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惠次郎,男,原日军指挥官、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少佐。1942年底,日军以
松山为据点由攻转守,由拉孟守备队第二任队长金光惠次郎督导,精心构筑堡垒群。1944年的
松山战役中,日方一度描述拉孟守备队队长金光惠次郎最后时刻仍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然而事实上,同年8月29日,他即被
中国远征军的炮火掀起的泥土活埋。
金光惠次郎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生人,日本冈山县和气郡人,出身贫寒农家,高小毕业后即辍学。大正五年(1916年)20岁时应征入伍,服志愿兵役10年后,才以军曹资格考入士官学校进入军官行列(少尉候补生第7期),1944年已经48岁。 按日军制度,少尉候补生出身的军官,平时很难升到大尉,能晋升到少佐是因战时军官缺乏而实行的特例了。
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全史》中说,“金光责任感颇重,沉勇有为,深得部下爱戴,及上司之绝对信任”。 日军陆军军官的正路出身,是从陆军幼年学校或旧制中学校毕业后考入士官学校,毕业后晋升到少佐大队长这一级,一般不超过40岁。金光惠次郎这个年龄无疑是超大了,被戏称为“老少佐”。大概因为出身不正的原因,这个“老少佐”不像一般少壮军官那样狂傲,显得比较内敛。
据野炮兵第56联队本部的吉口未吉中尉回忆:“金光是一个很会写报告、写文章的人。他即使来到比他年轻的山崎联队长这里,也像一个
新兵,稍站片刻,回头就走,很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