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题郑氏东亭
唐代杜甫诗作
《重题郑氏东亭》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郑氏东亭周围美好的秋色,虽是秋图,却一片生机。前六句写亭前美景,后二句写游罢晚归。全诗移情于景,借景抒怀,自有诗家所特有的含蓄而蕴藉。
作品原文
重题郑氏东亭⑴
华亭入翠微⑵,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⑶,清涟曳水衣⑷。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⑸。
向晚寻征路⑹,残云傍马飞。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郑氏东亭:作者题下原注:“在新安界。”新安县,属河南。郑氏,一说是驸马郑潜曜
⑵翠微:青绿色的山色。
⑶欹(qī):斜倚。
⑷清:一作“晴”。水衣:水面上苔藻类植物。
⑸隼(sǔn):一种猛禽。
⑹向晚:傍晚。寻:循着。
白话译文
华美的亭台立于青翠的山色里,秋天阳光的照射惊扰了清晖。
崩裂的巨石斜倚着山树,清清的涟漪荡漾着水衣。
霞光下被映成紫色的鱼儿冲岸跳跃,暮色中苍鹰护巢而归。
游罢山亭天色已晚,我继续赶路,残云傍着马一齐奔飞。
创作背景
《重题郑氏东亭》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杜甫此时身处东都洛阳,刚刚成家,且诗才渐渐为众人所知,与显贵秘书监李令问、驸马郑潜曜等有交往。此诗是咏洛阳西不远的新安县(今属河南)郑驸马园亭之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描写郑氏东亭周围美好的秋色,虽是秋图,却一片生机。题作“重题”,则来此游赏、作诗不止一次。这别业有山有水,亭建山腰,鱼跃水面,鹰归云树,景物野旷,规模很大。由此可见唐代显贵奢豪之一斑。
此诗首联、颔联,借华亭翠微,借秋日清晖,借崩石山树,借清涟“水衣”等,一抒心中块垒。只是对这信息量颇大的众多景物,杜甫并未以“列锦式”静态呈现,而是用“入”“乱”“欹”“曳”四个动词嵌入其中。妙用动词,以一系列贴切精妙的动词,化静为动,点染激活,颇能体现杜甫炼字的功力。
颈联“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冲岸”已经写出写出鱼的跳突排涌,还意犹未尽,再以“跃”写其活泼跳脱;“护巢”写出鸟的疾飞急赴,再继之以“归”点出其归心似箭。写鱼写鸟,均用两动词勾勒点染,表现出杜甫笔力不同寻常——“下笔如有神”。而尾联写诗人于黄昏策马奔驰:“残云傍马飞”,一“傍”一“飞”,则写意般描绘出马逐云飞的高超意境。把一路驰骋中观山看水、逸兴遄飞的快意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著数动词,曲尽其妙——“此诗家练字法也。”《重题郑氏东亭》作为杜甫的又一首“快诗”,除了诗中所蕴涵的深沉思致,于写景会意中,善用动词而境界全出。这足以证明彼时杜甫,诗才已脱颖而出。
名家点评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顾宸云:“此诗得力,全在诗腰数实字。着一欹字,如见巉岩参错。着一曳字,宛然藻荇交横。曰护巢,则疾飞急赴,唯恐失巢。并鱼鸟精神,俱为写出,此诗家练字法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3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