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汉语词汇。拼音:yě wài 即
郊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出自《
周礼·秋官·蛮隶》:“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
禁厉。”
释义
[open country;in the field] 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学家
出处
《
周礼·秋官·蛮隶》:“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禁厉。”
例句
唐 杜甫 《有客》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
药栏。”
鲁迅 《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在
地狱的旁边。”
野外生存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秘书长王维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醒,选择一块好的宿营地将会使旅行者得到良好的休息和物资供应,而在选择野外宿营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近水:扎营休息必须选择靠近水源地的地方,如选择溪流、湖潭、河流附近,但也不能将营地扎在河滩上或是溪流边,因为一旦赶上下暴雨或上游水库放水、山洪暴发等,就有生命危险,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区。
2.背风:在野外扎营应当考虑背风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还有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向。背风不仅是考虑露营,更适用于用火。
3.远崖:扎营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一旦山上刮大风时,将可能有石头等物被刮下,造成危险。
4.近村:营地靠近村庄有什么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没有柴火、蔬菜、粮食等情况时就显得更为重要。
5.背阴:如果是一个需要居住两天以上的营地,在好天气情况下是应该选择一处背阴的地方扎营,如在山的北面,这样,如果在白天休息,帐篷里就不会太热太闷。
6.防雷: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大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
7.环保: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填埋。
野外求救方法
当自己和队伍出现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救助才能脱险时,应懂得基本的求救、呼救方法。
放烟火:燃放烟火是最常见的求救方法。白天用烟,即在燃火上放一些橡胶片、生树叶、苔藓、蕨类植物等,可以生成燃烟,以便通知外界。夜晚用火应在开阔地上,向可能的居民区方向点三堆明火,用火光传达求救信号。
光信号:白天用镜子借助阳光,向可能的居民区或空中的救援飞机反射间断的光信号,光信号可传16公里之远。方法是将一只手指瞄准应传达的地方,另一只手持反光镜调整反射的阳光,并逐渐将反射光射向瞄准的指向即可。夜晚用手电筒,向求救方向不间断的发射求救信号。
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是SOS,即三长三短,不断地循环。
现代求救方法:随着时代的展,各种现代求救设备逐渐普及,如信标机、无线电通讯机、卫星电话等设备,如果有条件可以逐步配备这些现代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