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重庆启动的
公租房规划与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成为重庆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极大提高重庆的
产业竞争力。两项举措相辅相成,被称为“重庆模式”。
重庆模式这一概念在2010年6月中旬由七大部委联合推出,它的进展分三步:第一步,未来三年建设4000万㎡的公租房,以解决100-200万人的居住问题。第二步,从2011年开始陆续引入300万农民工进城并入户,从而让农民工放弃宅基地复耕农地,也为公租房提供了土地。第三步,加强建设IT产业集群,解决农民工工作问题。
2010年8月5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宣布,重庆、北京等28个城市列为利用住房
公积金贷款支持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城市,这些试点城市的公租房建设可申请利用
住房公积金贷款,总额度达493亿元。
按照重庆公租房建设规划,将会在10年投资1200亿元建设公租房。重庆财政局与国土房管局等部门上报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的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争取公积金贷款30亿元。列入公租房公积金贷款试点城市,对于急需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重庆公租房建设,无异于一场及时雨。2010年7月29日,重庆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公共租赁管理局。重庆市市长
黄奇帆在出席当天的挂牌仪式时称,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以及城乡综合配套的试验区,是进行重大民生改革的先行区,一定要做好探路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