,将口中毒液尽吐井中,指陈沙弥种种过失而去,道宣旋即命人封闭该井。曾有好事者偷偷开启,只见井中阵阵浓烟向上窜升。
道宣谨守戒律,三衣皆为纾麻所织,日中一食也只是菽豆之类;出门则锡杖不离身,唯恐伤及大地众生;长行不倒单,坐不倚床,其精持戒律所得感应不胜枚举。贞观年中,某日夜半,道宣在西明寺经行,突然一阵踉跄,行将跌倒之际,一位身着介胄的少年及时上前扶持,道宣怪而问其身份,少年回答:“弟子为毗沙门天王子张琼,以师戒德,故来给卫耳。”临别时并以佛牙相赠。
此外,曾有三果梵僧前来礼坛,甚至感得圣僧
宾头卢尊者现身,力赞道宣为佛灭以来弘律第一人。其馀诸天神将常来护卫,供以天馔之事亦不胜枚举。
编修律典 南山开祖
道宣学养深厚,严持净戒,精通大小乘经律,于唐武德九年(西元六二六),撰著完成《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他主张圆融三学,以大乘菩萨的圆教义理会通《四分律》,阐发律学精要;更依天台与唯识教义来解释《四分律》,为小乘戒法注入大乘思想,奠定南山律宗的开宗基础。
翌年,道宣撰有《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六卷;其后陆续完成《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一卷、疏二卷,《四分律比丘含注本》一卷、疏三卷,《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十二卷和《比丘尼钞》六卷。此乃南山律宗五大疏钞,称为“律学五大部”,为律宗重要著作,唐朝以后讲律学者,莫不宗南山,故后人又称道宣这一系为“南山宗”,尊道宣为“南山宗祖师”。
五大疏钞中,《行事钞》为研究《四分律》所不可或缺的参考要典。唐宋两代,注解《行事钞》者,计有六十多家,足见影响之大。直到后来,中国的律学家几乎全以道宣的著述为圭臬。
另外,道宣对于佛教文史学的贡献亦相当卓越。魏晋以来,前朝所遗留的佛教人物传记,因乏人作系统的整理编写,恐有遗逸失传之虑,道宣遂于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撰写成《续高僧传》三十卷;永徽元年(西元六五〇)着《释迦方志》二卷;后鉴于当时佛道二教论诤激烈,乃于龙朔元年(西元六六一)撰述《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龙朔二年高宗敕令僧尼须礼拜君亲,道宣与彦悰、玄奘大师等上书力争,此事乃止;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完成《大唐内典录》十卷,为一部整理经典的目录书。道宣又针对道教之说编集《广弘明集》三十卷、《集神州三宝感应录》三卷;麟德二年完成《释迦氏谱》一卷等,凡此均为佛教重要文史著作,亦为后世治学之指南。
其中,《广弘明集》内分十篇,选辑许多魏晋至隋唐以来珍贵的佛学论文、辩论文章及帝王的诏启等,每篇加以编者的叙述及历代王臣对佛法兴废的辩论,与僧佑编纂的《弘明集》,皆为研究魏晋至隋唐佛教思想的重要典籍。而《集古今佛道论衡》则记载从东汉明帝至唐太宗年间佛道二家论诤的史实,及帝王对佛道二教的态度,为研究佛教史与道教史的重要著作。
唐智升大师于《开元释教录》中,称道宣“外博九流,内精三学,戒香芬洁,定水澄奇,存护法城,著述无辍”,洵非虚誉之辞!
一代律师 声振竺乾
唐高宗显庆三年(西元六五八)六月,西明寺落成,高宗下诏礼请道宣为上座。七月,玄奘大师亦奉敕入西明寺。此时,佛道二教在西明寺已有两次的论诤。随后道宣奉诏参加玄奘弘福寺及西明寺的译场,担任缀文、笔受、润文等工作,暇时则着手撰著。当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精英缁素大德等共事翻译,因此对道宣的学识见闻有相当的影响与助益。
此外,道宣和教外人士也时有往来,如喜好老庄及百家之说的药学大师孙思邈,便与之相交甚笃。道宣无论在内学或世典方面,均能广泛吸收,并且取精用宏,酝酿出特有的律学风格,蔚为一家。
天竺三藏善无畏初到中国,帝问:“要往何处参学?”善无畏奏曰:“在天竺时,常闻西明寺宣律师秉持第一,愿往依止。”可见道宣精持戒律的盛名,不仅在中土受到尊崇,西域天竺犹然传颂不止。
唐高宗乾封二年(西元六六七)二月,道宣于净业寺创立戒坛,为诸方大德沙门二十馀人传授具足戒,并着《关中创立净业戒坛图经》,为后世建筑戒坛法式。同年十月三日坐化示寂,世寿七十二,僧腊五十二。唐高宗诏令天下寺院图写道宣法相奉祀,以追念遗范;唐穆宗并为之制赞;唐懿宗咸通十年(西元八六九),追諡“澄照”,塔号“净光”,宋徽宗崇宁二年(西元一一〇三),加諡“法慧大师”。
在道宣门下受法传教的弟子有千余人之多,特出的有大慈、文纲、周律师、秀律师等,其中文纲及文纲弟子道岸、弘景,相继阐扬南山律风,获得朝野崇奉。江淮一代原本奉持《十诵律》,由此而改奉《四分律》。日后,受弘景教化的鉴真,更将南山律远播日本。
处于易姓变朝的时代中,道宣毕其一生精力,从事律学著作与僧传的撰述,以戒律提供修道者遵循的典范,并以僧传坚固道念。因为只有确实轨范修道者的威仪行止,才能提升僧格,并使佛教扎根,屹立不摇。道宣一生为学修道、护法卫教的行谊风范,奠定中国丛林僧团典制的根基。
所留著述
道宣律师一生奖掖后进,不遗余力,德行淳厚,为僧俗大众所敬仰。著述等身,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十二卷、《羯磨疏》三卷、《戒本疏》六卷、《拾毗尼义钞》六卷、《比丘尼义钞》六卷,并称为律学五大部,其中《行事钞》是研究四分律所不可或缺之书。道宣在佛教文史学上贡献也很大,贞观十九年撰成《续高僧传》三十卷,永徽元年撰成《释迦方志》二卷,显庆五年撰成《佛化东渐图赞》一卷(今佚)。当时佛道二教论诤甚炽,他先后撰成《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麟德元年撰成《大唐内典录》十卷、《广弘明集》三十卷和《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三卷,又于麟德二年撰成《释迦氏谱》(一名《释迦略谱》)一卷,此外还有《圣迹现在图赞》《后集续高僧传》《法门文记》等,其中《续高僧传》《释迦方志》《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和《广弘明集》等均为佛教文史上重要名著。唐智昇称他“外博九流,内精三学,戒香芬洁,定水澄齐,存护法城,著述无辍”(见《开元释教录》),确实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