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入为出(拼音:liàng rù wéi chū)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汉·
戴圣《
礼记·王制》。
成语出处
汉·戴圣《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人,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人以为出。”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量入为出”。
成语故事
卫觊,三国时人,字伯觎,年轻时就学有成就,以才学著称,尤其以文章而名扬于世。
曹操曾派
卫觊前往巴蜀之地,联络益州牧刘璋。卫觊途中经过关中,关中原本很富裕,后来由于连年战乱,数十万人逃亡在外。当地一些将领将老百姓招为私家的士兵,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卫觊敏锐地感到,地方势力的强大,会威胁到曹氏势力的集中和朝廷权力的巩固。于是写信转告曹操,建议派司隶校尉来加强关中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将领的权力。
227年,曹睿继位,史称魏明帝。明帝生性残暴,生活奢侈,他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卫觊对这种状况极为忧虑,就上奏章给明帝说,如今国家还未统一,战争远没有结束,陛下再不重视开源节流,国家就会衰败,再也不能复兴了。奏章最后写道:“目前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君臣同心协力,出谋划策,精确地计算国库的财力状况,并且根据收入情况来确定它的支出(量入为出)。”
但是,明帝没有采纳卫觊的正确意见,照样奢侈享乐。随着政权的日益腐朽,司马氏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到公元265年,司马炎终于代魏称帝,开始了西晋王朝的统治。
成语寓意
量入为出讲究合理控制,一方面控制人们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并管理资产,这样才能让人从真正意义上富起来。比较典型的就是国外一些体育明星,这些人曾经有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收入,但是退役没几年就破产了。但有些人从事着不够高薪的工作,比如收废品、维修汽车、经营五金店、装修房屋等,但是由于他们不追求高消费,却可能比那些高薪的白领拥有更多的个人资产。这就是量入为出带来的结果。量入为出是一种理性智慧的消费方式,不超前消费,不停滞消费,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个人的用度,这样有利于个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语运用
“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的情况来确定支出的额度。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汉·
桓宽《盐铁论·贫富》:“车马衣服之用,妻子仆养之费,量入为出,俭节以居之。”
唐·陆势《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二:“生物之丰败由天,用物之多少由人,是以圣王立程,量入为出,虽遇灾难,下无困穷。”
清·
张廷玉《
明史·孙原贞传》:“宜量入为出,汰冗食浮费。俟食储既裕,渐减岁漕数,而民困可苏也。”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四部一五:“‘你不能减少一点开销吗?’叶积善点醒他,‘要量入为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