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是两江新区的直管区,于2010年7月18日挂牌成立,位于两江新区东部及北部,包括龙盛片区和水土片区。按照两江新区总体规划,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38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207.8平方公里。
体制优势
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体制优势凸现。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实行“1+3”开发体制,“1”是指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负责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的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口径等工作。“3”是指在开发任务上,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江北区、渝北区、北碚三个行政区,实施“1+3”的开发模式,平行推进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仍由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负责管理。为加快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区域开发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重庆市人民政府出资设立了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本着“成本除尽、增益共享、锁定政策、联合开发”的合作理念,两江集团坚持以资本为纽带,按照55:45的股权出资比例,分别与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组建了鱼复工业开发区、龙兴工业开发区、水土工业开发区三大开发平台。
发展前景
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发展前景广阔。是两江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板块之一,是两江新区建设万亿工业产能的主要载体,是重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展示区和重要集聚区。将着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2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模型产业,通用航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3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长性产业,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现代物流3大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性产业。到2020年,形成约120 k㎡、6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年工业总产值达4500亿元,初步建成产业高端、功能完善、总部集聚、生态宜居、民生和谐的国内一流现代工业新城。
建设规模
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按照“改革、开放、创新、实干”总体要求,实施“大产业、大城市、大人群、大开放”发展战略,突出“基础设施、平台打造、产业培育、环境营造”4大抓手,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9亿元,3大工业开发平台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对外开放功能日趋增强,一条条道路星罗棋布,一栋栋房屋鳞次栉比,一批批企业纷至沓来,一座产城融合的工业新城正拔地而起,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迈上新征程,适应新常态。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将乘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东风,顺势而为,昂首阔步,谱写“两江沸腾”的恢弘篇章。
三大园区
鱼复工业开发区
鱼复工业开发区是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的三大园区之一,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89平方公里,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水铁联运基地和港口物流集散地,以及寸滩港部分保税功能转移的主要承接地。重点围绕西部地区重要的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水铁联运等3大产业基地和鱼嘴、复盛、郭家沱等3大城市中心的定位,着力打造两江国际汽车城、轨道交通和发电设施产业园、水铁综合物流产业园,以及郭家沱后现代生态开发中心、鱼嘴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和复盛城市新中心。
目前,已成功引进长安汽车、霍尼韦尔(重庆)摩擦材料、韩泰轮胎、东风小康菲亚特汽车、墨西哥尼玛克汽车缸体、奥地利奥特斯柔性线路板、鞍钢新轧镀锌钢板、长客轨道、中船重工华渝电气等重点项目。上半年,鱼复工业开发区完成投资63.8亿元,同比增长63.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 产值82.4亿元,同比增长11.7%。
龙兴工业开发区
龙兴工业开发区成立于2010年7月18日。含龙兴、石船2个镇,规划总面积111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99.21km2。其中工业用地30.42 km2,占30.7%;商住用地及生产型服务用地41.37km2,占41.57%;道路及绿化用地27.42 km2,占27.6%。园区地处两江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一心四带”中的先进制造产业带,被定位为未来主城东部的城市副中心,确立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旅游文化新城的产业功能定位,重点发展汽车、航空、装备和现代服务业。
十三五时期,园区计划以“高端集聚、生态发展”为主题,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着力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把龙兴工业开发区建设成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态文化智慧新城”。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25万人左右,形成以汽车、航空、装备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以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现代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群,重大城市功能性设施完备,生态城市形象彰显,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民生幸福度和绿色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水土工业开发区
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自2010年8月18日成立以来,在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北碚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基础开发、功能开发、形象开发,坚持产业与基础并重,配套与民生同步,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基本实现。
截至2015年3月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2.7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43.9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7.15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5.03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44亿元。完成税收总额24.3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26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34.1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0.65亿美元。
累计完成65.52平方公里总规编制。完成征地8.25万亩。整治工业场平约1.5万亩。建成道桥100余公里。竣工保障住房88.5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170家,协议总投资1228.28亿元,协议年产值1654.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能国际、中机集团、住友化学、法国液化空气、美国康宁、神华集团),中国500强5家(京东方、北大方正、复星医药、浪潮集团、腾讯)。
已初步形成大数据及云计算服务、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数字化医疗设备及生物制药、机器人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投产项目99个(用地企业20个、入驻楼宇项目22个、金融结算项目57个)。培训农转城人员5862人,推荐就业4850人。指导创业166人。
累计入驻企业170家,协议总投资1228.28亿元,协议年产值1654.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能国际、中机集团、住友化学、法国液化空气、美国康宁、神华集团),中国500强5家(京东方、北大方正、复星医药、浪潮集团、腾讯)。
累计投产产业项目40个,投产项目产能可达661亿元。目前,住友化学、东进世美肯已经在给京东方项目供应原料。新开工京东方光科技、明韩电子、登奇机电等3个项目。累计在建产业项目32个。京东方、融豪太视即将试产。天海星一期预计2015年9月投用。中国移动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2015年年底前完成厂房建设。佐治玻璃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打造五大新兴产业聚集区
园区围绕大数据及云计算服务、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机器人五大产业划定产业聚集区。以中科院为依托,与市科委共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大数据及云服务产业。吸引云计算、大数据核心技术及应用技术开发企业聚集。目前,太平洋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腾讯等5个项目落户园区,协议引资297亿元,投产后将形成75万台服务器的运营规模。其中,太平洋电信在岸机房、中国联通一期项目已竣工投运, 2014年6月将形成4万台服务器的运营能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分别将于2014年6月和年底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形成23万台服务器的运营规模。腾讯数据中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动工建设,建成后将形成30万台服务器的运营规模。
光电显示产业。以京东方8.5代线和莱宝5代线两条液晶屏生产线,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完整光电显示产业链,形成千亿级的光电显示产业。目前,京东方、莱宝等17家企业落户园区,协议引资388亿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406亿元。莱宝项目已竣工投产,2014年实现产值10亿元。总投资高达328亿元的京东方(BOE)重庆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系统项目举行产品投产暨客户交付活动。京东方核心配套企业已签约芜湖长信、上海通彩、住友化学、东进世美肯、翰博高科等14个项目,将于2015年三季度陆续开工建设。
半导体照明产业。以上海超硅项目为基础,通过两江新区LED产业发展基金的市场带动作用,吸引半导体照明企业集聚,力争形成两百亿级的半导体照明产业。目前,上海超硅等6家企业落户园区,协议引资42亿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94亿元。超硅项目一期已竣工投产,今年实现工业产值4亿元;二期项目正在施工。雪伦光电正一期主体封顶,二期项目正在建设。
生物医药及数字医疗产业。医药产业方面,北大方正、药友制药等7家企业落户园区,协议引资104亿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34亿元。北大方正已竣工投产,预计全年实现9亿元。药友项目正进行调试。凯联制药项目主体竣工。干细胞项目投用。宝科医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医疗器械方面,海扶医疗、永仁心等4家企业落户园区,协议引资14.6亿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3亿元。海扶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永仁心项目主体竣工。优玛医疗项目动工修建。
机器人产业。依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力支撑、平台支撑和产业基地,构建国家标准、标定、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孵化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最终形成国家级的机器人产业集群集聚。目前,华中数控、嘉腾、希普瑞、聚研等7家企业落户园区,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7亿元。华中数控、嘉腾、希普瑞、聚研等项目已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