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古称郃水,发源于黄龙山的南坡红石崖,把合阳县分为两半,在合阳与大荔交界的金水村口流入黄河。
简介
沟长10公里,深80米左右,上宽300米-1000米,下宽100米-300米。沟底植物以芦苇为主,少许棉花、黄花菜,沟内有桃、杏、李、柿子、核桃、酸枣等果树,少量松树柏树,狼、狐狸、獾、兔、野鸡窜行其间,传说动人、空气清新,有黄土高源上的“世外桃源”之称。高明镇的东白池村、东高城两村临沟居住,在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间曾修水利工程,引水上塬,灌溉农田;一九八零年后水利设施逐渐被破坏,至今已无踪影;进入二十一世纪,合阳县境修建水坝,上游无水输入,现水流极少,偶有养牛、鸡、羊。两村人们隔沟可听见对面村庄人声鸡鸣,但往返之间翻沟上下一趟却需2小时左右,现在平时少有人下沟,节假日城里孩子回老家时游玩的好地方。 金水沟是因为金水河冲刷而成的天然大沟。这里大树成林,风景独绝。每到夏天,芦苇茂盛,野草丛生,乌鸦在崖畔“呱呱”啼叫着展翅翔飞,灰鹤、喜鹊在枝头环绕低飞筑巢,草丛之中松树乱蹿,野兔、田鼠随处可见。前几年,有人还看见过豺子、灰狼从沟里走过。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沟里的阴坡终年不见阳光,人迹罕至,水资源丰富,这里便成了蟒蛇最好的栖息地。
历史传说
在唐朝初年,渭北大地活跃着一位声誉很高的青年郎中,他经常穿梭于韩城与朝邑之间。有一天,他挑着行医的担子,一个人穿越金水沟去朝邑行医。在沟底,他发现在干冻草丛下有一只冻僵的小白蛇,慈悲之心顿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虽说是一条小蛇,它总是一条小命。想到这儿,他用棉花裹住小蛇,放进小木箱内,继续赶往朝邑地界。寒来暑往,不知已是几个年头过去!当年的小蛇在郎中的精心喂养下,已长成锨把粗的成年蟒蛇,小木箱已经放不下它了。再过金水沟时,郎中取出白蛇,依依不舍地说:“你自己逃生去吧!我不能再喂养你了。记住:不要干伤天害理的事儿。你若答应,就点三下头。”白蛇徐徐站直身子,口吐红色三瓣花,诚心点了三下头,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郎中,向金水沟深处游去。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又是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郎中,已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郎中了。他仍挑着担儿,穿梭于朝邑、韩城之间。有一天,他从朝邑返回韩城老家,刚到金水沟口,心里又想起他的白蛇,不禁长叹几声。这时,村里人对他说:“老郎中,可不敢过沟呀!沟里有一条大白蟒蛇,作恶多端,已吞吃了好几个人,你可不要白白送命!” 老郎中听了这话,不禁打颤,心底发怵:是不是他的白蛇?他下决心一定要看看。
他下到沟底,壮着胆子向前走。听到淙淙的流水声,看到芦苇繁茂,没有一点人迹,心里不禁害怕起来。忽然,传来一阵“呼呼”的风声,由远及近,只见芦苇“哗哗”一下子向两旁倒去,中间一道白光闪来。“妈呀!”只见一条巨大蟒蛇向他扑来,头像大竹笼,身子像大木桶,眼睛则像一对大灯泡。
顿时,老郎中吓得瘫坐在地上。再定睛一看,这正是当年他救下的那条白蛇,白蛇也怔怔地呆在空中,不肯下口。相持了几分钟,老郎中慢慢地恢复了元气,站了起来,怒喝道:“畜生!看看我是谁?你祸害百姓,作恶多端,罪当千刀万剐!”听到这里,这条大蛇“啪”地一声伏在地上。老郎中又说:“你如果还认我这个恩人,就顺着我这条扁担爬上去,扁担缝中插着一把利刃,你自尽吧!如果不认,你就一口吞吃了我!”
白蛇听后,犹豫了一下,又鼓起勇气,猛地向扁担飞了上去。鲜血顿时染红了草地,金水河一下子变成了红水河。老郎中含着眼泪剥了蟒蛇的皮,把肉分给了乡亲,自己把蛇胆晾干,装进箱子里。
据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件中,杀了他的同袍兄弟,得了失眠症。李世民由平民百姓一下子变为真龙天子,成为万乘之君,却还是凡夫俗子之胆,没有变成龙胆。他便张贴告示,广求天下郎中能人,能治此症者,赏黄金万两。韩城老郎中便把金水沟蟒蛇之胆献给李世民,皇上吃了龙胆,气血充盈,神清气爽,正气压倒邪气,安然入睡了。
老郎中分文未取,享尽天年,百岁而终。
今天我们再次进入金水沟,还是会被它那幽深的景色和神秘的故事所激动与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