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
福建闽江支流富屯溪的支流
金溪,福建闽江支流富屯溪的支流,古称西南溪,河源称宁溪,上游称濉溪、上溪,泰宁以下称金溪。发源于宁化县安远镇牛牯岽山麓,流经建宁、泰宁、将乐,在顺昌县县城附近汇入富屯溪,河道全长224公里(福建省内河普查为210.5公里),流域面积720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1700。径流总量:丰水年90亿立方米,平水年71亿立方米,枯水年48亿立方米。
干流概况
富屯溪,在顺昌县城以上分为两支:北支为富屯溪,西支称金溪。在顺昌汇流口以上,金溪长度为253公里,流域面积7201平方公里。富屯溪长度为228公里,流域面积5285平方公里。根据“河源唯远”原则,富屯溪应是金溪支流,但早已公认富屯溪是闽江上游三大河流之一,因此依历史习惯,仍称金溪为富屯溪的支流。
金溪在宁化县称安远溪,发源于牛牯岽山麓,《福建省志·地理志》称源于建宁县客坊乡元头村舞雨塘,《建宁县志》称半山寮的中顺山。流域内森林植被较好,属多雨区。因安远受福建嶂和桃丰山阻隔,在安远境内自成水系,3条支流在安远附近汇流后经永跃村向东北流入建宁县的宁溪,经金溪、富屯溪汇流入闽江,为闽江水系三级支流宁溪的上游,境内河长27.7公里,流域面积321.5平方公里。
安远溪流入建宁县均口镇榨树排即为宁溪。流经龙头、隆下、均口、车头、苦竹山、杨家坊、里湖、黄岭、三滩,又纳龙潭、岭腰、垄源等6条小溪流之水,至合水口汇合澜溪之水成为濉溪,自南向北,流经水西、水南,绕县城半周,濉溪建宁县城段又称上溪,流经斗埕,又向南经器村、大源,从东面的袁庄注入泰宁金湖(池潭水库),在梅口汇合而成金溪。
宁溪建宁县内流域面积202平方公里,主河道长31.3公里,坡降万分之24.7,平均年降水量1873毫米,年径流量2.12亿立方米。濉溪宁县内河道长45公里,流域面积207.3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29‰。年平均降水量1762毫米,年径流量2.13亿立方米。
濉溪过建宁,再折向东至泰宁梅口与以西南走向来的杉溪汇合。从濉溪的发源地至原梅口汇合杉溪处,主河道长112.7公里,其中,在泰宁境内长17公里,总比降为万分之四十八点八。流域面积2018.7公里,流量为19.5亿立方米。
金溪从万全乡界头村入将乐县境,流经万全、常口、大言、将溪、黄潭、祖教、肖坊、孔头、南口、蛟湖、城关、积善、高唐、会石等地,于高唐乡黄坑口村出境。境内河道长80.3公里。
金溪在谟武进入顺昌县境,经蛟溪、陈布、桂岭,在县城附近汇入富屯溪,河道全长224公里(省内河普查为210.5公里),流域面积720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1700。
水文特征
据《将乐县志》,金溪多年平均年天然径流总量59.82亿立方米,年最大径流总量95.22亿立方米(1975年),年最小径流总量30.66亿立方米(1966年)。4~9月汛期天然径流量达44.42亿立方米,占全年74.26%。多年平均流量187.56立方米/秒,年平均最大流量302立方米/秒(1975年),最小流量97.3立方米/秒(1963年)。日最大流量6090立方米/秒(1984年6月1日),最小流量5立方米/秒(1986年12月5日)。多年平均水位146.67米(省定以罗星塔基面0.0米为基面高程);最高水位156.08米(1968年6月19日),超过警戒水位(149.5米)6.58米;最低水位144.03米(1986年12月5日)。
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8.06吨,年悬移质输沙率为169.46吨/平方公里。年最大输沙量73.5万吨(1975年),最小输沙量8.03吨(1985年)。河水年平均水温19.3~21.2℃,日平均最高水温34.9℃(1973年8月4日),最低水温3.8℃(1957年2月11日)。1980年,池潭电站建成后,流量受金湖调节制约,河水泥沙剧减。1981~1986年平均输沙量26.45万吨,比1975~1979年平均年输沙量(39.95万吨)减少33.79%。
河口顺昌县水文数据:径流总量:丰水年90亿立方米,平水年71亿立方米,枯水年48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
澜溪,濉溪上游的另一主要支流,由发源于隘上、连家山流经伊家湾、都上、沙田的伊溪,在罗坊与都溪汇合而为澜溪。澜溪河道长16公里,流域面积94平方公里,县内比降1.88‰,平均年降水量1799毫米,年径流量0.94亿立方米。
里沙溪:澜溪上游支流之一,分别发源于陈家源、大小磜、岩上3处,在里心汇合后,流经汪家、滩角、黄连溪,在沙洲头附近注入澜溪。流域面积210平方公里,河道长33公里,县内比降6.0‰,平均年降水量1780毫米,平均年径流量1.99亿立方米。
都溪,澜溪上游主要支流。源出中畲源头村,为富屯溪源头。流经水尾、龙溪、湾坊、里源、客坊、严田,在石舍导桂阳溪,以及旧圩自然村以下西北15条小溪涧之水,汇成都溪,再流经银坑、下田、沙洲至罗坊与伊溪汇入澜溪。都溪流域面积203.2平方公里,河道长49公里,县内比降6.5‰。平均年降水量1898毫米,平均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桂阳溪是都溪的上游。发源地有三:一出罕坛,流经严坑等地至连家陂为隆安溪,分出七功陂后流至严田;一出白云峰,并七功陂之水为里源溪;一出麻溪隘、茱萸隘之水,流为长老陂,经客坊至严田,会合隆安溪成为新城溪。隆安、里源、新城3小溪自成系统汇为桂阳溪,经桂阳、陈余、大余、贤河、汤家湾等地,在石舍附近注入都溪,成为都溪上游。桂阳溪流域面积60.8平方公里,主河道长20公里,县内比降11.2‰。平均年降水量1898毫米,平均年径流量0.76亿立方米。
杨林溪,濉溪小支流。是原黄溪和富田溪的合称。主溪发源于狐狸隘、百丈镒,流经上下杉溪、兰陂水库,导入嵊背小溪之水至渠村,纳发自秦楼山、青山隘、里西坑之水,经巧洋、杨林、枫源、枧头等地,沿线汇集鹿山下、峰家寨、新曾坑、蒋家、大南、洋田磜、中枫源、上驿、磜下等近20条小溪涧,在坑井注入濉溪。流域面积212平方公里,河道长36公里,县内比降4.3‰。平均年降雨量1861毫米,平均年径流量2.27亿立方米。
开山溪,濉溪小支流。发源于朝风隘朱坊附近,经紫岭下到陶家漠溪,合4条小溪涧之水至上高与安寅排下、石山下小溪流会合,流经马源、桐源等地,在高家岭至塔下段注入濉溪。流域面积65.9平方公里,河道长22公里,县内比降5.6‰。平均年降水量1762毫米,平均年径流量0.68亿立方米。
黄坊溪,濉溪小支流。发源地有黄桑畲、茶庵隘、马头峰、薯岭、坊家寮、石排、饶家源和高坊多条小溪流,先后于上龚家、黄坊、仍田、横口汇为黄坊溪,流经武调、洋源,纳九流磜、樟溪、稠坪之水,流至小溪口注入濉溪。流域面积187.8平方公里,河道长35.5公里,县内比降21.1‰。平均年降水量1735毫米,平均年径流量0.68亿立方米。
楚溪,发源于叶竹隘、五百隘、南山隘、李岭隘、十字□、石门□、分水岭和中茶等大山中,流经桐荣、都团、都调、东溪、溪源、蒋坊、楚尾等地,在大坑口出境,流入泰宁大田溪上坊段,然后经梅口注入金湖,是为金溪水系上游小支流。楚溪在县内的流域面积145.9平方公里,主河道长23公里,比降33.3‰。平均年降水量1827毫米,年径流量1.5亿立方米。
杉溪,干流——大溪(又名东溪、朱口溪),发源于邵武市南部禾坪北面的官尖峰东北麓,集邵武南部禾坪、大埠岗诸路之水从泰宁东北的游源入境,萧家坊一带之水则在龙湖颜坊桥下从西侧来汇,从龙湖向南流至朱口镇,途中在交胜侧纳交溪(原名信义溪),在梅林溪口东侧的黄公桥纳梅林溪,朝天桥下纳西侧的上将溪。从朱口以下至县城,流向改为东北——西南向,沿途,东纳双溪,西纳上将溪、上青溪、长兴溪,至泰宁汇聚从将乐西部西来的黄溪,和从泰宁北部以西北——东南走向而来的北溪,三溪相汇于县城的东北角迎恩桥与零公里之间的中点。从此向西,以南西西走向流向原梅口(今为池潭水库淹没区)。途中,东侧依次有福冲溪、均福溪,西侧有城步溪、瑞溪、石塘溪来汇,从龙湖至梅口整个走向都就范于龙湖——梅口的新华夏系次级断裂带,并西纳建宁东来的濉溪,它汇聚了宁化西北安远、营上和建宁全县之水,以及泰宁、大田溪等溪流,从原梅口至官江,沿弋口——平和芦溪断裂带的北——南走向,先纳从西侧的草塘溪,再纳东侧以北东——南西走向来汇的永兴溪、仁寿溪,又纳受纬向结构影响而东来的大布溪。至归化滩口,与南来的铺溪汇合。
铺溪,发源于明溪县城正北的王婆山(五谷仙顶)之西北,汇聚明溪西半县诸水。从此,金溪上游的杉溪、濉溪、铺溪终于汇为一水,通过泰宁县境东南良浅界头渡而流入将乐县境。总的看来,杉溪干流和金溪在本县境内由东北至东南的走向是成“C”形。另外,开善的开善溪自成一系,南流至将乐竹丹而汇入金溪。
池湖溪,该溪发源于县南界毗连明溪县的九天山、大芜山的铁岭村,流经铜岭、三溪、大里、白莲、上仰、温坊等地,在南口汇入金溪。河长39公里,流域面积37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7.8‰,多年平均流量12.3立方米/秒,径流总量3.88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5条:空溪发源于村头,流经白莲小王村,在大里村汇入池湖溪。三溪发源于铁岭,经铜岭、三溪,在大里村与空溪汇合入池湖溪。陈厝溪发源于白莲村西湖自然村,流经南口乡陈厝,在里坊汇入池湖溪。南胜溪上游有大拔溪、小拔溪两支流。大拔溪发源于漠源乡大坊、龙坪,流经圭洋、大拔。小拔溪发源于白莲乡鼓楼村,流经小拔村。两溪在大拔口汇合为南胜溪,流经南胜、舍坑,在南口村汇入池湖溪。东坑溪发源于漠源乡大坊村琵琶丘,流经东坑、井垅,在南口村汇入池湖溪。
安福口溪,该溪发源于毗连邵武、泰宁县界的莲花山、羊角尖山,流经伍宿口、良坊、坊头、万安、福匡、新路口、文曲,在积善村汇入金溪。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8‰,多年平均流量12.34立方米/秒,径流总量3.89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5条:大源溪发源于安仁乡洞前村,流经大源乡将王坑、崇善、大源,在大源口与肖坊溪汇合。肖坊溪发源于光明乡台上村,流经大源乡溪源、肖坊,在大源口汇入大源溪。安仁溪发源于安仁乡洞前、上际,流经泽坊、余坑、半岭、福山、安仁、石富、伍宿,在伍宿口与大源溪汇合入安福口溪。高坊溪发源于安仁乡岭头村,流经高坊,在万安村汇入安福口溪。寺许溪发源于安仁乡岭头村,流经寺许,在万安村汇入安福口溪。
龙池溪,该溪发源于光明乡西北部,在光明村附近汇合,流经永吉、张公,在城关附近汇入金溪。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2‰,多年平均流量4.95立方米/秒,径流总量1.86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3条:际下溪,亦称光明溪,发源于光明乡山头村,流经际下,在光明汇入龙池溪。渠许溪发源于光明乡山头、台上,经渠许、葛布,在葛布村汇入龙池溪。界源溪发源于光明乡曹地村,经界源,在葛布村汇入龙池溪。
常溪,该溪发源于万全乡陇源村莲花山,流经阳源、常安,在常安村汇入金溪。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13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2.8‰。多年平均流量4.28立方米/秒,径流总量1.35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大言溪发源于龙栖山里山,流经黄潭乡大言村,在常安村汇入常溪。
将溪,该溪发源于龙栖山主峰附近,流经龙栖山自然保护区余家坪、石排场,进入白莲乡草市自然村,转入黄潭乡大坪、马带、邹州、将溪,汇入金溪。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5.2‰。多年平均流量3.68立方米/秒,径流总量1.15亿立方米。
漠村溪,该溪发源于漠源乡雪峰山、鸡声岽山,流经伍坊、坑口、漠源、曹溪、下村,在古镛镇积善村洋布自然村附近汇入金溪。河长25公里,流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6.4‰。多年平均流量3.6立方米/秒,径流总量1.13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湖管溪发源于漠源乡张源村雪峰山,流经湖管,在曹溪自然村汇入漠村溪。
竹舟溪,该溪发源于县西界泰宁县九峰山,流经泰宁县开善乡(称开善溪),进入万全乡竹舟村(称竹舟溪),在竹舟附近汇入金溪。河长16.5公里,流域面积67.7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0.8‰。多年平均流量2.19立方米/秒,径流总量0.57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良地溪发源于万全乡良地村,流入泰宁县境,汇入开善溪。
邓坊溪,又名石帆溪,发源于万安镇正溪、孔坪,流经高唐乡邓坊、陈坊、下炉,在邓坊伐木场附近蜡烛山下汇入金溪。河长19公里,流域面积65.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38.1‰。多年平均流量2.1立方米/秒,径流总量0.66亿立方米。
赖地溪,该溪发源于高唐乡高山坊村深夹山,流经顺昌县光地,进入高唐乡赖地村,在赖地口汇入金溪。境内河长18公里,流域面积55.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36.8‰。多年平均流量1.37立方米/秒,径流总量0.54亿立方米。
余坊溪,又名梅溪,发源于余坊乡隆兴村,流经余沅、余坊,进入泰宁,汇入大溪。
档溪,该溪发源于余坊乡洋源村宝台山,在余十万自然村与马嘶坑汇合,进入泰宁县,汇入余坊溪。
张坑溪,又名横溪,发源于余坊乡张都村九峰山,流经张都,在下张源自然村附近与周厝坑溪汇合,经半色,进入泰宁县境,汇入大溪。周厝坑溪发源于周厝村东南南花山。
楼杉溪,该溪发源于万安乡正溪、孔坪,流经高唐乡楼杉村,进入顺昌县洋坊,在花桥村附近汇入金溪。
盖阳溪,该溪发源于白莲乡村头村,流经明溪县境,汇入盖洋溪。北上流经将乐县万全乡上华村,流入泰宁县境,汇入金溪。
万全溪,该溪发源于万全乡万全村,在万全乡政府所在地附近汇入金溪。
杏溪,该溪发源于黄潭乡上峰村三步岭,流经万全乡杏溪村,汇入金溪。
坑塘溪,该溪发源于黄潭乡将溪村中树坳,流经石排山、下窠,在坑塘村汇入金溪。
漠口溪,该溪发源于黄潭乡上峰村北部九峰山,流经上峰、下峰、漠俚,在漠口自然村汇入金溪。
望江溪,该溪发源于光明乡际下、上地村,流经黄潭乡吴村、源俚,在祖教村圩上汇入金溪。
泰村溪,又称獬村溪,发源于光明乡禊俚村,流经黄潭乡洋伯,在泰村汇入金溪。
桃村溪,又称桃源溪,发源于桃村北部南排山,流经际下、下洋坊、桃村(白莲塘),在溪口自然村汇入金溪。
常口溪,该溪发源于高唐乡元坪、高山坊,流经常源、村尾,在常口村汇入金溪。
会石溪,该溪发源于高唐乡班州村,流经岩干自然村,在会石村汇入金溪。
蛟溪,发源于沙县与顺昌边界的法婆山(观音山),经郑坊、元坑,在蛟溪村边流入金溪。河长25公里,有槎溪、杉溪二分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3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59。径流总量:丰水年1.45亿立方米,平水年1.14亿立方米。
娄山溪,又称洋坊溪,发源于峨山,流经武坊、宝庄、洋坊,在花桥汇入金溪。河长20公里,建有横桥、武坊、坪栋头电站。
派溪,又称水南溪,源出上坊苏源,经张坊、九村、际下、派溪,在水南太平桥汇入金溪,全长17公里。建有九村、际下电站,洋菇山矿区在其南侧。
流域概况
蓄水工程
池潭水库,座落在泰宁县境东南部,坝址在池潭村上游3公里处金溪河道的芦庵险滩滩头,以航道计算距县城关46.8公里。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766平方公里。拦河坝系混凝土重力坝,高78米,坝顶长253米,宽6米,底宽62米。水库正常水位275米,汛后回蓄水位276米,死水位245米,总库容8.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6.3亿立方米,死库容0.7亿立方米。坝内设有灌浆反排水廊道,右岸设有过竹木筏道。工程1976年10月动工,1980年3月正式关闸蓄水,1982年全部工程竣工。
水埠水库,是泰宁县建成的的第一座中型水库,位于县境西北部北溪上游,距县城26公里。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3平方公里,总库容1307万立方米。具有灌溉、发电、防洪、养鱼综合效益。库区淹没耕地465亩,搬迁下王坑和邓家地2个自然村,还淹没泰宁至黎川公路6.8公里。大坝系浆砌石双曲拱坝,高50.7米,顶宽14米,底宽25米,坝顶弧长129米,外壳用条块石浆砌,内腹为100#混凝土埋块石,埋石率为32%。拱坝两端安重力墩,左岸重力墩高19.2米,右岸重力墩高22米,两岸山坡布有接触灌浆。
将溪水库,是泰宁县最早建的一座小(一)型水库,坝址位于朱口镇王坑村坡头,库区为下将溪中游的河道,坝头距县城22.5公里。坝高28.5米,坝顶宽5米,底宽143.6米,坝顶长76米,总库容384万立方米,设计灌溉0.5万亩。1969年10月开工,1970年5月水库建成。1973年将土坝顶戴帽加高3米,加高后坝顶宽3.3米,溢洪道底加高0.5米。1975年大坝背水坡平台附近发生湿烂坝,1976年开始加固并将原坝坡培厚4~6米。1979年,加固保险,大坝高为31.5米,坝顶宽4米,底宽174.8米,顶长84米,总库容413万立方米。
长兴水库,位于泰宁县中偏北部,洋川小三涧下游,距泰宁县县城10公里。为混凝土拱型坝,高16.6米,顶宽1米,底宽3米,坝顶弧长60米,坝顶溢洪。总库容129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50亩。渠道总长7公里,其中干渠2公里,支渠长5公里,过水量0.25立方米/秒。1974年11月动工,1975年大坝建成,1981年底渠系配套完成。
江家水库,位于泰宁县杉城镇南会村瑞溪下游,为浆砌石周边缝拱坝。坝高30米,底宽3.6米,顶宽1.4米,坝顶弧长50米,总库容172万立方米。坝顶溢洪。在铰拱坝下游30米处,筑二道浆砌石拱坝,作为保护铰拱坝基础不受水流冲刷用。1982年4月开工,1983年6月竣工。
石阶水库,位于泰宁县朱口镇赤坑村的上将溪支流,坝址距下赤坑村3公里,系浆砌石拱坝,高24.15米,顶宽1米,底宽2.5米,坝顶弧长24米,坝顶溢洪。总库容12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318亩。1979年动工,1980年建成蓄水,但渠系未配套,至1987年,仅起防洪作用,未起灌溉作用。
吴地水库,坝址位于泰宁县龙安村北,距龙安4公里处。系双曲拱坝,高33米,顶宽2.2米,底宽5.5米,坝顶弧长78米。总库容13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300亩。工程于1985年动工,1986年大坝建成蓄水,但渠道未配套,至1987年底尚未发挥灌溉效益。
东风水库,位于建宁伊家乡双坑村,是县内最早兴建的小(一)型水库。水库大坝高28.30米,顶宽8.8米,顶长95米,坝底宽159.3米。渠道长7.5公里,干渠2.5公里,3条支渠共5公里。其中渡槽3座长30米,涵洞1座长10米,倒虹吸管253米。
兰陂水库,位于建宁溪口乡渠村,投资160.7万元,劳力35.2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29.90万立方米,使用钢材42吨,水泥430吨,木材110立方米。水库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发电、养殖等效益。受益范围有渠村、溪枫、杨林、枧头、高圳等5个村。养殖水面167亩,年产鲜鱼2000公斤以上,是建宁至1988年止最大的小(一)型水库。
小王水库,该水库位于将乐白莲乡小王村空溪上游,属中型水库。1974年3月,县水电科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初步勘测设计。下半年,省、地、县水利主管部门联合组成水利规划队进行复测和设计。1976年1月破土动工,组织民工889人进行清基。1977年9月,全县抽调6个公社劳力4200人筑坝。1978年1月截流拦洪,10月大坝完工。1980年底,溢洪道工程建成。1983年底,渠道工程完工。1985年6月,经验收交付使用。。水库集雨面积23.7平方公里,库容量135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0170亩。水库坝后电站和渠道电站总装机容量5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00万千瓦时。
芦前水库,位于将乐新路口村安福溪支流芦坑溪上游1公里处,属小(一)型水库。1979年6月动工兴建,1984年1月建成,工程总投资220.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6万元。水库拦河坝为砌石双曲拱坝,坝高39米,坝顶长100米,可自由溢流泄洪。堰顶溢洪道采用排流板泄洪。渠道长2.5公里。水库集水面积16.5平方公里,库容量31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500亩,并建有渠道电站1座,装机容量400千瓦。
大饭水库,位于将乐安仁乡岭头村大饭自然村高坊溪上游。工程于1974年11月动工兴建,1980年12月竣工。工程投资7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5万元。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高30米,坝顶长120米,填方12万立方米,反滤层高8米。溢洪道位于坝左岸,为开敞式无闸溢洪道,泄流量41.5立方米/秒。输水涵洞位于左岸山坡挖方地段,为石砌方涵(0.7×1.5米),放泄量1.27立方米/秒。水库集水面积2.4平方公里,库容105万立方米,可灌溉泽坊、半岭、余坑、岭头、福山、安仁等村耕地2230亩。渠道电站装机容量75千瓦。1981年,该水库大坝两端发生裂缝。1982年,输水涵洞出现裂缝。1983年,汛期蓄水时背水坡滑坡。经几次抢修和回填,加建排水沟,水库安全,但实际效益只灌溉农田260亩。
引水工程
苦竹山引水工程。在均口上游宁溪上筑坝,沿左岸开长为7公里的水渠,终点苦竹山,设计灌溉1000亩,旱涝保收560亩。
水埠水库灌区,原设计渠道全部配套后,可灌溉3个乡(镇),13个村及2个农场的1.6万亩耕地,校核时灌溉0.826万亩,1987年,实灌溉面积0.28万亩。总干渠,自坝后二级电站的尾水,沿左岸至2号隧洞的进口,长5公里,过水流量2立方米/秒,左右干渠全长32公里,灌溉上青、新桥2个乡的万余亩耕地。右干渠在总干渠2号隧洞进口处分水0.6立方米/秒,经新桥赤岭电站发电后,尾水注入北溪一级电站渠道,渠长7.8公里;经北一站发电后,尾水注入北溪二级电站渠道。右干渠全长18公里,灌溉洋大坪、丰岩等村的农田、茶园及果园。
将溪水库灌区,输水系统的隧洞位于大坝的右端,总长117米,开挖洞径2.2米,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后内径1.8米,最大过水量5立方米/秒,总干渠长3公里,过水溢量1.2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5000亩,1987年底实际灌溉面积2200亩。
龟山门水利,为解放初期修建的第一处较大型引水工程,属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1954年12月动工,1955年5月完工。坝址位于张公村龙池溪上游600米处,集水面积120平方公里。拦河坝为浆砌石重力坝,高1.8米,长25米。进水闸设于坝左侧,有石砌导流墙22米。渠道总长16公里,引水流量0.6立方米/秒。渠道附属设施有水闸6座、涵洞3座、木渡槽7座,其中龟山桥木渡槽长42米,后改建为水泥渡槽。该水渠灌溉张公、新华、解放、和平等村耕地2100亩,其中1300亩旱地改种水稻。1955年底,利用主干渠落差安装水轮泵,抽水供应城关居民饮用。1958年,又利用泄洪闸落差6米建成小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0千瓦。1965年,水轮泵站、电站先后报废。
远景水利,坝址位于漠村溪中游,集水面积108平方公里。该工程1957年冬动工,1959年完工,总投资22.4万元,投工9.7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15.4万立方米。拦河坝为石砌重力坝,高1.5米,长16米。进水闸在坝左岸,渠道总长16.5公里,引水量0.8立方米/秒。1963年,渠道新建矩形钢筋混凝土渡槽1座,长120米,高18.6米,缩短渠道3公里,是县内最长的引水渡槽。1965年,续建黄泥坑到玉华村的玉华支渠。渠长8.6公里,工程投资9.4万元,投工33万个工日,主支渠共灌溉下村、水南、玉华等地农田3400亩,同时在水南建成二级电站,装机164千瓦,供应县城用电。
桃湖水利,坝址位于黄潭乡将溪桃坑村,集水面积90平方公里。该工程1965年动工,1966年建成,总投资29万元,投工9.91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18.8万立方米。拦河坝为浆砌块石,高3.5米,长30米。渠道总长17.5公里,引水流量0.9立方米/秒,有双悬臂钢筋混凝土渡槽1座,长50米,高13.5米。该渠灌溉元坪、黄潭、西湖、祖教等村农田2700亩。
新积水利,坝址位于古镛镇新路口村安福口溪下游,集水面积328平方公里。该工程于1964年动工,1965年12月完工,总投资39万元,投工14.6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22.3万立方米。拦河坝为浆砌块石,高3米,长40米。左右渠道总长22公里,引水流量1.2立方米/秒,流经新路、文曲、积善等村,灌溉农田3157亩。积善村农田改变十年九旱的状况,500亩农地改种水稻。
万良水利,坝址位于万安镇良坊村安福口溪中游,集水面积200平方公里。该工程于1959年动工,三年困难时期暂停,1963年8月完工,总投资6.7万元,投工2.6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10.94万立方米。拦河坝为浆砌块石,高2.5米,长25米。渠道长5公里,引水流量0.9立方米/秒,流经良坊、坊头、万安等村,灌溉农田2300亩。万良渠道电站装机75千瓦。
永胜水利,坝址位于光明乡永吉村西彦龙池溪中游,集水面积103平方公里。该工程于1970年1月动工兴建。施工队伍由城关、光明两公社农民和县属机关、厂矿、学校等单位干部、工人、学生组成,共3000多人。县直机关抽调30余人组成突击队,负责开炸石方。城关、水南抽调农民、待业青年40余人,成立县水利工程队,负责水坝、水闸、涵洞砌石工程。工程总投资3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万元,投工9.26万个工日,挖填土石方19.2万立方米。拦河坝高4米,长30米。渠道有石砌涵洞1座,长120米;穿越龙池溪钢质倒虹吸管1条,长240米,直径40厘米,高40米。渠道总长20.5公里,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1972年5月,该水渠建成使用,灌溉永吉、张公、胜利、新华等村农田2000亩,并为县水厂提供水源。1980年,因县水厂自来水生产量增大,加上沿渠漏水,渠尾流量不足,穿越龙池溪倒虹吸管无水通过而报废,导致新华村的农田灌溉停止。
三角亭水利,坝址位于南口乡上仰村池湖溪,集水面积70平方公里。该工程1957年动工修建,1964年建成使用,总投资9.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万元,总投工4.75万个工日,挖填土石方8.12万立方米。渠道总长10公里,灌溉农田2235亩。
坊头水利,坝址位于白莲乡大里村池湖溪,集水面积28平方公里。该工程1963年兴建,1964年完工,投资4.7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5万元,总投工2.7万个工日,挖填土石方5.25万立方米。建成渠道长6.5公里,灌溉农田面积2000亩。
水电工程
池潭水库电站,电站最大水头66.3米,最小水头34米,设计水头51米,装机容量10万千瓦,厂房位于坝后偏左岸。1980年5月31日第一台5万千瓦机组发电,同年10月第二台5万千瓦机组发电,。坐落在开善乡池潭村,装机容量10万千瓦。1976年10月动工,1980年5月31日第一台5万千瓦机组发电,同年10月第二台5万千瓦机组发电。1982年发电量5.49亿千瓦时,1987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
北门电站,位于县城北门,截北溪溪流,流量为0.5立方米/秒,设计水头17米,装机容量48千瓦,1960年底发电投产,实际出力41千瓦。1961年8月,扩建装机容量115千瓦。1970年建成的县自来水厂,水源即来自北门引水工程。为解决发电与城区饮水矛盾,1982年4月将北门电站划归县自来水厂管理。电站总投资12.65万元,其中国家拨款2万元,是泰宁县第一座县属电站。
北溪一级水电站,位于县境西北部,距新桥乡排根自然村南约1公里,泰(宁)~黎(川)公路17公里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56平方公里,渠道全长7.8公里,其中隧洞一座长240米。渠道过水流量4.5立方米/秒,水轮机过水总量3.5立方米/秒,设计水头111米,电站装机容量2400千瓦。1978年6月动工,工程投资292万元,其中国家拨款104万元,投工37.9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1.4万立方米。1980年3月建成试运行,同年8月正式并网发电,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200万度。
北溪二级水电站,位于北溪中游,泰(宁)~黎(川)公路12公里处。引北一电站尾水,集雨面积76平方公里,并具有水埠水库补偿调节作用。渠道长6.2公里,附属建筑物有隧洞2座,长566米,钢筋混凝土渡槽3座,长266米。其中一座横跨北溪及泰(宁)~黎(川)公路,长133米,排架高达80米,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渡槽,通过流量5.4立方米/秒。电站设计水头92米,装机容量2×1250千瓦。1984年元月动工,翌年7月1日发电并网,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300万度。投资369.32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0万元,投工5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5.46万立方米。
北溪三级水电站,位于调洋村水尾百余米处,系由原调洋二级电站改建而成。引北溪二级电站尾水和北溪一级电站至北溪二级电站的区间水量,共计集雨面积107平方公里。电站设计水头21.6米,装机容量2×400千瓦。1986年4月动工,1987年2月竣工,多年平均发电量360万度。投资99.48万元,投工13.72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65万立方米。
良浅水电站位于金溪上游泰宁与将乐县境交界处,计划装机容量3万千瓦。1987年开始筹建。至1987年底,县属水电站共有8处,装机17台,容量7405千瓦。
龙安乡水尾电站,位于龙安溪下游,距龙安村约5公里。集雨面积33平方公里。设计水头60米,装机125千瓦和55千瓦各1台。1977年开工,1980年3月投产发电。总投资17.46万元,其中国家拨款5万元。
长兴水库坝后建电站,装机容量250千瓦。
新路一级电站,建于万安镇福匡村上塘。1969年底动工兴建,1973年建成发电,总投资320万元,投工42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56.4万立方米。隶属县电厂管辖,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该电站引用安福口溪径流开发。上游集水面积270.9平方公里。拦河坝建在八里桥上游400米处,为浆砌块石重力坝,高8米,长60米。坝右端进水口有短隧洞,长20米,断面3×2.4米,引水渠长12.52公里。压力前池600立方米,压力钢管2条,各长36.3米,内径120厘米。设计水头47米,装机容量1600千瓦,年利用5188小时,年发电量830万千瓦时。架设35千伏线路16公里,输电至城关肖公洞变电站。
新路二级电站,位于安福溪下游新路口村。1975年9月动工,1979年建成发电,总投资263万元,投工51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46.65万立方米。属集体企业,由县电厂管辖。该电站坝址紧接新路一级电站尾水,上游集水面积309平方公里。砌石拱坝高10米、长72米。坝左进水洞长120米,断面4×2.5米。渠长6.6公里,水流量7.13立方米/秒。压力前池900立方米,压力钢管内径150厘米。设计水头38.2米,装机容量3×500千瓦,年利用5000小时,年发电量750万千瓦时。还建有35千伏升压站1处,电能并入新路一级电站35千伏输电线路。另架1条10千伏线路0.5公里,输电县合成氨厂。
新路三级电站,又名文曲电站。位于古镛镇文曲村,由县水电局与古镛镇合资兴建。1980年6月动工,1984年建成发电,总投资214.33万元。该电站拦河坝接新路二级电站尾水,上游集水面积327.4平方公里。引水渠长4.48公里,引水流量8立方米/秒。设计水头18.2米,装机容量2×500千瓦,年利用5000小时,年发电量500万千瓦时。
范厝电站,位于县城上游7公里处桃村溪口自然村。上游集水面积5819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94立方米/秒,利用水头1.33米。1977年,县组织技术人员对金溪水电工程进行初步勘察设计,选定在范厝建设水轮泵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28万千瓦。1978年,改设计装机容量2.56万千瓦。1984年11月,省电力工业局、闽江水电工程局和将乐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由三方合资兴建范厝电站,为全国第一家由政府与企业合资兴建的中型电站。1985年10月17日工程动工,次年12月5日拦河坝顺利截流。1988年11月30日第一台机组发电,1990年12月3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装机容量3.6万千瓦,年发电量1.58亿千瓦时。
航道航运
航道
金溪,发源于宁化吊钟岭,流经建宁和泰宁梅口,经将乐抵顺昌与富屯溪汇合,统称金溪。再经沙溪口、南平达福州。是将(乐)、建(宁)、泰(宁)三县的主要航道。在泰宁境内起于茅店经梅口、弋口、官江、池潭、良浅进入将乐,长45公里,主要水运口岸是梅口、弋口、官江、池潭。
这条航道可供竹木流放和通行麻雀船,载重量视水位而定。下行时高水位梅口到良浅,麻雀船可载4~4.5吨货物,良浅到洋口,可载5~5.5吨,枯水期载重减半,遇险滩还得盘滩(把货物卸下,搬运过险滩再装上船)。上行只能载下行的三分之一重量,上滩时还得并帮拉纤。
金溪航道滩多浪急,从梅口到良浅有50多个滩,其中最险被喻为“鬼门关”的18险滩是:观音亭滩、官常口上坊滩、下坊门前滩、鸡母州滩、梅庵滩、山牛滩、王布门下滩、柴树档滩、归化滩、官材滩、蓬滩、芦庵滩、下官材滩、大排滩、辛苦滩、马门滩、车碾匣滩、雷公尖滩。水流平稳处卵石砂质河床坚硬船易搁浅,急流处礁石林立,船常触礁碎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县知事宋子鹤曾拨款开凿芦庵滩。民国期间,也炸滩几次,但成效不大,未能排除险患。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并组织交通、林业部门的船员、艄工和技术人员,全面整治金溪航道,把保证航道畅通列为县交通部门常年性工作。1969年10~12月,重点整治梅口至良浅段航道,炸石326立方米,挖沙石1536立方米,同时在猫儿山滩头、滩尾抛石构筑引航墙2条,长100多米;在官江门口又筑一条20多米的引航墙。1972年7月至11月,重点整治茅店至梅口段航道,炸石147立方米,挖河石213立方米,挖沙96立方米,整治后基本排除险患。
1978年,国家建设池潭电站,在蓬滩上筑高坝,栏腰截断金溪,原来的金溪航道成为巨大的人工湖——金湖,险滩淹湖底,险水成平湖,可以自由通航。
濉溪自合水口至界牌长35.9公里,途经14个村镇,15处险滩。常年可通麻雀船及竹木筏,下航泰宁、将乐、顺昌、南平、福州等地。
宁溪航道自合水口至均口长17.5公里,均口至隆下长3.9公里,龙头至榨树排长5.2公里,合计长26.6公里。沿岸经过20个村庄,7处险滩。均口以上水浅河窄,岩石密布,航行困难。1954年和1957年,先后整治疏浚,只能分段通航□船。
金溪自古可以通排筏、船只,为县内主要航道。境内航程从万全乡界头至高唐乡黄坑口,全长80.3公里。航道沿岸经过万全、黄潭、南口、古镛、水南、高唐等6个乡(镇、场)24个主村。
1958年前,航道长期没有整治,礁石险滩密布。从万全至黄坑口有险滩浅濑30余处,运输艰难而危险。全年洪水期2个月,航运要受洪水威胁;枯水期4个月,船载重量要降低。正常水位,船只下行可以满载(麻雀船4~5吨,公鸡船6~7吨)。中途遇险滩浅濑得盘浅而过,即卸下部分物资分次盘船装运。上行只能半载,还得由船工上岸拉纤,劳动强度大。
1958年,省航务工程处派员进行技术指导,整治境内金溪航道。整治后航道平均水深0.8米以上,从县城至万全可通17吨级浅水客货轮船。1962年8月11日成立炸滩队,扒港挖浅,炸掉10个险滩,炸礁865.06立方米,挖石270.5立方米,筑坝1080立方米,航道进一步改善。1980年,上游池潭电站时常关闸蓄水,金溪水位升降不定,又给船只航行带来新的困难。1985年,范厝电站动工兴建,由于未建船闸,船只无法通行,至此境内金溪航道仅能筏运木、竹。
码头
小溪口码,头位于泰宁大田溪出处口,是简易土码头,可停泊3~5吨麻雀船。民国前,这里是商贾云集处,后因运输路线改变而废。
梅口码头,位于泰宁梅口大街头,是自然形成的码头,仅用石头铺成适用的装卸平台,可停泊5~7吨麻雀船。1953年,梅口航运站在此设货运码头。1954年,延建公路修通后设方舟渡汽车,池潭水库蓄水后,码头被淹没。
弋口码头,古渡沿用,位于泰宁弋口街中河边码头,用条石卵石砌筑,过去为乡政府所在地,商贸中心,1945年间设驿运站,1947年6月设“新光运输泰宁粮食接运站”,过往船舶停靠点。1980年4月池潭电站蓄水后,湖水淹设,码头废。
官江码头,位于泰宁官江街头河边,1940年间抗日战争时期,田赋征收稻谷,龙安、大布粮食集中于官江,再分别船运至洋口、南平、福州等地,为中转货运码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江又为大布、龙安一带竹木筏运的装排点。1980年4月池潭电站蓄水后,湖水淹没,码头废。
池潭码头,位于泰宁芦庵滩下,是过往船舶、排筏的停靠点,为过往洋口、南平、福州等地船只并装加载处。
良浅码头,位于泰宁良浅村前,是自然形成的码头,只能停泊5~7吨的麻雀船。
溪口码头,历来是建宁县物资集散的地方。自清末至民国初期,濉溪船只全部停靠此处装卸货物。抗日战争期间,船只积聚达800余艘,船工1000余人。赣米闽盐以及全县的生猪、毛边纸、莲子、笋干、茶叶、香菇、竹木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都在此转运。
下坊码头,原名第一码头。民国32年(1943)建,因年久失修,石基坍塌。1956年,建宁县人民政府拨款修葺。初建时,拟将溪口停靠船只全部移泊此处装卸货物,但因码头附近有竹洲滩,货船上航不易,故下游船只仍在溪口码头停泊。下坊码头吞吐量民国36年为5936吨,1950年6236吨,1957年为8881吨,1958年8374吨。
三华码头,位于将乐三华桥下游北岸,曾是将乐、建宁、泰宁3县水上运输物资中转、集散地,可停泊船只近百艘。民国时期,在三华门城楼(也称八景楼)设税务稽查处,对过往船只进行检查、征税。已废。
水门码头,位于将乐三华门码头上游近200米处,是供外地来往船只停靠点。现为金溪农贸市场。
白龙庵码头,位于将乐三华门码头上游约500米处。建宁、泰宁的过往船只常于此停泊。现为群众游泳场所。
新码头,位于将乐水门码头和白龙庵码头之间。1958年施工兴建,为两层浆砌块石结构,长53米,宽6米,高2米。上层为板车道,与公路衔接,下层为装卸台,可同时停泊船只25艘,并附设囤仓1座,容积84立方米。1971年8月和1979年3月,两次整修,下层增设平地索道,宽3米,长90米。搬运工在装卸台可将船上物资装上板车,经电动卷扬机牵引到公路。年吞吐量达3.6万余吨。1980年后,新码头成为船只修造和部分基建砂石料卸船之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17:32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