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1979年,重庆大学成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生物力学研究室。
1981年,成立生物医学电子学教研室、获批全国第一个“生物力学”硕士点。
1986年,被批准建立全国第一批“生物力学”博士点。
1988年,“生物力学”成为重庆大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
1998年,成立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BME)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
2002年,获得微生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2006年,获得植物学博士点,同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7年,“生物医学工程”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010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生物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2个教学系,开设本科专业3个: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智能医学工程。
师资力量
根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05人,含专任教师74人。教师入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2人,国际个人健康设备标准委员会主席1人,国际学术组织任职30余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蔡开勇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蔡开勇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蔡开勇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蔡开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蔡开勇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三特”重点建设本科专业1个。
国家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
重庆市“三特”重点建设本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
根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近5年本科生、研究生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40余次,在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生命科学竞赛等专业竞赛获一等奖等23项,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全国二等奖2项、银奖1项。先后主编出版本科教学教材10余本,其中包括《生物医学传感原理及应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生物医学工程伦理》、《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原理》等“十三五”生物医学工程教指委规划教材5部;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1个,生物医学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医学工程(工学)、生物医学工程(理学)、生物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生物与医药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获批重庆市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个,建成重庆市创新团队2个。
国家级科研平台: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
省部级科研平台: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医疗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血管植入物工程实验室、重庆血液净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放射医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视觉损伤与再生修复重点实验室
重庆高校创新团队:生物材料与组织修复、植物发育调控及生物技术
科研成果
根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面上/青年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100余项。产生力学微环境/失稳损伤及修复原理、生物医用材料表界面与干细胞相互作用理论、肿瘤代谢与肿瘤微环境互作机制等国际领先/先进的成果,在 Nat. Neurosci., Sci. Adv.等发表论文600余篇,编制健康设备互操作国际标准46项,转化应用发明专利19项。获重庆市三大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中国侨界贡献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
文化传统
根据2021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2021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线上夏令营,举办“九九重阳节,满满敬老情”志愿活动,举行首届乒乓球比赛。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