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氏鵟(学名:Buteo ridgwayi):是中型
猛禽,体长36-41厘米。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
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
雌鸟显著大于
雄鸟。翅强而有力,善疾飞及翱翔。索腭型头骨。眼球较大,视野宽阔,视觉敏锐;听觉发达。通常上体体羽是棕灰色,下体灰白色,有红褐色斑纹 。
里氏鵟是一种中小型的
鵟,体长36-41厘米,翼展69 -81厘米。雄鵟头顶部灰棕色,肩膀鲜红色。头和脖子灰色,喉白色。成鸟上半身灰黑,下半身灰色带白色条纹并有细碎红棕色斑。淡赤褐色的大腿及黑白条纹的尾羽。双翅深棕色有斑驳的花纹,脚爪金黄色,鸟喙上部喙基黄色,喙尖黑色;下部鸟喙灰色。
虹膜琥珀色,有白眼圈。
主要生活在潮湿的有石灰岩覆盖的森林里。喜欢低地和丘陵地带的原始森林,实际上已经被报道可以栖息各种各样环境,其中包括热带雨林、亚热带干燥和潮湿的森林、松树林、石灰岩喀斯特森林、甚至在
次生林地和农业用地。分布高度从海平面至海拔2,000米。
非迁移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开阔、多石而又干燥的不毛之地。多单独活动,有时亦见2-4只在天空盘旋。活动主要在白天。经常栖息在悬崖上的岩壁上。性机警,视觉敏锐。善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
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
蜥蜴和蛇为食。捕食方式主要通过在空中盘旋飞翔,通过锐利的眼睛观察和寻觅,一旦发现地面猎物,突然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抓捕。此外也栖息于树枝或电线杆上等高处等待猎物,当猎物出现在眼前时才突袭捕猎。
在繁殖季节,里氏鵟的求偶炫耀有起伏式、螺旋式和摇摆式等技艺高超的婚飞和空中炫耀。当繁殖期到来的时候,雄鸟便在自己的巢域上空所作的各种体态的飞行,同时发出大声鸣叫,以博取异性的爱慕。它们常常飞到30-90米的高处,垂直冲下,急剧地旋转着,发出警报似的叫声,似乎已经失去了控制,马上就要摔在地上。但在接近地面只有1米左右时,却又灵巧地恢复常态,振翅飞起,直上高空。这样的表演有时可以反复100多次。会反复地呈波浪状不断起伏的飞行,进行空中炫耀。当这种空中炫耀由雄鸟和雌鸟共同进行时,更是扣人心弦。开始是雄鸟在雌鸟的上空作水平翱翔,接着径直向雌鸟俯冲过去,当雄鸟临近,雌鸟突然翻过身来,把脚爪伸向雄鸟,于是两双脚抓在一一起,翻着筋斗象两片落叶似的一起跌落下去,有时一直跌到临近地面或水面的千钧一发之际,才突然分开,腾空飞起。隼形目猛禽的交配主要在树上或地面上进行,一般每天交配多次,但一到产卵期即停止。
里氏鵟2-5月筑巢,3-4月产卵。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置巢于树冠上部近主干的枝桠上,距地高10-15米巢结构较简单,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内垫有松针及细枝条和枯叶,有时也垫有羽毛和兽毛。每窝产卵1-3枚,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
雏鸟晚成性。
该物种被认为是极度濒危的,因为它们的数量非常少,分布分散,还将继续下降。唯一有效的保护是在多米尼加Los Haitises National Park国家公园,这里进行人工繁殖和放归野外来保存这个行将灭绝的物种。因为它们的森林栖息地被严重破坏,根据2002-2005年间的调查,数量估计在200-250。是
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最受威胁的鸟类。
2007年有74对在洛杉矶Haitises国家公园发现,大多数鸟类在栖息地发生森林退化和碎片化会改变其生存方式而进入森林边缘,再生次生林,被遗弃的农业区种植园和牧场。这表明它们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以超出以前人们对这个物种的了解,只要有足够的猎物存在,它们就可以生存。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