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创立的实践性课程“农事学”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曾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称号。他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北京市星火科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主编出版了《农事学》等专业教材3部、《食用豆类高产栽培技术》等科普著作3部。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小豆新品种4个,达国际同行领先水平。发表
论文占国内同期发表的小豆方面的研究论文总数的80%以上,他长期致力于红小豆新品种的培育和技术推广,由他主持培育的 “京农”系列红小豆新品种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的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推广应用面积累计2.5万公顷,被
日本同行学者称为“
中国红小豆研究第一人”。事迹被《科技日报》、《北京日报》等多家新闻机构刊发。
二十年来不断探索农学专业改造,投身教学改革第一线,创立的实践性课程“农事学”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主持完成了市教委、教育部新世纪农林教育教学改革等研究课题4项。先后4次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十余篇;主编出版了《农事学》、《农事学实践教程》、《种业产业化教程》专业教材3部、《食用豆类高产栽培技术》、《农业副产品加工致富220法》、《特种作物优质栽培及加工技术》等科普著作3部。言传身教,积极培养和扶植青年教师。
他主持并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完成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委、市科干局基金、
北京市教委等课题10项,在研5项。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小豆新品种4个,小豆特异种质创新取得较大突破,达国际同行领先水平。获得多项成果和奖励,发表论文百余篇,占国内同期发表的小豆方面的研究论文总数的80%以上,被日本同行学者称为“中困小豆研究第一人”。
他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协助
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数万亩绿色食品小豆生产示范基地(列为北京市政府百余个标准化基地之一);2003年起草了全国第一个《优质小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小豆基地建设2003年列为国家星火计划,2004年被北京市政府确认为市级小豆产业园基地,2005年起草了北京市《房山红小豆白皮书》。由于小豆产业的带动,标志着北京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由数量型生产向质量型标准化生产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京农系列”红小豆新品种在房山、顺义等区县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2.5万公顷,尤其在绿化带、幼果树林和玉米中推广应用小豆立体种植技术,使农民获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企业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为国家争得了外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小豆新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成为北京市
粮食作物中的一个亮点,被《
科技日报》、《农民日报》、《
北京日报》等多家新闻机构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