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公园
重庆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和酉酬镇境内的湿地公园。
地理环境
重庆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角,在后溪镇和酉酬镇行政区域内。湿地公园的东西两面主要是林地,景观资源丰富多变,对湿地公园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湿地公园通过西北部的一条乡级公路与外界连接,距县城89km,距县城新区75km。
规划面积2890.9公顷,湿地面积1011.8公顷,分布有红豆杉、珙桐、银杏、鹅掌楸、楠木等115种植物物种和红腹角雉、大鲵、绿翅鸭、绿头鸭等145种动物物种。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全园地貌以山地为主,最高处海拔651m,最低海拔372m。受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以及人为的灌溉排水、施肥种植等活动的影响,土壤性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形成了水稻土类、冲积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等多种类型土壤。
2、水文条件
酉水河南北向贯穿湿地公园园区,在园区内流长30km,酉水河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与鹤峰县的将军山,由北向南流,经来凤县于酉阳东北界的西坡村入境,流经酉水、酉酬两乡中部在后溪乡的多碧洞出境,县内流长72km,河床平均宽51.4m,流速每秒120.84m2/s,属于沅江水系。南北向分布有多条支流,这些支流汇集了周围山体的地表径流,流入酉水河,由于受到山体滑坡和周围村落的人为干扰,水质较差,部分支流深入山谷,动植物丰富,受人为干扰较少,是鸟类的理想栖息地。
3、植物资源
河道与陆地交界处分布有大量的湿地植物,依次成带状分布有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大部分河岸地区是以狗牙根为代表的禾本科植物,蓼科植物等形成的湿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中,优势科为禾本科、菊科和桑科,主要树种有柳、泡桐、桑、狗牙根、莎草、藜等。在水生植物中,挺水植物主要有水葱、菖蒲等;浮叶植物有睡莲、荇菜等;漂浮植物有浮萍、紫萍等;沉水植物有菹草、苦草等。两岸陆地植被类型有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主要是杉木、马尾松、柏木。零星点缀有红椿、洋槐、白话泡桐、酸枣等;灌木有黄荆、金婴子、悬钩子、刺梨、金银花等;竹类有楠竹、斑竹、水竹等;草植被主要有露水草、丝茅草、泥鳅串、白蒿、青蒿、打火草、狗尾草等。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是壳斗科的包石砾、水青冈、锥栗、细叶青冈等;樟科黑壳楠、榨木、木姜子等; 杜鹃科有映山红、耳叶杜鹃等;灌木类有马桑、猕猴桃、火棘、秋子、山柳等;草植被有鱼腥草、香附子、白茅、巴茅、野棉花等。
4、动物资源
湿地公园内有着较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鸟类:共有145种。隶属10目29科,二类保护动物有红腹角雉,三类保护动物有金鸡,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夏候鸟种类亦多,太阳鸟、啄花鸟也有分布;另外还有一些北方的鸟类,如朱雀、灰画眉等。两栖类:共有10种,其中大鲵(俗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中主要是华中区的优势种,有河蛙、黑斑蛙、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大蟾蜍等。彩鹬、董鸡、白胸苦恶鸟、普通秧鸡、白眉鸭、豆雁、黑鳽彩鹬、董鸡、白胸苦恶鸟、普通秧鸡、白眉鸭、豆雁、黑鳽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黄鳝、乌鳢、鳙鱼、鲢鱼、青鱼、草鱼、赤眼鳟、圆铜鱼、鲫鱼、鲤鱼、白甲鱼、中华倒刺鲃、鳗鲡、秀丽白虾、日本沼虾、河蚬入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
开发建设
2015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2015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林湿发〔2015〕188号)文件,重庆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6 20:50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自然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