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巡洋舰
巡洋舰的一种
重巡洋舰,即Heavy Cruiser,是指上世纪二十到五十年代出现的一类装备八英寸主炮的巡洋舰。一般指在排水量、装甲和火力方面比轻巡洋舰强但比战列舰弱的舰只。
简介
英文简写:CA
中文名称:重巡洋舰
重巡洋舰是特定时期,由条约限制所产生的一类巡洋舰。1921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巡洋舰的排水量与火炮口径的上限:标准排水量10000英吨(10160公吨),火炮不超过8英寸(203 mm)口径。根据1930年海军列强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巡洋舰分类按装备火炮口径分为两级:A级的巡洋舰主炮口径超过6.1英寸(155 mm)的巡洋舰,不超过8英寸(203 mm)口径,即重巡洋舰;B级的巡洋舰主炮口径不超过6.1英寸(155 mm)的巡洋舰,即轻巡洋舰。随着1936年条约到期,约束失效,这种分类渐渐消失。
特点介绍
重巡洋舰是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的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历史上巡洋舰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帮助。但是在现代这个区分已经消失了。
作为海军条约的产物,重巡洋舰虽然装备了可以有效打击敌方中小型战舰的203mm主炮,但防护能力却连150mm级别的舰炮都难以抵挡,因此这些战舰虽然可以有效打击敌方中小舰艇,但在面对敌方主力舰与巡洋舰的打击时相当脆弱。
发展历史
概括
重巡洋舰最早的前身同轻巡洋舰一样,都是装甲巡洋舰。但重巡洋舰的发展比轻巡洋舰还要晚。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重巡洋舰出现于1915年——英国皇家海军建成了4艘霍金森级重巡洋舰。该级舰是英国人在已有的轻巡洋舰上加以改进而来,排水量为9,750吨,装备7门7.5英寸主炮,在当时被称为“加强型轻巡洋舰”。不过由于服役太晚(最后一艘到1925年才服役),这级舰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也没有经受实战考验。
条约时期
1921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巡洋舰的标准进行了划分。条约规定,所有巡洋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203毫米)。而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则更加明确地划分了轻重巡洋舰的标准——重巡洋舰为主炮口径6.1英寸以上的巡洋舰,反之则为轻巡洋舰。在1920至30年代中期,各国都根据条约的规定建造了很多重巡洋舰。但很大程度上由于经验技术不足,各国在早期建造的“条约型重巡洋舰”存在着性能不平衡的问题。比如美国建造的彭萨科拉级和诺桑普顿级都只有很薄的装甲。此外,在1930年代,有的国家亦开始秘密突破条约的限制,建造10,000吨级以上的重巡洋舰,比如日本的妙高级和高雄级,排水量达到了12,000吨。而其它的国家此时在重巡洋舰的建造技术上也达到了很成熟的水平,性能也较早期有很大的提高,如美国的新奥尔良级,德国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和皇家海军的诺福克级等。
二战时期
日本海军的摩耶号重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巡洋舰的任务主要包括在舰队中担负保护主力军舰,以及舰队防空等,此外也会参与水面舰队行动。在大西洋,英国重巡洋舰同战列舰一起和德国大型军舰进行了很多水面战斗,包括击沉俾斯麦号及沙恩霍斯特号的战斗,盟国的重巡洋舰也被编入护航运输队担负护航任务。在地中海和诺曼底,盟国重巡洋舰同战列舰一起担负登陆前的炮火准备及远距离火力支援等任务,摧毁了很多德国和意大利的岸防设施。
在太平洋,美国和日本的重巡洋舰执行着类似的任务。但是由于水域广阔,这些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在爪哇海,日本和ABDA(澳英荷美四国联盟)舰队的重巡洋舰进行了一系列的水面战斗。后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双方的重巡洋舰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包括炮击陆地目标和夺取制海权等。在战争末期的登陆战中,重巡洋舰也执行了沿岸炮轰及为航母护航等任务。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国家已经停止了重巡洋舰的研究,但美国人仍然在继续建造重巡洋舰。在战争中他们建成了17艘巴尔的摩级,这和以后的德梅因级一起成为了最后一代的重巡洋舰。
战后各国幸存的重巡洋舰大多都被解体,或在武器试验中被摧毁,也有一些被改装成为了导弹巡洋舰并服役至1970年代。海军航空兵和导弹的应用使装备大炮的军舰很快就落伍了。各国已不再使用重巡洋舰,尽管有少数军舰被保存成了浮动博物馆。
移动的导弹防御平台
根据需要,美国未来核巡洋舰将配备多种先进的反导武器,包括“动能拦截弹”和“标准”-3防空导弹等。其中,“动能拦截弹”正在研制,属于大型反导火箭,可对弹道导弹助推段、上升段和飞行中段进行撞击拦截。
美国新型巡洋舰核动力化让“耗能”巨大的反导武器有了足够“后劲”。其中,“标准”-3也像“动能拦截弹”那样使用动能弹头拦截弹道导弹。除了反导和防空导弹系统外,核动力巡洋舰还计划装配155-203毫米重型火炮,为海军陆战队提供有效火力支援。这将是40年来,美军战舰第一次装备大口径重炮。
新型核动力巡洋舰一旦投入使用,将极大弥补核动力航母的不足,成为美国海军的“轻型航母”,可以很方便地进入世界一些热点地区沿海水域活动,成为干涉它国内政的海上新堡垒。即使核动力巡洋舰遭到袭击,也不会造成像核动力航母那样的巨大损失。
常规动力的巡洋舰续航时间一般为2个月左右,然而,核巡洋舰在它国沿海水域可以长年累月“巡逻”,对它国施加长时间的压力。新型核巡洋舰将配备高技术的大威力火炮系统,可以对沿岸目标展开猛烈炮击作战。
脱胎冷战时代
冷战时期,美国曾研制5种核动力巡洋舰,排水量均为1万吨左右,但已全部退役。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海军提出了发展“加利福尼亚”级和“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计划。其中,“弗吉尼亚”级共建造了4艘,“弗吉尼亚”级是美国海军第四级、也是迄今最后一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这级舰的主要任务是与核动力航母一起组成强大的特混编队,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开赴指定海域,为航母编队提供远程防空、反潜和反舰保护,同时也为两栖作战提供支援。它是第一艘全综合指挥与可控制的导弹巡洋舰,具有独立或协同其它舰艇对付空中、水下和水面威胁的作战能力,可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该级舰比“加利福尼亚”级减少舰员100人左右。此外,它还着重考虑了全舰的居住性,其生活条件较为舒适,对舰员在海上长期生活有利。这级舰装备了美国海军当时先进的综合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而且在建造时就考虑了今后的改装需要,在舰体尺寸等方面都留有余地。自从八十年代以来,该级舰先后进行了几次改装,不但防空、反潜能力大幅提高,而且还首次具备了对地攻击能力,大大提高了该级舰执行任务的灵活性。
耗资巨大容易暴露
美国新型核巡洋舰项目将是耗资巨大的工程。据美国海军估计,排水量为1万多吨的新型导弹驱逐舰DDG1000造价就有33亿美元。美国“国会研究服务”海军分析人士奥罗克认为,按照DDG1000造价推算,配备核动力的新型巡洋舰造价大概在40到50亿美元之间,其中核推进系统将花费10亿美元。据美国海军军官认为,虽然一艘核动力舰艇的建造费用高出6-7亿美元,但却可以节省更多的燃料、运行和保障费用。如果这一法案获得通过,美军将批量装备轻型核动力巡洋舰。
美国核巡洋舰看起来像个庞然大物,但仍然存在一些致命问题。其中,这型舰并不隐形,很容易暴露行踪。此外,核巡洋舰为了寻找空中飞行的弹道导弹等目标,不得不发射强烈的雷达波,更容易露出行踪。一旦遭到对方反舰导弹等武器袭击,这型舰容易被红外传感器锁定而遭遇毁灭。(曾阳)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17日,美国海上力量“三巨头”——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海军陆战队司令康韦和海岸警卫队司令艾伦共同出现于罗得岛州纽波特海军战争学院举行的国际海军演讨会上,向与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军首脑降重推出美国新版的海上战略。
这份名为《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新版海上战略文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首次对海上战略作出重要修订,也是美国海上力量三大分支——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第一次联合推出关于保卫美国本土和海外利益的共同战略。
中国航空信息网消息:美国《每日防务》2007年10月17日报道美国海军官员称,海军正在采取若干措施确保EA-6B“徘徊者”能为海军陆战队继续飞行至少到2012年,最长服役到2018年。海军陆战队还计划为EA-6B增加Litening吊舱和先进机载红外瞄准与导航吊舱,使其具有情报、监视与侦察(ISR)能力。
海军计划用波音EA-18G“咆哮者”替代其EA-6B“徘徊者”,而海军陆战队称将不会使用“咆哮者”。过去几年里海军出巨资更换“徘徊者”的中央翼段,确保能满足海军陆战队要求的服役寿命。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美国环球战略网22日撰文称,美国海军正在大力缩减舰艇上的水兵编制人数,在这一大趋势下,美国海军新型航空母舰上的水兵编制人数也将缩减27%。
据悉,美国海军新型“福特”级核动力航母(CVN78)上的水兵编制人数将缩减至4000人,与“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编制人数相比(水兵编制人数为5500名),“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上的水兵编制人数缩减了27%。美国海军研究室透露称,美国海军正在研究将新一代航母上的编制人数缩减到1000人的可行性。美国海军最终目标是希望将航空母舰上的水兵人数和航空人员人数压缩到1000人以内。
作战能力
重巡洋舰具有多种作战能力,主要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战舰。用在海上攻防作战,掩护航空母舰编队和其他舰队编队,保卫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攻击敌方舰艇、基地、港口和岸上目标,登陆作战中进行火力支援,担负海上编队指挥舰等。重巡洋舰装备有与其排水量相称的攻防武器系统,精密的探测计算设备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
二战中被称为重巡洋舰的主炮都为203毫米。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不是重巡洋舰,该型舰火力、装甲防护与航速之间不成比例,因此其舰型的划分颇费脑筋,但很快在美、英、法等国家中被称为“袖珍战列舰(Pocket Battleship),可以说是轻量型或小型化的战列舰。
美国“阿拉斯加”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阿拉斯加级还在构思中。当美国觉得日本有可能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决定建造阿拉斯加级,当时阿拉斯加级的设计图是采用克利夫兰级(Cleveland Class)轻型巡洋舰的布局,并相应更改。
1941年军方得到国会拨款后,军方不急于建造阿拉斯加级。12月7日美国在没警觉下,被日本海军偷袭美国在珍珠港的基地,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为了进一步抵抗日本的进攻,美国海军处了从东岸调动大批大西洋舰队舰艇到太平洋外,还加快建造新式战舰。因此阿拉斯加级在珍珠港事件10日后,正式在纽约造船厂动工。
阿拉斯加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12英寸(305mm)主炮,6座双联装Mark125英寸(127mm)副炮,而防空火力是一边建造一边修改。直到首舰完工时,共有14座四联装40mm高射机关炮和34门20mm机关炮。这级属于巡洋舰类,类别为CB。共批准建造6艘,编号CB1~6,实际上阿拉斯加级只建成2艘,其它被因战局和军方优先建造航母而被军方取消。
重巡型号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德语:Admiral Hipper)是纳粹德国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一号舰。舰名来自德国海军名将—弗朗茨·冯·希佩尔上将,他指挥德国巡洋舰舰队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作战,并担任了德国公海舰队最后一任总司令。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为其5艘同级别舰只的1号舰;另外2艘—布吕歇尔号和欧根亲王号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海军中服役;第4艘—吕佐号在1939年尚未完工时就卖给了苏联;第5艘—塞德利茨号在建造途中试着改装成航空母舰,但没有完工。
彭萨科拉级
彭萨科拉级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条约型系列设计的首级。它的服役主要对付日本刚服役的重型巡洋舰,是当时在火力、防御、动力上与日军重巡洋舰相抗衡的重型巡洋舰。
美国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
美国海军重型巡洋舰——北安普敦级(6艘)。“北安普顿”号(CA-26Northampton)为二战美国海军“北安普顿”级重型巡洋舰首舰。该级舰是美国海军中继“彭萨科拉”级后的第二种条约型重巡。这级在1926年3月24日开始设计,最初称为第329号计划。
新奥尔良级
新奥尔良级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条约型”巡洋舰,它是所有“条约型”巡洋舰中性能最优异的。新奥尔良级是修正了北安普敦级巡洋舰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北安普敦级巡洋舰的改进型,主要区别是增加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能够抵挡住巡洋舰主炮的轰击。另区别是弹药库的位置。弹药库被安置在吃水线以上,虽然这样可以保障弹药库免遭水下武器攻击,但会受到大型水面舰艇的攻击。
新奥尔良级巡洋舰原计划建造8艘,当建造“波特兰”(CA-33 Portland)号和“印第安纳波利斯”(CA-35 Indianapolis)号时,它们的装甲和武器安装从新设计过,因此该两艘被命名为波特兰级(Portland Class)重型巡洋舰。当新奥尔良级在建造中时,军方又拨款增加一艘新奥尔良级(文森斯 CA-44 Vincennes)。
新奥尔良级最后总共建成7艘。 在太平洋战争中,这些舰艇参加了多数海战。“阿斯托里亚”号、“昆西”号和“文森斯”号巡洋舰在萨沃岛海战中被击沉,另外3艘这级巡洋舰 在接下来的瓜达康纳尔岛海战中严重受创。二战期间,“塔斯卡卢萨”号巡洋舰大部分时间被部署在大西洋,也只有这艘巡洋舰在战争期间被有遭到什么重创。“新奥尔良”级巡洋舰总共荣获了64枚战斗勋章。 二战结束后,4艘幸存下来的巡洋舰即可退役,并在1959年被拆卸。
波特兰级
原本波特兰级的两艘船是新奥尔良级(NewOrleansClass)巡洋舰计划中的舰艇。但当准备开工建造时。被海军改作新奥尔良级和北安普敦级(NorthamptonClass)的改进型,并且从新设计。海军原本要建造5艘波特兰级巡洋舰。当建造2艘波特兰级后,来海军发觉波特兰级巡洋舰并未达到要求,将建造计划取消。所以只建造2艘该级战舰。波特兰级巡洋舰的武器装备与新奥尔良级一样,也是3座三联装炮塔。该级战舰没有被安装过鱼雷发射装置,而且一直使用旧式无防御的127mmL/25型高炮。其舰身、武器、动力都和北安普敦级一样,主要区别是加强了装甲,舰体也比北安普敦级稍重。
威奇塔级
试验型和条约型巡洋舰,只建成一艘。“威奇塔”号的设计图被从新设计过。主炮炮塔安装新设计过的炮塔,炮塔重量轻、自动化程度高、防御好、空间大、射速快等优点,比之前各级的巡洋舰的装备的203mm炮塔还要好。
巴尔的摩级
巴尔的摩级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重型巡洋舰,也是美国摆脱条约限制后最先建造的在武装和防护上比较合理的重巡。外观有些类似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由于战争初期美军对轻巡的需求更为紧迫,本级舰的建造有少许拖后。直到1943年4月,首舰巴尔的摩号才入役,装备有三座三联装55倍径203mm(8英寸)主炮,并安装了服役不久的双联127mm(5英寸)38倍径副炮和无线电近爆引信炮弹(VT引信,英文是variable time fuse,装备此种引信的炮弹可在接近到目标一定距离内受感应爆炸,从而扩大了伤害范围,也可以是通过定时控制爆炸时间)。因为庞大的舰体和充足的火力的优点,本级舰的防空能力只在快速战列舰后,因此本级舰服役后,多半用在快速航母舰队的护航。
得梅因级
在1942年的所罗门群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密集火力使美国海军水面舰艇损失惨重,美军认为主要原因是己方重巡洋舰上的8英寸炮(203毫米)射速太低,限制了在狭窄海域内的使用效能。同样原因,美军在阿留申群岛作战时,不得不依靠驱逐舰轻巡洋舰,虽然这些舰上的5英寸(127毫米)和6英寸(152毫米)炮威力小于重巡洋舰,但较快的射速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对岸火力优势。
为了弥补不足,1943年春美军开始开发一种新型的203毫米速射主炮。这就是MK16型55倍口径203毫米速射炮。新炮原打算安装在俄勒冈级重巡洋舰上,但新炮塔太重,舰体需要大改。最后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决心设计一级全新的舰艇来安装MK16,以便发挥其优越性能,这就是德梅因级重巡洋舰。德梅因级是美国海军舰艇建造史上最后一级,也是设计最精良的一级火炮巡洋舰。
郡级
郡级巡洋舰是英国从1928年起建的一级条约型巡洋舰(重型巡洋舰的名称要到伦敦海军条约中才确定下来)。排水量限制在一万吨内,火炮口径为8寸。13条该级舰被分成三个次级:肯特级、伦敦级和诺福克级。起初确定“B巡洋舰”的方案时,英国人决定将排水量定在8250吨以造出六条而不是五条巡洋舰。
妙高级
妙高级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万吨级巡洋舰。由日本海军著名的军舰设计师平贺让主持设计。妙高级在火力和航速方面十分突出,日本海军为了追求单舰的威力优势甚至不惜采用隐瞒的手段超出《华盛顿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制,尽管如此建成后重量还是超出计划。
最上级
最上级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一型巡洋舰。最上级重巡洋舰原本并非重巡洋舰,最初计划本来是轻巡洋舰,是在1930年4月伦敦海军条约签定时,日本海军规划的8000吨级轻巡洋舰建造计划。
高雄级
高雄级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继妙高级重巡洋舰之后建造的一型万吨级重巡洋舰。是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除主力舰、航空母舰外的作战舰船标准排水量不能超过10160吨,主炮口径不得大于8英寸)设计建造的巡洋舰(俗称条约型重巡洋舰)。高雄级重巡洋舰在妙高级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巡洋舰之一。由日本海军造船军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设计。
古鹰级
古鹰级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之后建造的最早装备二十厘米口径主炮的巡洋舰,由日本海军造船军官平贺譲主持设计,之前他还设计了实验性质的夕张号轻巡洋舰。古鹰级共建造了两艘,同型:古鹰号(Furutaka )、加古号(Kako),两舰于1926年完工服役。后续舰经过大幅改进设计,成为青叶级重巡洋舰。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古鹰级舰被归类为重巡洋舰。
青叶级
青叶级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巡洋舰,是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之后第一型装备二十厘米口径主炮的古鹰级重巡洋舰的改进型。
利根级
“利根”级重巡洋舰是日本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重巡洋舰,同型舰有两艘:“利根”号和“筑摩”号。“利根”号标准排水量11200吨,满载排水量15400吨,总长189.1米,宽19.4米,平均吃水6.2米,主机功率152000马力,最高航速达35节。
“利根”级重巡洋舰的主炮塔的布局相当独特。这级舰所有的4座双联装炮塔全部在前甲板位置,其中前3座炮塔呈金字塔型层叠布置,第4座炮塔在3号炮塔后面,炮口指着后方。
由于所有的主炮塔全部在前甲板,因此“利根”级的舰尾有一个极为宽敞的水上飞机作业平台,在这里设有吊车和2部弹射器,供飞机停放的甲板分为两段,前段为一段遮蔽甲板,后一段为上甲板,两段甲板前段高、后段低,中间有斜坡相连,甲板上有移动飞机用的滑轨。最多可携带6架水上飞机。在日本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中,“利根”级主要的任务是轮番起飞其6架水上飞机对航母周边海域进行侦察,为航母的舰载机群提供战场信息。
阿尔及尔级
阿尔及尔级重型巡洋舰只有一艘,在二战前几年服役,作为对意大利扎拉级巡洋舰的回应,法国人研制了这级巡洋舰,她拥有比扎拉更好的防护。
塔兰托级
塔兰托级重型巡洋舰,由奥兰多造船公司里窝那造船厂建造,1929年4月建成服役。 1943年4月10日在意大利拉·斯佩齐亚被美国飞机炸沉。
扎拉级
意大利的重型巡洋舰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高速轻防护侦察型—低速重防护舰队核心型—高速轻防护侦察型,并分别设计出了3级不同的重型巡洋舰。其中,第二阶段的产物就是扎拉级重型巡洋舰。
日本重巡洋舰命名规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4 21:55
目录
概述
简介
特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