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才录用(拼音:liàng cái lù yò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戴圣《
礼记·王制》。
西汉武帝即位之初,为了治理好国家,发扬“
文景之治”的好传统,便下了一道诏书,让各诸侯王、各州郡官员向他推举贤良之才。当时,各地推荐来的人才不少。
董仲舒就是其中一个。
对各地推荐来的人才,汉武帝亲自考查他们的学问,让他们每人写一篇如何治理天下的文章,再亲自查看他们的文章,在上交的文章中,汉武帝认为董仲舒那篇最符合他的心意。于是,汉武帝召见了董仲舒。
董仲舒得以看到
汉武帝,接着侃侃而谈:“贤明的国君治理天下倚仗的并非是刑罚,而是依靠仁义礼乐去教化百姓,致使正气上升,将邪气压下去,老百姓就不敢犯法作乱。朝廷想要选拔各种有才能的人才,对各种人才要懂得量才录用,而各种人才需要培养,要培养人才就要兴办学校,要拥有一套统一的理论去教化人民,这一理论便是孔子的儒学,而对其他学说应当一律加以禁止。”
汉武帝非常注意选拔人才,下令各郴国每年都必须向朝廷推荐“明当时之务”的人才,由朝廷量才录用,董仲舒就是其中一个。古人说:“非得贤难,非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也。”如何把不同的人使用到恰当的岗位上,一直是领导对用人之道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岗位中有职位的差别,也有行业的不同;在人才中有层次的差别,也有类型的不同。只有把不同层次的人才安排到不同层次的职位上,把不同类型的人才安排到不同类型的岗位上,才能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人才作用的发挥。领导者用人,要善于量才录用,就要按照各类、各层次人才的才能,进行各自合理的安排使用,使人尽其才,事尽其功。
东晋·
常璩《华阳国志》:“又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各宜量才叙用。”
宋·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亲的子孙,并量才录用,伤夷残废者,别赐救接。”
宋·
苏轼《上神守皇帝万言书》:“凡所擘画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现代·
段少舫《朱元璋演义》:“今日你先在馆驿休息,明日早晨本王在王府演武厅要看看你的弓马武艺,到那时再量才录用,你看如何?”
“量才录用”与“人尽其才”“知人善任”三个成语都有“根据才能大小予以委任或安排事情”之意。但是,这三个成语之间有区别。“量才录用”侧重于指根据才能大小使用人才。“人尽其才”侧重于指挖掘其更多潜力,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或使用人才要尽量发挥其全部才能。“知人善任”是指在了解人才、掌握人才特点的情况下,更好地使用人才,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