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拼音:l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里和它的繁体字“裏”(异体作裡)原是两个不同的字。“里”是会意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田从土,本义是居住之地,引申泛指人群聚居的地方。里又是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引申指街坊、家乡。里又是长度单位,上古时一里等于三百步,现代一市里等于一百五十丈,合二分之一千米。而“裏”亦见于西周金文,属形声字,从衣里声,本义指衣服内部,与“表”相对。后来“里”也表里面、内部,通“裏”。现行汉字简化据此,将“裏”并入“里”。
文字源流
汉字简化前,里和裏是两个不同的字。
金文的里字作甲组图1,上部为一“
田”字,底部为一“
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因为有了田和土地,才能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人才能得以生存,所以古人依田而居,这儿指人们居住的地方或指庐舍,充分反映了农耕社会初期人们依田而居的生活状况。金文也写作甲组图2,战国竹简文字作甲组图3,篆文作甲组图4,都是从田、从土会意,本义都是指乡村居所。“土”第一横在西周金文中为点,后延长为短横,演变为“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的产生,里的含义也扩大为指城镇的街坊,即今天的里弄、巷弄,指城镇中人们聚居的地方。里为人们生活栖息的地方,故里又自然引申为代指故乡、家乡。现代也还有乡里相亲的俗语。
里为人们聚居的地方,故古代户籍管理即以里作为基层组织的名称。一里究竟包含多少家,历代各有不同,说法也各异,一说是二十五家,也有说五十家、八十家、一百家,等等。里也是中国的长度单位。中国古代曾实行
井田制。也即照井字形式,把一方块田分成九区。在中国石器时代末期直到商周两代,不少地区都实行过井田制。井田周围必然形成村落,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方里而井”。《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里由此便成为一种长度单位。《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孔子家语·王言》:“周制三百步为里。”后来的市制一里为一百五十丈,合公制五百米,即二分之一公里(千米)。
里为聚居的地方,作动词用时解作居住或成为邻居的意思。《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意思是与仁比邻而居就是美;仁的精神所在之处就是美。
“里外”的“里”,汉字简化前写作“裏”或“裡”。“里”和“裏”在古代是不同的字,意义各不相同。里是个会意字,裏则是个形声字。裏是在衣字当中加个里字表声,意义是衣服的里层。在战国楚系文字(乙组图3)里,意符“衣”或讹为从卒省,这种写法没有影响“裏”字的构形主流,一直到楷书,仍然从衣里声。或又被写成左形右声,作“裡”,而与“裏”形异体并存。
裏的引申义为里面、内部,后世也用“里”字表内,入义。简化字据此,将“裏”简化为“里”,两个字就没有区别了。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里部】良止切(lǐ)
(里)居也。从田从土。凡里之属皆从里。
【卷八上】【衣部】良止切(lǐ)
(裏)衣内也。从衣里声。
说文解字注
【卷十三】【里部】
“(里)凥也”注:《郑风》:“无逾我里。”传曰:“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周礼·载师》:“廛里”,郑云:“廛里者,若今云邑居矣。里,居也。”《县师》“郊里”,郑云:“郊里,郊所居也。”《遗人》“乡里”,郑云:“乡里,乡所居也。”《遂人》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榖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毛诗》亦借里为悝。悝,病也。
“从田,从土”注:有田有土而可居矣。良止切,一部。
“一曰士声也”注:一说以推十合一之士为形声。
【卷八上】【衣部】
“(裏)衣内也”注:引伸为凡在内之偁。
“从衣,里声”注:良止切,一部。
广韵
良士切,上止来 ‖ 里声之部(lǐ)
里,《周礼》:“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风俗通》云:“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姓,《左传》晋大夫里克。又汉复姓,有相里氏。良士切。十。
良士切,上止来 ‖ 里声之部(lǐ)
裏,中裏。《说文》曰:“衣内也。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里部】 里;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0
《广韵》良已切。《集韵》两耳切《正韵》良以切,音裏。《尔雅·释言》:里,邑也。《诗·郑风》:将仲子兮,无逾我里。传:里,居也。《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前汉·法志》:在壄曰庐,在邑曰里。《风俗通》: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韵》: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
又忧也。《诗·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笺:里,忧也。
又姓。《左传·昭十七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注:里析,郑大夫。又百里、相里,复姓。
又地名。《左传·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注:南里,郑地。
又山名。《史记·封禅书注》: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录》:契丹所居曰枭罗箇没里。注:没里者,河也。
又古夫称妻曰乡里。《南史·张彪传》:我不忍令乡里落它处。沈约《山阴柳家女》诗: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
又《正韵》:汉制,长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后世因谓外戚为戚里。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里为式,然后可以传众方。注:里,读为已,声之误也。《释文》:里,音以。
【申集下】【衣部】 裏;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7
《唐韵》良士切。《集韵》《韵会》两耳切,并音里。《说文》:衣内也。《诗·邶风》:绿衣黄裏。
又《小雅》:不属于毛,不离于裏。
又治裏,谓道气也。班固《幽通赋》:单治裏而外凋兮。
又《类篇》良志切,音吏。义同。《干禄字书》:俗作𫟚。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曰”上宽下窄,底部在横中线。第五笔竖在竖中线。末两笔横上短下长,长横两端超过上部。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