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拔子,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细皱香薷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的全草。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具有解表退热,化湿和中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呕吐泄泻,痢疾,烂疮,鼻衄,咳血,外伤出血。
草本至半灌木。茎高0.3-1.5米,多分枝,枝钝四稜形,密被白色微柔毛。叶卵形,椭圆形至近菱状卵形,长2-7.5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近基部全缘,坚纸质,上面榄绿色,被粗硬毛,微皱,下面灰白色,密被灰白色绒毛,侧脉4-6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明显隆起,细脉在下面清晰可见;叶柄纤细,长0.5-2.5厘米,腹凹背凸,密被白色微柔毛。
穗状花序着生于主茎及侧枝的顶部,长3-12厘米或以上,具长1.2-2.5厘米的总梗,由具梗的轮伞花序所组成,位于穗状花序下部的轮伞花序疏散;下部1-2对苞叶叶状,但变小,上部呈苞片状,披针形或钻形,长1-3毫米,全缘,被灰白绒毛;花梗长不及1毫米,与序轴密被灰白绒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直径约1毫米,外面被白色粗硬毛,萼齿5,相等或后2齿稍长,长约0.7毫米。花冠白色,有时为紫或淡黄色,长约4毫米,外面被柔毛,内面近喉部具斜向毛环,冠筒长约3毫米,基部宽1毫米,至喉部宽达1.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长不及1毫米,先端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圆形,边缘啮蚀状,长宽约1毫米,侧裂片短,半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伸出,花丝略被毛,花药球形,2室。花柱超出雄蕊,先端2裂。小坚果长圆形,稍压扁,长约1毫米,淡黄色,光滑无毛。花、果期10-12月。
茎呈方柱形,长30-150cm,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裂纹和白色短柔毛。叶对生,皱缩或脱落,展平后呈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长1-3cm,宽0.5-2cm,表面暗绿色,有皱纹及粗毛茸,背面灰绿色,密生灰白色短柔毛;叶柄长0.5-2.5cm。在顶端或叶腋可见假穗状花序,花黄白色。气香,味辛、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