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头苋
苋科苋属植物
凹头苋,苋科苋属植物。草本。茎伏卧而上升,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顶端凹缺,有1芒尖。花成腋生花簇,生在茎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被片矩圆形或披针形,淡绿色。胞果扁卵球形,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种子棕色至黑色,扁平。花果期7—12月。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茎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厘米,宽1-3厘米,顶端凹缺,有一芒尖,或微小不显,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柄长1-3.5厘米。
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叶的腋部,生在茎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矩圆形,长不及1毫米;花被片矩圆形或披针形,长1.2-1.5毫米,淡绿色,顶端急尖,边缘内曲,背部有一隆起中脉;雄蕊比花被片稍短;柱头2-3个,果熟时脱落。
胞果扁卵形,长3毫米,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种子环形,直径约12毫米,黑色至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凹头苋原产于热带非洲,除降雨稀少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外,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陕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广生。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以及非洲北部的一些国家也有分布。抗逆性强,抗湿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广。
繁殖方法
可选择低洼盐碱荒地开垦繁殖。因种子细小,千粒重只有0.4-0.5克,且分枝性能强,每亩撒种量可控制在10-150克为宜。为了撒种均匀,可先混土,后撒播。每年9月下旬以后,一直到霜降前,都是采种期。采种后经晒干贮存,第二年早春撒播。在播种后生育期195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10厘米地温稳定在9℃,一般4月上中旬发芽出苗,5月上旬至中旬分枝,7月下旬现蕾,8月中旬开花,花后8-9天结果,9月中旬进入结果盛期,10月上旬果实成熟。直至初霜前茎叶不枯。早春由于气温低,苗期生长缓慢,易受其他宿根性杂草抑制。分枝期以后,气温升到20℃以上,营养体开始急聚生长,平均每天增长1厘米左右,这一快速生长期,一直维持60-70天,植株增长50-60厘米。进入开花期,生长逐渐缓慢下来,8月中旬基本停止营养体生长。
栽培技术
管理
播后苗期管理以清除杂草为主,以便形成纯一生长的凹头苋群落。营养体经过一次放牧或刈割后,追撒一次磷肥,可显著提高产草量,亩追过磷酸钙25千克,可提高生物量20-30%。
刈割
凹头苋叶量多,总叶面积大。茎叶光合面积大,叶绿体含量多,全生育期都维持绿色,纯一凹头苋群落,光能利用率高达0.4-0.5%干物质积累快。凹头苋分枝强,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在栽培时,经放牧或刈割后,腋芽萌发再生。进入分枝期以后,进行刈割和放牧,总产草量会得到提高。进入8月上旬以后,虽然茎叶日增长量已达到高峰阶段的花穗期,而刈割以后的再生高度仍可达到50厘米左右,二次收草量可达一次收草量的一半左右。
主要价值
饲用:凹头苋分枝多,茎秆细弱,纤维素含量少,为多种畜禽所喜食。特别是猪、禽、兔最喜食。晒干后是鸡、兔、羊、猪越冬的饲草;青饲或调制干草,均为优质牧草。
经济:除开发利用天然草场外,可利用盐渍化弃耕地人工撒种补播,建设半人工草场。由于凹头苋光能利用率高,可在盐碱地上创高产。
药用:在10月上旬采收凹头苋的成熟种子,晒干备用,可治疗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恶疮肿毒等症,还具有明目、利大小便、祛寒热等功效,鲜根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参考资料
凹头苋.theplantlist.
凹头苋.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8 12:4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