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赤瓟(学名:Thladiantha oliveri)为
葫芦科赤瓟属攀援生或蔓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特有,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湖北、四川、甘肃、陕西、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660米至2,1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灌丛、山坡路旁以及山沟湿地,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别名:
苦瓜蔓(陕西佛坪)、野瓜(湖北恩施)、
野苦瓜藤(四川)、
水葡萄(甘肃)。茎、枝细,几无毛,有纵向棱沟。叶柄近无毛,有时生极稀疏的短刚毛或柔毛而后脱落变无毛,长5-15厘米;叶片宽卵状心形,长10-20厘米,宽8-18厘米,膜质或薄膜质,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胼胝质小齿,基部1对叶脉沿弯缺边缘向外展开,基部弯缺开放,深1.5-3厘米,圆形或半圆形,叶面深绿色,散布着由于短刚毛断裂而成的白色疣状小凸起,触时粗糙,叶背浅绿色,无毛或有时叶脉上有稀疏短刚毛。卷须粗壮,有棱沟,无毛,中部以上2歧。
雌雄异株。雄花:多数花聚生于花序总梗上端,有时稍为分枝,总梗粗壮,光滑,有棱沟,长达20厘米或更长。花梗长0.5-1厘米,纤细,无毛;花萼筒宽钟形,长0.3厘米,上部宽0.6厘米,裂片线形,反折,长0.7-0.9厘米,顶端渐尖,1脉;花冠黄色,裂片卵状长圆形,长1.8-2.2厘米,宽0.7-0.9厘米,先端渐尖,外面的上端和内面生短柔毛和暗黄色的腺点,5脉;雄蕊5,花丝长2-3毫米,疏生短柔毛,花药卵状长圆形,长2毫米;退化雌蕊球形,黄色。雌花:通常单生或双生,极稀3-4朵生于长1-1.5厘米的总梗上;花梗长2-4厘米,近无毛;花萼裂片线形,反折,长1-1.2厘米,花冠通常远较雄花大,裂片形状同雄花,长2-4厘米,宽1.2厘米;退化雄蕊线形,长约2毫米;子房卵形,长1-1.2厘米,径0.5厘米,平滑无毛,基部截形,稍内凹,顶端稍狭,花柱细,自3毫米处分3叉,分叉部分长4毫米,柱头膨大,肾形,宽达4-5毫米。果梗平滑,长3-5厘米;果实卵形,长3-4厘米,径2-2.5厘米,基部截形,稍内凹,先端钝圆,而顶端有喙状小尖头,无毛,稍平滑,有暗绿色纵条纹。种子卵形,稍扁压,长5-6毫米,下部宽3-3.5毫米,厚1.5毫米,基部钝圆,先端稍狭,两面密生不等大的颗粒状突起。花果期5-10月。
自 Cogniaux (1916) 以后,一般都将属于 T. dentata Cogn. 的标本鉴定为本种名; C. Jeffrey (1980) 考证,本种的特点是花萼裂片长而狭窄,1脉,花序疏散,子房和果实短,应该是同 T. glabra Cogn. 同种,因此将 T. glabra Cogn. 归并入本种。它的显著
特点是:全体无毛;叶阔卵形,叶基部的一对侧脉沿弯缺边缘向外开展,卷须2歧,雄花序较疏散,花萼裂片狭线形,1脉,开展,先端稍反折,长约1厘米,子房和果实卵形,平滑,稍短,基部向内凹入,果实顶端有小尖头,容易同其他种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