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帽鹦哥
金帽鹦哥
金帽鹦哥(学名:Aratinga auricapill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深绿色,前额、头顶以及眼睛周围为橘黄带点红色;脸颊部分则带有点橘黄或是金黄色。
形态特征
金帽鹦哥体长30厘米,体重140-150克。这种鹦鹉鸟体主要是绿色,前额、头顶以及眼睛周围为桔黄带点红色;脸颊部分则带有点橘黄或是金黄色,程度因鸟而异;前胸和喉咙的部份带有点蓝灰色;主要的羽毛、翼覆羽和翼下覆羽蓝色。胸部下方以及下腹部和背部后方带有点葡萄酒红色的羽毛;翅膀内侧覆羽为红色;主要以及次要覆羽为蓝色;尾巴为橄榄绿色并带有蓝色的尖端。
眼睛外带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黑色,虹膜棕色,脚爪深灰色。
幼鸟基本上是绿色,头部主要都是绿色,只有零星的散布少许桔红色的羽毛。眼睛周围、喙上方和靠近翅膀的胸部有一些橙色。尾巴的绿色混入了一些深蓝。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干旱森林,亚热带或热带潮湿低地森林,干稀树草原和种植园。森林以及其边缘地区,开阔的区域和平原地区。
以半落叶林和落叶林为主的自然植被,如耕地和牧场、原始和次生林、河岸森林、重新造林区、河边、农村和城市地区的果园和花园。
栖息在潮湿的大西洋沿海森林和内陆过渡森林的边界。 虽然在半落叶林中更为常见,但它也在森林边缘、邻近的次生生长区、农业区甚至城市地区觅食和繁殖。像其他阿拉廷加一样,它似乎很好地适应了森林碎片、牧场和农业的马赛克,在戈亚斯和米纳斯吉拉斯,它也使用塞拉多地区(F.Olmos in litt.2003)。
生活习性
通常都是成对活动或是以4-10只左右的小群体行动。个性并不是非常内向,在树林间活动的时候很难被察觉,因为它们的体色形成了相当好的掩蔽,叫声非常吵杂因此还是不难被发现,尤其是在飞行的时候,非常的吵杂。野外的食物大多以种子、坚果、浆果、花朵、水果、植物嫩芽等为食。
以28种植物为食,其中外来植物16种。未成熟和成熟的种子占观察的72.3%,这表明这种长尾小鹦鹉作为人为景观中传播前的种子捕食者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根据觅食生态位宽度、植物物种数量和植物组成,长尾小鹦鹉觅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食物(花卉和水果)的可用性在旱季和雨季之间没有变化。人为景观中,主要包括栽培植物,其中许多是外来植物,用于旱季和雨季。一般来说,这些植物是在花园、果园和小农场的农作物中发现的。
以水果(如芒果、木瓜和橙子)(L.F.Silveira in litt.1999)和种子(如玉米)为食,以前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害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巴西巴伊亚州的Recôncavo地区,南至米纳斯吉拉斯州、圣埃斯皮里图、里约热内卢、圣保罗、戈亚斯和巴拉那,巴西东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由每年的12月至翌年3、4月,成对出现在11月份,3月份出现幼鸟,表明在南方夏季繁殖。会在枯树洞作巢。每年可产1至2窝,每窝产卵3至4枚,卵大小约为30.4毫米×25.5毫米。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在19世纪被描述为常见物种,但在过去200年中可能因栖息地丧失和宠物贸易收集而遭受损失(Collar等人,2020年)。尽管存在这些威胁,但它在戈亚斯(它在以前的大部分分布中出现)、米纳斯吉拉斯州和巴伊亚州仍然很常见。它被描述为在rio Grande盆地非常常见(V.T.Lombardi in litt.2011)。在巴伊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30个被调查地点中的18个,包括8个保护区,被大群记录并使用次生植被(Cordeiro2002年)。截止2021年,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该物种经常在大范围内的森林和开放栖息地中观察到,并且没有证据表明种群数量低于10,000个成熟个体。
趋势证明:由于栖息地持续丧失和一些宠物贸易的诱捕,该物种的数量被认为正在下降。该范围内的树木覆盖率在三代(14.7年;全球森林观察 2021年,使用Hansen等人[2013]数据和其中公开的方法)以13%的速度消失。然而,由于该物种并不严格依赖森林,而且在次生林生长区和开放农业区也有发现(Collar等人,2020年),因此仅靠森林丧失不太可能导致物种数量迅速下降。据推测,该物种甚至可能受益于非本地果树的种植,它用于食物和繁殖(Silva和Melo 2013年,P.A.Silvainlitt. 2022年)。诱捕的影响尚未量化。总体而言,鉴于该物种在该范围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很常见或非常常见,因此在三代中,种群数量的下降被认为不会超过20%。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16:1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